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穴注射药物治疗贝尔面瘫

2012-07-28兰绿生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贝尔面瘫面神经

兰绿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口腔科,广西 南宁 530012

贝尔面瘫是指无法肯定面瘫病因,且不伴发其他的体征或者症状,单纯性周围面神经的麻痹,临床以面部的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特征,属于临床常见病症之一[1]。传统治疗方法如类固醇、面神经减压等方法及针刺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尚不满意[2]。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采用选穴注射药物治疗贝尔面瘫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贝尔面瘫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23~63岁,平均(48.2±7.4)岁;病程 10 d~6 个月,平均(2.4±0.8)个月。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未采用过激素治疗,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选穴主穴为人中、百会、鱼腰、下关、丝竹空、阳白、牵正、迎香、太阳、地仓、四白、颊车、承浆,以25 mm毫针捻转补泻的补法行针,并选配穴三阴交、足三里,以40 mm毫针采用提插补泻法的补发行针,同时40 mm毫针选择合谷穴采用提插补泻法的泻法,每次留针20 min,2 d 1次,20 d为1个疗程。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针刺治疗基础上给予选穴药物注射治疗,选取患侧迎香、阳白、地仓、牵正、太阳、四白、颊车、承浆8个穴位,每次选取4穴交替注射。药物采用甲钴胺注射液 500 μg/mL,每次每穴 0.25 mL(125 μg),2 d 1次,20 d 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判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的临床疗效及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评分情况。疗效判定参照使用神经病学关于面瘫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痊愈为症状全部消失,面肌的功能得到完全恢复;显效为症状基本消失,面容恢复至正常,部分面积尚未完全恢复;好转为症状有所减轻,面容有所恢复,面肌恢复的程度不满意;无效为症状治疗前后无改善。总有效=痊愈+显效+好转。FNFI测定时限去患者的中颌关系,保持唇部静态,度量外眦到同侧的口角距离,计算受累区s1与非受累区面积S1,测量患者大笑时同位置的,受累区s2 与非受累区面积 S2,比较(S1-S2)/(s1-s2)的值即 FNFI,正常者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0.0%,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71.1%,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1.6%。两组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12,P < 0.05;χ2=3.895,P <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面神经功能指数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 1个疗程后 FNFI评分为(82±18)%,治疗2个疗程后 FNFI评分 (94±5)%; 对照组治疗 1个疗程后FNFI评分为(66±14)%,治疗 2 个疗程后 FNFI评分为(86±16)%。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FNF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面神经功能指数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面神经功能指数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FNFI评分治疗前 治疗1个疗程后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对照组403853±1656±1382±18*66±1494±5*86±16

3 讨论

贝尔面瘫属于临床常见病症之一,有报道称贝尔面瘫70%左右患者在2~3个月内可以恢复至正常,但是在此期间由于面瘫对患者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功能影响[3],因此寻求贝尔面瘫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缩短病程为治疗的首要任务。贝尔面瘫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传统西医治疗主要依赖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波尼松、阿昔洛韦等,可以通过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激活体内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并进一步转变为三磷酸无环鸟苷及二磷酸这些抗病毒产物,有一定的临床效果[4]。

对于贝尔面瘫,中医认为其属于“口眼涡斜”的范畴,多发于夏秋或者秋冬的交替之时,多因夏秋气温较高,汗出当风或起居不慎所患,多为脉络空虚,抑制风寒邪气内侵阳明、太阳脉络,导致气机阻滞,弛缓不收。《灵枢·经筋》中记载有“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自口目为僻”。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贝尔面谈中针灸治疗时穴位多在头面之处,并分别取自手足少阳、手足阳明经脉,以促进面部局部的气血运行,调节经脉气血,使得充和条达,面部筋脉得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颊车穴处存在耳大神经及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分支的经过;颊车透地仓时,针体可以经过笑肌、咬肌、降口角肌、颧肌和口轮匝肌等受面神经支配面部的表情肌;翳风进针针体可经过腮腺,而腮腺内有者耳颞神经和面神经的经过等[5-6]。由此可见,针灸刺激可以增强神经兴奋性,从而刺激神经的再生及侧支的建立,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增加血液循化,使机体的功能得到部分回复。

近些年来,穴位注射技术的研究已表明,通过特定穴位注射,可以起到超出常规肌内注射更好的效果,这与穴位内注入药物会存在于穴位之中,通过其不断的化学刺激,激发经络腧穴功能,刺激效果与药物的效果起到了叠加作用,从而增强了药物的疗效。另外病理状态下,部分部位会出现特殊的病理变化,穴位存在压痛或者良导现象,适量地将药物注入可以改善局部的特异性变化。甲钴胺注射液属于内源性辅酶B12,较其他非活性维生素B12更容易进入到神经细胞之内,且周围神经之中也有较高的含量。甲钴胺对于受损神经的修复主要在于刺激了轴突神经细胞中的核酸及蛋白质合成,再生受损的轴突区域,存进了髓鞘主要成分即卵磷脂的合成,对受损髓鞘起到了较好的修复,并恢复了突触的传递速度。对面部麻痹神经的再塑效果显著。本文结果显示,采用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针刺治疗较单纯针刺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面部神经指数改善较好,由此可见针刺及药物的双重作用提高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院近年来采用选穴注射药物治疗贝尔面瘫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可见贝尔面瘫采用穴位注射甲钴胺能够有效地提高患侧神经纤维兴奋性,促进了轴索再生,通过针刺及药物的双重作用提高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临床疗效显著。

[1]罗伟中.高压氧治疗贝尔面瘫患者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147.

[2]泮中其,潘巍,应一.针刺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贝尔面瘫[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11)∶880.

[3]娄勍,谢君.加味牵正散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72-73.

[4]韩维举.贝尔面瘫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3(9)∶14-20.

[5]向玉春,李雪梅.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瘫68例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5)∶76-77.

[6]李淑珍.针刺结合穴位贴药治疗面瘫54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A):612-613.

猜你喜欢

贝尔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贝尔和他的朋友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忘我的贝尔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