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养猪业困局
2012-08-06王林云王济民王辽卫张金辉
特约专家:王林云,王济民,王辽卫 本刊记者/张金辉
据本刊信息员最新统计,2012年8月10日生猪价格14.08元/kg,玉米2.57元/kg,豆粕4.28元/kg,猪粮比5.48∶1,养猪业目前正处于亏损或保本阶段。到底我国的养猪业正在面临怎样的困难?应如何应对呢?
养猪成本增加
今年以来,饲料涨价、人工成本和防疫成本均有所上升,养猪企业又一次面临生存困境。
饲料价格上涨特别是主要的饲料原料——玉米和豆粕价格的上涨,给养猪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原料价格上涨呢?近期,因市场担忧美国中西部地区持续的干旱天气将减少收成,机构多头持续加仓,玉米的期货价格连续上升,在过去的1个月累计上涨超50%。根据我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玉米进口187.7万t,而去年同期进口仅2.5万t,受进口价格的影响国内玉米价格普遍上扬。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12年5月16日发布5月份《食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报告》和《饲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报告》,对2012年中国部分主要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作出预测:
玉米 2012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3430万hm2,较上年增加2.60%;预计2012年中国玉米产量为19750万t,较上年增加3.00%。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玉米供应量仍相对充足,虽然受世界范围灾害影响,价格可能还会有所上涨,但不会出现暴涨的现象。
豆粕 王辽卫分析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2个月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飙升,7月下旬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价创下了1777.75美分/蒲式耳的历史纪录。虽然近期美国大豆产区出现降雨,大豆价格虽略有回调,但仍徘徊在历史高位附近。8月10日芝加哥交易所11月合约大豆期价收于1640美分/蒲式耳,较6月初上涨30.4%,较今年初上涨34.5%。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国内大豆上涨,由于国内植物油和大豆供给十分充裕,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上涨对国内植物油和大豆市场影响较小,但是,占我国蛋白粕消费总量72%的豆粕价格,在国际市场大豆价格飙升的带动下,2个月来大幅度上涨了40%多。受进口成本不断提高的影响,预计下半年进口大豆到港量将减少,下半年国内大豆压榨量很可能会下降,而国内豆粕需求增加,这将有可能导致国内市场豆粕供给呈现偏紧状况,豆粕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
北京市农业局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一头商品猪的养殖成本包括饲料、仔猪购买、人力成本、防疫和水电等费用,折合每千克毛猪的饲养成本为14元。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每千克生猪价格在14元上下,很多猪场正处在亏损的边缘。面对目前的行情,很多猪场尽量减少生猪出栏量,于是,存栏生猪越养越大,以前生猪养到110~115 kg就卖了,现在养到150~175 kg都不卖,这样一方面饲料成本增加了,另一方面,存栏生猪数量不变,而猪肉产量却提高了。
猪肉供应量供过于求
近年来很多大企业争相进入养猪行业。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以来,跨行进军养猪的企业或基金以及扩大养猪规模的上市企业已不下20家。这些大企业的进入会导致生猪养殖数量激增进而势必会导致猪肉产量增加,而按中国目前的消费状况消耗不了这么多猪肉,所以,价格必然会下跌。
生猪价格走低,跟大企业的进入密不可分,同时也与进口猪肉冲击市场有关系。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进口猪肉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最近的进口数据目前没有公布,但是,估计进口量还在增加。2011年,由于国内猪肉价格走高,洋猪肉大举抢滩中国市场,进口来源国主要集中在美国、丹麦和加拿大,其中美国猪肉的进口量及进口额涨幅均超过700%。”据相关信息显示,就在最近,美国猪肉商还收到4000多个中国订单,这意味着未来一个阶段内,洋猪肉仍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国内生猪价格不排除继续探底的可能。为什么进口?就因为洋猪肉价格便宜。据了解,由于养殖规模、技术和政府补贴的原因,进口猪肉的价格几乎比国内便宜一半。
对于目前生猪市场低迷的行情,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及时启动了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组织开展冻猪肉收储工作,但目前收效有限。追求其根本原因在于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得到扭转。
专家看点
本刊邀请了养猪界两位权威专家——南京农业大学王林云教授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王济民研究员谈谈目前养猪业所面临的困境及出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王林云:减少母猪数是解决猪价下跌困境的必由之路
今年春节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据国家发改委监测公布的数字,从2012年4月11日开始,全国猪粮比价5.99,降至盈亏平衡点6以下,截至8月1日仍只有5.7。养殖环节出现亏损,生猪养殖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猪粮比价下跌,其主要原因是生猪存栏过多,生猪存栏过多是由于母猪数量过多。2010年7月—2011年10月,全国生猪存栏数从最低44000万头增加到47516万头,16个月来,全国存栏生猪数增加了3500万头;至2012年6月,仍维持在46563万头的水平。母猪数从2011年11月开始,连续8个月均在4900万头以上,2012年6月为4954万头,比正常需要数4700万头高出250万头(或现有4950万头的5%)。
稳定猪价要从稳定生猪数量抓起,稳定生猪数量要从稳定母猪数量抓起。 国家发改委在2012年6月25日网站上已明确发出信号:要求各地缩减能繁母猪的饲养,减少后备母猪的补栏。要通过政策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户)优化猪群结构,淘汰老龄、劣质低产母猪。例如,暂停执行每头母猪补助100元的政策,不批准年出栏3万头以上大型规模猪场建设用地,等。我认为,国家目前采用增加收购“储备肉”等措施来提高猪价也没有必要,应让猪粮比价继续下跌(至5以下),迫使那些规模过小、管理差、效益差的猪场退出养猪业,淘汰母猪,用市场经济规律去调控猪价。
对于猪价的今后发展,我估计,只有当全国的母猪数量减少至4700万头以下(使全国母猪数比目前减少5%~6%)时,全国的猪价才有可能在10月底以后上升。如果大家相互拼杀,都坚持不愿淘汰母猪(因为依现有猪粮比价,那些管理好、死猪少的猪场还有赢利),则猪价回升的时间有可能延后至2013年1月以后。
王济民: 供应过剩及生产成本增加是生猪产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后期猪价将会有所上升
2012年以来,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着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和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双重压力,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市场供应相对过剩,是生猪产品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2011年是我国生猪产业发展上的“牛年”,活猪价格一度达到20元/kg,养殖户出栏一头生猪盈利最高时甚至超过700元。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生猪养殖积极性空前高涨,补栏量迅速上升。2012年春节过后,这些补栏的生猪大量上市,市场供应相对过剩,再加上天气转暖,猪肉消费进入淡季,生猪价格一路下跌,当前已降至约14元/kg。
生产成本全面增加,使得国内粮食价格在产量“八连增”的背景下依然保持上涨态势。尽管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宝贵的“八连增”,但价格也随着产量的增加而连续多年上涨。这既与国际传导、通胀预期、投机炒作等有直接的关系,也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有关。但从供给因素来看,粮价上涨与种子、化肥、农药、农机、雇工工资及土地租金等生产资料和要素价格上涨关系最为密切。从近几年数据来看,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已使得生猪养殖成本增加表现出一定的刚性。
后期下跌空间有限,旺季来临猪价将有所回升。尽管当前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水平较去年显著增加,但与正常水平相比,并未高出太多。另外,新一轮国家冻猪肉收储工作已经启动,对猪价稳定将起到一定效果。据此可以判断,虽然近几个月生猪价格持续回落,但后期下跌空间十分有限。辽宁、山东、河南、广东等地养殖户提供的信息表明,7月份以来生猪价格以低位震荡为主,近期已有回升迹象。后期天气逐渐转凉,猪肉消费旺季即将来临,排除特殊因素影响,生猪价格将有所回升。
建议广大养殖户准确研判市场形势,优化调整生产结构,淘汰高龄低产能繁母猪,继续做好疫病防控。生猪产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养殖户应理性应对价格波动,尽量避免频繁进退,促进生猪市场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