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在“后危机时代”下寻找发展——对话绍兴市市长钱建民

2012-08-02

浙江经济 2012年17期
关键词:绍兴建设发展

绍兴从商历史悠久,早在盛唐时期,就有“日出华舍万丈绸”的美誉,青瓷、绫罗、造纸远销海外,堪称浙江经济、社会、文化共同繁荣的典型。日前,本刊主编刘江就“外贸出口”、“绍兴纺织”、“产业创新”等话题对话绍兴市市长钱建民

刘江:今年以来,在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绍兴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在全省保持前列。那么,绍兴又是如何赢取到发展新优势的?

钱建民:今年确实是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复杂的一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微观经济面临重重困难,某些方面甚至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更为严重。面对这样的形势,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仍然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主要经济指标走在了全省前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5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投资规模居全省首位,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34.8%;非房地产服务业投资增长42.1%,增速居全省第2位。绍兴之所以能够赢得发展新优势,主要得益于这几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了比较大的功夫。

首先,完善发展规划,建立科学发展新导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绍兴影响最早、受害最深。我们深刻认识到,不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和单一的产业结构,绍兴就没有出路,就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绍兴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编制实施了产业振兴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明确全市新增工业用地原则上全部用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安排每年20亿元、五年共计100亿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同时,专门成立现代服务业管理局,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财政专项资金,以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其次,扩大有效投资,增强转型发展新动力。对地方来讲,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最有效的手段。绍兴高度重视投资质量,坚持把企业的创新团队和品牌实力作为衡量项目好坏的重要标准,今年全市组织实施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8个,在建国家级产业项目88个,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前茅。我们还通过实施产业升级投资考核,建立“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汇报”、“一年一评比”和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等,全面推进项目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最后,加快大平台建设,拓展集聚发展新空间。绍兴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构筑海洋经济发展带、加快大平台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启动开发了规划面积近50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城。同时,成功推动袍江新区、绍兴经济开发区分别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省内继杭州、宁波之后同时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又一城市。此外,还整合提升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辐射带动面积扩大7倍。这些大平台的建设为绍兴与先进城市竞争大项目、好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随着嘉绍大桥的建设,绍兴正迎来“大桥经济”时代,必将开启绍兴开发建设新高潮。

刘江:绍兴拥有大批传统制造产业,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但产业体系也存在“三低”弊端,绍兴是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的?

钱建民:为改变传统产业能耗排放高、盈利水平低、增长速度慢等弊端,绍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比如,深入推进“1415”现代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培强育大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开展绍兴县省级纺织工业创意设计基地及市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试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这些措施正在深刻改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

作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绍兴深化完善“亩产论英雄”理念,采取政策引导、市场倒逼等手段,全力破解产业体系中的“三低”弊端,不断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行用地以亩论英雄、用电以度论英雄、排污以吨论英雄,多维综合经济效益排序论英雄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与供地、供电、排污指标挂钩的要素配置机制,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切实增强企业加快改造升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营造了氛围、增强了动力。

刘江:在外贸整体低迷,纺织品服装出口行业效益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不少企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作为绍兴的支柱产业,您认为,纺织业在将来市场上会有何表现,对绍兴经济有什么影响?

钱建民:今年以来,全市外贸出口低位增长,增速较以前有较大幅度回落,特别是占出口比重近2/3的纺织服装业,1-7月出口仅增长0.8%。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对绍兴纺织品出口充满信心。一方面,纺织产业是绍兴的传统优势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群优势和专业市场集散优势,相对于其他地区产业配套更齐全、规模效应更突出、技术工人更专业、市场信息更灵敏。同时,传统的纺织服装属于刚性需求,出口的数量相对比较稳定,只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巩固欧美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俄罗斯、非洲、阿联酋等不断增长的新兴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绍兴正在加快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比如纺织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加快自主创新;加大实施淘汰落后产能行动,按照“集聚整合、控量提质、节能减排”要求,全面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今后无论市场如何风云变幻,纺织业仍将会是绍兴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刘江:绍兴现处于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关键阶段,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理念上,将秉持怎样的选择?在项目选择上有什么标准?

钱建民:“十二五”时期绍兴转型升级要按照经济城市化、平台集约化、产业集群化、企业总部化、创新自主化的要求,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要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主线,把人才作为自主创新的关键。绍兴企业已经从仿造转变为买技术,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下一步就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快向技术和产品自主研发转变,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正致力搭建技术水平更高、产业结合度更好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全力扶持企业建立自主研发中心,努力推动企业走在技术前沿,掌握发展主动权。

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快不快、好不好,与项目的选择密切相关。原则上新上工业项目必须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还要“看企业、看项目、看人才”,对新项目严格把关。企业要有足够实力,具备经营、管理、融资等能力;项目要有先进性,符合绍兴产业发展规划,能提升和优化产业集群,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赢利能力;技术团队更要一流,能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这一条最为关键,万般战略人才为首。

刘江:“越商”是绍兴的宝贵资源,为促进越商回归,绍兴在这方面有什么期待和努力?

钱建民:在外绍兴人超过100万,其中海外同胞约11万,越商拥有市外企业6万家以上,资产近万亿元,是浙商中名副其实的一支劲旅。越商是绍兴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绍兴未来发展的战略资源,我们殷切地希望他们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以加快家乡发展为己任,进一步反哺家乡、扎根绍兴、造福桑梓,也希望他们充分发挥与外界接触多、联系广的优势,把更多更新的理念、资本、技术、人才和项目带回绍兴,不遗余力地宣传绍兴、推介绍兴,促进绍兴人经济与绍兴经济互动融合发展。

上半年,绍兴召开了第三届越商大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天下越商回乡创业。我们已在镜湖新区规划建设20万平方米的越商总部基地,在滨海新城江滨区规划建设2000亩的越商回归创业示范园区,五个县(市)也都推出了一批好的平台和项目,发布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越商工作的若干意见》。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搭建回归服务、项目落地、沟通联络、投资推介“四大平台”,健全政策保障、考核激励、乡情感召、项目推进“四项机制”,努力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兴商的良好环境。上半年,越商回归项目达到116个,协议总投资473亿元,已到位资金8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6.6%。其中,98个项目开工建设,13个项目建成投运,总的态势很好。

刘江:城市是现代经济繁荣的载体。身处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绍兴,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有什么优势?

钱建民:绍兴地处杭州、宁波两大都市之间,又是长三角16个城市中在市区行政面积最小的城市之一,如何在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是要准确定位,发挥特色,增强优势,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十二五”时期,绍兴的城市定位是加快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

下一步,绍兴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完善现代城市功能,切实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一是以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提升承载功能。全力推动镜湖核心区块建设,加快滨海新城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中小城市。二是以交通项目为重点,持续提升区位优势。全市将投入65亿元,全力推进“大路网”、“大港口”、“大物流”、“大铁路”建设,努力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三是以清水工程为重点,不断改善生态条件。确保今年全市55个水质断面监测点达标率在72%以上,Ⅴ类及劣Ⅴ类水断面控制在13个以内。同时,积极开展“四边三化”、“拆违控违”等专项行动,切实改善城市生态。

猜你喜欢

绍兴建设发展
绍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文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