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怎么解决?

2012-07-30陈锡文,李国祥,张立群

西部大开发 2012年12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农民工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就需要考虑怎么去解决农民逐步市民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不解决,会给今后经济社会带来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所涉及的问题有:

第一个问题是就业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只有大量处在服务业的中小规模民营企业,甚至微型的民营企业才有可能提供这么多的就业机会。于是,制度上的改革方面一定要鼓励中小型、微型的民营经济,这才能跟推进城镇化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否则就很难解决就业问题。不能就业,就会出现逆城镇化的现象,这是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住房问题。农民工整体进入城市的住房状况如何,有关部门曾经做过比较大规模的调查,从2011年的情况看,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进城的农民工住宅由用人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占比51%,由农民工自己在城乡接合部或者城镇中租住农民住房的占47%,真正拥有自有住房的外来农民,在城镇中不到1%;进入城镇以后,缴纳了住房公积金的农民工占比不到3%。现在进入城镇的农民工总量大约在1.5亿-1.6亿人之间,后续还要来人,到底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这么多人的住房问题,我想这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必须解决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应该说并不乐观。企业用工之后,特别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在大量采用的都是通过劳务公司转借的用工,直接由企业和用工者签订合同的比重非常低,导致农民工进入城镇,进入企业之后,参与城镇社会保险的比重非常低。按有关部门去年的统计,2011年,进城农民工加入城镇养老保险的比重16%多一点,加入城镇医疗保险的比重18%多一点儿,加入企业工伤保险的比重最高27%,加入当地失业保险的比重比较低只有9%多一点儿。

第四个问题,农民工进城一定会带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

推进城镇化绝不是意味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楼房的多建,一些实实在在关系民生的问题必须解决好,否则这个城镇化是很难持续向前推进的。

◎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李国祥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三大问题。首先,城市土地扩张要与农业人口转移相结合,不能单一的扩张城市、大搞建设。其次,城镇化要与产业转移相结合,实现产业在城乡间、地区间合理布局。第三,大城市要与中小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

农业人口不能顺利向城市转移,一方面阻碍了中国工业化质量的提高,对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消费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使得商品价格主导的物价上涨压力始终不能消除。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张立群

当前,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已经成为制约内需扩大,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工业化、信息化步伐的突出瓶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而城镇化发展滞后,导致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受限。

分析当前城镇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城市发展缺乏长远规划,降低了城市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普遍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在抢工期、压成本背景下往往质量下降,受任期内追求政绩目标的影响,很多城市建设项目存在短视、随意的问题。凡此种种,严重制约了城市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二是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管理能力明显不足,形成公共产品供给和社会管理能力方面的瓶颈,制约了城镇户籍的放开速度,也制约了城镇化步伐。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王建康

目前,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存在过度“土地城镇化”倾向,资源浪费严重。二是存在资源过度聚集倾向,发展严重失衡。三是存在强制力推动城镇化的倾向,城镇化成果未能在较大范围内有效共享。四是存在封闭式推进城镇化的倾向,造成城镇内部的新二元结构。五是存在生态环境负荷过重可持续能力不足的问题。六是存在城市化总体不足的问题,人口结构调整步伐滞后于就业结构的现状。

健康城镇化发展必须遵循发展过程的科学性、发展方式的集约性、发展目标的宜人性、发展成果的共享性等基本内涵。要切实转变城镇发展方式,注重城镇功能的完善,实现城镇发展过程高度尊重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和感受,发展目标高度符合市民福祉提升的要求,发展成果由相关利益主体高度共享。

要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核心动力在于能够获得比农村更高的劳动报酬和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推动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的核心动力在于能够获得比农业和农村领域更好的要素收益。要严格控制城镇规划面积,把旧城改造作为城镇发展的重点,积极开发高层建筑,严格控制别墅和多层建筑,积极推动人口集聚,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以增加城市建成区单位面积人口数量,提高对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是健康城镇化的基本特征。要使土地非农化收益必须由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和失地农民共享;要使城镇发展的成果必须由城镇居民和外来移民共享,不断降低城市进入门槛,提高外来人口获得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要积极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力争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城镇的经济承载力。

推进健康城镇化要遵循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协调推进、社会整合与城镇化协调推进、公共服务与城镇化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协调推进的基本路径。

逐步转向消费主导、服务业主导和经济主导型转变,遵循人民期望,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人口向城镇集聚的关键动力在于经济发展。要增强城镇对乡村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增强乡村人口流入城镇的能力。要着力推动迁入人口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生活习惯的现代化,以适应城镇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努力消除文化隔阂,解决城镇居民对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文化歧视,促进平等交流和紧密融合,营造平等接纳迁入人口的社会环境。要与人口迁移相适应,不断扩张公共服务网络,相应地延伸行政管理、公共服务范围,特别是加快城中村居民生活、工作、居住方式的城市化步伐,实现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逐步趋同。要实现基础设施的全覆盖,实现基础设施的完善性,建立稳定、安全和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依托行政管理体制、城市建设体制、利益分配机制的创新,依托在城镇化动力机制的转变,完善决策制度、创新土地制度、强化规划权威、保护农民失地权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城镇化模式赖以存在的基础,形成健康城镇化的保障和推动机制。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农民工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文化边城镇远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