深水斜截面裸岩条件下桥梁基础平台施工技术
2012-08-06于艳辉曹义昌张洪伟
于艳辉 曹义昌 张洪伟
(中铁一局兰渝项目部,四川广安 638003)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渔家咀渠江特大桥,起止里程为 ID1K846+883.68~ID1K848+392.57,孔跨布置为:[2×24+26×32+(48+4×80+48)]m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4×32+2×24)m,全长1 508.86 m,包括正桥、北引桥和南引桥,桥高98 m。
全桥共设41个墩台,桥梁下部结构为:圆端形空心或实体桥墩、T形桥台、基础为 φ1.25 m、φ1.5 m、φ2.5 m的钻孔桩(合计360根)和明挖基础。
29号~33号主墩基础位于水中,基础采用16根φ2.5钻孔灌注桩,承台厚度5.0 m,加台厚度2 m,承台平面尺寸26 m×19.6 m。主墩高67~70.5 m。该桥为兰渝铁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该桥水中主墩共5个,分别为29号、30号、31号、32号、33号,布置见图1。
图1 主桥孔跨布置(单位:cm)
1.2 基础构造
29号、30号、31号、32号、33号墩桩基和承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台为圆端形承台,结构尺寸为26 m×19.6 m,高5 m,承台下设置16根φ2.5 m的钻孔桩,桩间距5.2 m,桩长27.5 m。
吊箱为圆端形单壁结构,尺寸为26 m×19.6 m,高13 m,吊箱侧分成10块进行拼装,总重310 t。
墩桩位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墩桩位布置(单位:m)
2 主墩施工方案设计
根据桥址处地质情况,位于水边的29号、30号桥墩基础,采用钢板桩围堰施工;位于河槽中的31号、32号主墩采用钢吊箱,33号主墩采用双壁钢围堰施工,材料及人员运输采用塔吊与船运相结合。
2.1 实际施工制约条件分析
(1)河床地貌地质条件影响
29号墩在北岸边,承台小里程侧地质自上向下分别为:8.5 m的细沙,结构松散;3.35 m的卵石土,级配较差,颗粒间充填砂土;0.95 m的泥岩为强风化;下部为弱风化泥岩失水易开裂。大里程侧地质自上向下分别为:5.8 m的细沙,结构松散;3.2 m的卵石土,级配较差,颗粒间充填砂土。0.8 m的泥岩为强风化。下部为弱风化泥岩失水易开裂。
30号墩距北岸边75 m,水深9 m。承台小里程侧地质自上向下分别为:0.9 m的细沙,结构松散;2.4 m的卵石土,级配较差,颗粒间充填砂土;1.6 m的泥岩为强风化;11.3为弱风化泥岩。大里程侧地质自上向下分别为:0.6 m的细沙,结构松散。2 m的卵石土,级配较差,颗粒间充填砂土。2.55 m的泥岩为强风化。11.45为弱风化泥岩,失水易开裂。
31号墩距北岸边155 m,水深20.5 m。承台小里程侧地质自上向下分别为:2.7 m的卵石土,级配较差,颗粒间充填砂土;0.4 m的砂岩为强风化;6.7为弱风化砂岩;向下为弱风化砂岩。大里程侧地质自上向下分别为:2.5 m的卵石土,级配较差,颗粒间充填砂土。0.5 m的砂岩为强风化;7.05为弱风化砂岩。
32号墩距南岸边105 m,水深21.5 m。承台小里程侧地质自上向下分别为:0.9 m的砂岩为强风化;4.2为弱风化砂岩;向下为弱风化砂岩。大里程侧地质自上向下分别为:1.1 m的砂岩为强风化;2.4为弱风化泥岩。向下为弱风化泥岩和砂岩。
33号墩距南岸边25 m,水深11.5 m。承台小里程侧地质自上向下分别为:1.15 m的块石土,岩质坚硬结构松散,无填充物;4.5为弱风化泥岩;向下为弱风化砂岩泥岩。大里程侧地质自上向下分别为:1.35 m的块石土,岩质坚硬结构松散,无填充物;0.9为强风化砂岩;向下为弱风化砂岩泥岩。
(2)水文及水路交通条件影响
渠江属常年流水,洪水期为5~8月,流量随雨洪季节及降雨量而改变。由于下游不远处有罗渡水电站,属于库区,河水位变化不太大。渠江属于嘉陵江的一条支流,离桥位下游16 km处是富流滩水电站,富流滩水电站于2001年11月份建成,电站闸前正常蓄水位为213.80 m,超过213.8 m自动泄洪。枯水期船只上不来,只有在汛期水位上升时船只才能从下游上来,电站闸宽12 m,渠江入嘉陵江的地方有一段人工渠,渠宽7 m,影响嘉陵江船只的进场。
(3)施工难点
渠江年平均水深23 m,主河床底为裸露基岩,没有覆盖层,大直径钻孔桩施工难点主要是:钢护筒插打、定位、固定难度大;钻孔过程易出现漏浆影响成孔进度和质量。
(4)施工方案的比选
施工方案比选如表1所示。
表1 施工方案比选
经过方案比选,结合前期的施工调查资料,最终选择浮式平台施工方案,采用战备小浮箱组拼;29号、30号墩采用插打钢板桩围堰进行承台施工;33号墩采用双壁钢围堰进行基础施工。
2.2 浮式平台设计
(1)浮式平台构造
浮式平台由可拼装浮箱拼装而成,单个平台需要浮箱38个,总共需要浮箱76个。平台纵梁用万能杆件拼装4 m高,在纵梁上布置龙门走道,单个平台上横梁布置6道,作为钻孔施工平台。横梁上铺设型钢及钢板。在铺型钢及钢板时要把钻孔桩位预留出(如图3所示)。
图3 浮式平台布置
(2)设计标准
平台结构尺寸:51.3 m×48 m(长×宽);
钻孔平台范围:28 m×30 m(长×宽);
平台承载能力:1 100 t:(含平台自身重量);
吊重龙门:跨度为32 m;设计吊重40 t。
2.3 龙门设计
钻孔平台龙门结构布置如图4所示,龙门设计吊重40 t。龙门横梁由两排(每排四榀)贝雷梁组成,支腿采用万能杆件拼装而成。龙门总高度23.5 m,总跨度34 m,净高18 m,净跨度30 m。横梁高1.5 m,宽2.5 m。
3 主墩基础施工技术
3.1 筑岛施工
图4 浮式龙门构造示意
渠江主桥29号、30号墩桩基采用筑岛施工,29号、30号墩承台采用插打钢板桩围堰进行施工,33号墩承台采用下沉双壁钢围堰、封底的方式进行施工。
29号、30号墩河床地势平缓,河床岩层为泥岩夹砂岩,水深9 m左右,筑岛尺寸比承台设计大8 m;33号墩河床为倾斜裸岩,岩层为弱风化泥岩夹砂岩,墩位处水11.5 m深,筑岛后采用双壁钢围堰施工承台。根据河床高程及相应的河床地质情况很难下放到位,必须河床高程清理到199.0 m才可以下放,从河床断面图查看,河床裸岩高程最高为205.0 m,因此采用水下爆破6 m后,方可筑岛。
(1)筑岛材料选择
29号、30号墩位于渠江北岸,此位置土源紧缺,因此在当地采购砂夹卵石用船运输到29号、30号墩进行填筑,需要筑岛材料5.7万m3。33号墩位于渠江南岸,此墩位筑岛填筑材料取自附近的一座山。此山需要爆破进行取料,填筑方量为2.5万m3。
(2)筑岛顺序
先从上游位置开始筑岛,用大的块石把需要填筑墩位处的最外围轮廓抛填起来,再用砂夹卵石及黏土或沙土把墩位的中间部分填筑起来。为了防止筑岛迎水面受到水冲刷发生垮塌,在岛的上游和迎水面,抛填2 m宽的铁丝笼片石对岛体进行防护。
(3)筑岛工艺
筑岛施工前,现场技术人员把需要筑岛的墩位位置放样出来,位置确定好后开始进行筑岛。筑岛高程比施工水位高2 m,即216.0 m。墩位处筑岛顶面外围轮廓线比承台尺寸大8 m,筑岛施工便道预留宽度8 m,便于混凝土运输车的通过。
筑岛填筑时,墩位处不要填筑大的块石,避免给桩基施工、围堰下沉、钢板桩插打带来困难,承台外侧5 m范围内用黏土及砂夹石进行填筑。岛的外围范围内用大的块石及砂夹石进行填筑,施工时由迎水面向岸边一次进行填筑。
30号、33号墩位置水深在9~12 m,筑岛坡比为1∶2至1∶1.75;施工期内水流被压缩。为确保岛面的稳定,坡面、坡脚不被水流冲刷,采取抛铅丝笼片石进行防护;为防止井口坍塌,孔口周围要填高夯实,设置2%的排水坡和排水沟,严禁孔口周围有积水。
3.2 浮式平台拼装
先在码头用浮箱拼装驳船,再把两艘驳船拖到码头并排放好,并用型钢进行连接临时固定成整体。纵向拼装万能杆件桁架,桁架上安装龙门吊走行轨道。
在拼装过程中,其中一艘拼装浮船随着拼装节段的增加而沿拼装方向横移,直至桁梁拼装长度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在桁梁上分别铺I28的型钢及平台钢板,铺设I28型钢及钢板时留出桩位孔。在拼装好的浮式平台的纵梁上安放龙门走形轨道。
3.3 浮式龙门
龙门吊净跨30 m,净高16.0 m,起吊重量40 t。
龙门吊立柱用万能杆件进行拼装,横梁用贝雷类梁进行组拼。
龙门吊在钢平台进行组拼,用20 t浮吊进行安装。
3.4 浮式平台的锚锭
浮式平台主锚布置4个,单个主锚15 t;侧锚单侧布置2个,单个侧锚12 t;尾锚布置2个,单个尾锚15 t提前在岸边把锚锭预制好,浮式平台拼装完成前完成锚锭的抛设。锚绳通过浮子飘在水面上,待平台就位后接绳锚固平台。
3.5 钢护筒接高及下沉
(1)第一步:钢护筒整体就位前,人造覆盖层,抛填改良土。在16根钢护筒全部精确插打前,先人工做覆盖层,抛填改良土3 m左右,便于护筒的自稳。
(2)第二步:钢护筒对接好后进行下放,在下放过程中随时观测钢护筒的垂直度,下放时在钢护筒底节3~5 m上游侧位置设下拉缆,一端固定一端卷扬机拉住,以便于在下放过程中调整钢护筒。
(3)第三步:钢护筒下放到河床时,安装液压振动桩锤进行插打钢护筒,如果进入岩层后钢护筒不再下沉,则上冲击钻进行冲孔配合钢护筒插打。
(4)第四步:冲击钻进行钻孔,每钻孔1.0 m,钢护筒跟进1.0 m,如此反复进行插打护筒。钢护筒下沉如图5所示。
图5 钢护筒下沉示意
4 结束语
通过对浮式平台系统的设计计算,确保浮式平台各个部位在不同施工环境下均能满足要求。通过对小浮箱组拼浮式龙门平台施工关键环节的攻关与控制,顺利完成了渠江特大桥主墩的32根单重近38 t的钢护筒的下放以及大直径钻孔桩施工,保证了全桥工期的正常进度,为全桥的顺利通车奠定了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1]《路桥交通施工计算手册》编委会.路桥交通施工计算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钢结构设计、计算与实例》编委会.钢结构设计、计算与实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中铁一局.兰渝铁路渠江特大桥桥梁设计图[Z].西安:中铁一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