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2012-07-30王飞军庄亚其毛颖盈黄涛林亚芬孙丽芬
王飞军,庄亚其,毛颖盈,黄涛,林亚芬,孙丽芬
(浙江省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浙江奉化315500)
长期以来,水稻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虽然对粮食增产起了重要作用,但导致农田土质变差,肥料利用率降低,且造成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6]。绿肥由于有共生固氮作用以及对矿质养分的富集作用,能给土壤增加大量的新鲜有机质和多种有效的矿质养分,使土壤有机质得到更新和积累,通过有机胶体,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协调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生产性能,因此种植和利用绿肥进行培肥改土,意义重大[7]。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绿肥经济效益低、土地承包期短等原因,奉化市传统的绿肥养地措施已经很少应用了,绿肥种植养地技术已渐渐淡忘。为了探索绿肥不同翻耕量对水稻产量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西坞街道下徐村徐伟定承包田进行,土壤为黄化青紫泥田土种,母质为湖海相沉积物。
供试绿肥为大桥种紫云英,早稻为甬籼15,晚稻为宁81。种植模式为绿肥-早稻-晚稻。
1.2 处理设计
设5个处理:处理1无绿肥还田;处理2绿肥15 t·hm-2还田;处理3绿肥30 t·hm-2还田;处理4绿肥45 t·hm-2还田;处理5绿肥还田量45 t·hm-2+石灰225 kg·hm-2。小区面积167 m2。
绿肥2009年10月10日播种,10月15日出苗,2010年4月5日开花,4月16日翻耕。所有处理,种植早稻时,施基肥碳酸氢铵450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追肥尿素210 kg·hm-2;种植晚稻时,施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8∶3∶4)1.5 t·hm-2,追肥尿素300 kg·hm-2、氯化钾75 kg·hm-2。
1.3 考查项目
早晚稻成熟期各处理调查有效穗,并计算平均每丛穗数,以平均穗数为标准,取代表性植株3丛,测定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数据,每小区实割测产,晒干换算成标准含水量后计算产量。晚稻收获后用“X”法随机采取试验田0~15 cm耕层土壤。经风干、充分混合后,四分法留取1 kg土壤样本,测定土壤有机质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早稻产量及其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相比处理1,绿肥还田对早稻穗长、有效穗数、千粒重分别增高4.8%,12.7%,1.4%。说明紫云英翻耕后能提高穗长、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的增加所致。绿肥不还田,早稻产量最低,仅为5.619 t·hm-2。通过绿肥还田措施,早稻产量平均增加8.4%。随着绿肥还田量增加,水稻产量也随之增加,绿肥还田量为45 t·hm-2+石灰225 kg·hm-2处理早稻产量最高,相比不还田,增加26.0%。
2.2 晚稻产量及其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相比处理1,绿肥还田对晚稻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能够分别高3.6%,9.1%,13.5%,14.2%,19.2%,但千粒重下降了2.2%。说明紫云英翻耕后能提高晚稻株高和穗长,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有效穗和实粒数的增加所致。绿肥不还田,晚稻产量最低,仅为5.178 t·hm-2。通过绿肥还田措施,晚稻产量平均增加33.7%。随着绿肥还田量增加,水稻产量也随之增加,绿肥还田量45 t·hm-2+石灰225 t·hm-2的处理晚稻产量最高,相比对照,增加47.1%。
表1 不同绿肥还田量各处理对早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表2 不同绿肥还田量各处理对晚稻产量性状影响
2.3 土壤养分
由表3可以看出,经过1年早晚稻种植后表明,绿肥翻耕能提高稻田有机质含量,无绿肥还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最低为48.0 g·kg-1,不同绿肥翻耕量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分别达到49.8,50.6,52.4,53.7 g·kg-1,增幅为3.7%~11.9%,平均为7.6%,碱解氮、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都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
表3 不同绿肥还田量各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 小结
长期翻耕紫云英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尤其是生物产量[8]。本试验结果表明,绿肥还田量45 t·hm-2+石灰15 kg·hm-2的处理,对早晚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相比无绿肥还田,产量分别增加26.0%和47.1%。
绿肥不同翻耕量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比无绿肥还田增幅为3.7%~11.9%,平均为7.6%,碱解氮、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都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
[1]王建红,曹凯,张贤,等.绿肥还田对水稻生长期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0(3):614-616.
[2]方志权.有机农业初探[J].上海农业学报,2000,16(4):1-5.
[3]涂仕华.化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J].西南农业学报,2003,16(增刊):7-8.
[4]王德建,林静慧,孙瑞娟,等.太湖地区稻麦高产的氮肥适宜用量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40(3):426-432.
[5]高效江,胡雪峰,王少平,等.淹水稻田中氮素损失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的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4):196-198,205.
[6]王建红,曹凯,姜丽娜,等.浙江省绿肥发展历史、现状与对策[J].浙江农业学报,2009,21(6):649-653.
[7]何平安,李荣.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82-98.
[8]吴增琪,朱贵平,张惠琴,等.紫云英结荚翻耕还田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27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