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2012-07-27周军
周 军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西圩医院,江苏宿迁 223636
脂肪液化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出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将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增加其经济负担[1]。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2年2月间该院普通外科524例腹部大中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5年2月—2012年2月间该院普通外科共进行524例腹部大中型手术。其中男性255例,女性269例,年龄15~82岁,平均(48±7.9)岁。312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术后共52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
(2)诊断标准:切口脂肪液化诊断标准[2]: ①多发生在术后 5~7 d,大部分患者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他自觉症状;②部分患者常规检查切口时有浅黄色渗液,挤压切口有较多渗液;③切口愈合不良,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④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⑤伤口渗液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静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切口有少量渗液者,可间断拆除1~2针缝线,由两边向中央充分挤压切口,尽可能排出皮下渗液,一般数日即可愈合;对切口渗液较多,切口愈合不良者,可根据情况拆除液化明显处缝线,充分排除渗液,内置高渗盐水纱条充分引流,及时更换敷料,3 d后换药。对切口皮下分离者,需要全部拆除缝线,充分引流清创,内置高渗盐水纱条引流,待肉芽组织新鲜后二期缝合。同时加强营养,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524 例患者中52 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其发生率为9.92%。经统计分析显示,切口脂肪液化与年龄、性别、切口种类无关(P>0.05),而与腹壁脂肪厚度、切口清洗、电刀使用、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P<0.05)。见表1。
研究认为,切口脂肪液化与多种因素有有关,腹壁脂肪越厚,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高[3]。这可能与肥胖者皮下脂层血液循环差,切口难以完整对合,容易形成死腔,在机械作用刺激下脂肪容易氧化分解,发生脂肪液化。而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其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力差,切口愈合能力差,这也是导致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本研究中发现切口脂肪液化与年龄、性别、切口种类无关(P>0.05),而与腹壁脂肪厚度、切口清洗、电刀使用、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P<0.05)。与报道一致。总之,一旦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应尽早治疗,本组52例切口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于术后7~18 d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
表1 可能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有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1]吴在德,吴肇汉,郑树.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30.
[3]何庆飞,黄少华,靳亚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与防治[J].吉林医学,2012,33(2): 242-243.
[5]张永强,杨自权,卫小春.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探讨[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8):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