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消得人憔悴——记大石桥市官屯镇何家屯村党总支书记曹洪刚
2012-07-27程晓松
文/本刊记者 程晓松
太阳落山了,农家宅院响起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火苗在崭新的秸秆燃气灶具上欢快地跳动着,锅里烹饪的菜肴香气扑鼻。
入夜,暮色为远山笼上一层轻纱。村上的路灯点亮了,夜晚不再是漆黑一片。在民营企业打工的女工下了晚班,走在亮堂堂的柏油马路上,脚步变得踏实了。柔和的灯光将村庄烘托得幸福祥和。老人们悠闲地在街边散步,孩子们追逐嬉戏着。路边、庭院的花草在晚风中飘散着芳香。
曹洪刚(左)
农闲时节,年节假日,村民们集聚到村里筹资20万元兴建的娱乐健身广场,这里就成了欢乐的海洋。村里人或自娱自乐,或观看请来的剧团表演歌舞、地方戏等。1000平方米的广场交织着笑声、掌声、喝彩声……
带领村民绘就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画卷的是身患绝症、与癌魔顽强抗争的大石桥市官屯镇何家屯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曹洪刚。
带着大伙儿干实事——这是十几年来村民对曹洪刚的评价。
只要我活一天,就要为全村老百姓服务一天——这是刚强坚毅、人如其名的曹洪刚发自肺腑的心声。
那村那水那人
“哗哗哗……”自来水从水管里喷涌而出,水花四溅。清凉甘甜的自来水流进家家户户,也流淌进村民的心田。
这几年,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工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导致村里地下水位下降,普通水井全部干涸,仅有的一眼60多米深的水井,饮用水水位只剩下八九米深,远远不能满足全村500多户居民的用水需求。“推车四处要,挑水满街跑”,“吃水难”成为村民的一块心病,也是摆在曹洪刚面前的一道难题。那段时间,他东奔西走,多方筹措资金,最终从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到资金20万元,村里又自筹资金10万元。2009年,一眼127米的深井终于打成了。然而,一个新问题又出现了:历尽辛苦打出的井水锰含量超标。面对难题,曹洪刚没有灰心。村民知道,曹书记从来就不是一个做事半途而废的人。他说办的事,一定要办到,一定能办好。果然,时隔不到一年,曹洪刚又费尽周折,多方争取到36万元资金,打了一眼新井。之后,村里又投资15万元对锰含量超标的深井进行除锰改造,安装净水设备,让村民喝上了清澈纯净的安全水。告别吃水难,结束“讨水”史,村民的眼里充盈着感激:“这水里饱含着曹书记的心血啊!”
上任第一天起,曹洪刚的心里就只有一个目标: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修路、改厕、改灶、清理河道、建设垃圾填埋场、购置环境清洁车、兴建娱乐健身广场……再不是过去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的旧模样,新村美景在曹洪刚带领村民阔步前行的道路上像一幅长卷铺展开来。
为了支持村民搞种养业,村里先后投资30余万元购买变压器、电线杆,架设线路。为了减轻村民负担,村里投资10万元买了一台拖拉机为农村翻地,每年为村民节省几万元开支。2009年,村里装上了路灯。何家屯村的夜晚亮了。
亮起来的不仅是路灯,还有村民的心。村里很多人在工厂打工,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瓦房,享受着与城里人一样的舒适生活。村民安装有线电视、电话,村里给补助;村民上农业保险、安全保险,村里给拿钱;村民们用水全部免费……2011年,何家屯村的总产值实现58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5万余元。
永远的背影
那一年,曹洪刚的背影成为村民心中一个永远的印记。
村里推广秸秆燃气工程的时候,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担心秸秆燃气炒不熟菜。曹洪刚雇了一辆大客车,拉着5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先期开展这个项目的水源镇丝瓜村实地考察。眼见为实,秸秆燃气不但火力足,节能环保,而且价格低廉。村民们的顾虑打消了。2009年,曹洪刚多方奔走,筹资240万元,秸秆燃气工程轰轰烈烈地上马了。
就在曹洪刚全力操持、秸秆燃气工程渐入佳境的时候,不幸却向他逼近。他被诊断为胃癌晚期。消息传来,震惊了全村的父老乡亲。有的大爷大娘直掉眼泪,哽咽地说:“洪刚,你都是因为俺们累病的啊……”
手术后,曹洪刚的体重一下子掉了40多斤。身体虚弱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可他的心牵挂着正在节骨眼上的秸秆燃气工程。自行车骑不动,开车颠簸又受不了,就借来一辆电动自行车,往返于村里和工地之间坐镇指挥。村里通向秸秆燃气站的那条小路上,他踯躅前行的身影缓慢而憔悴,却永久地定格在村民的视线里。
对自己的病,曹洪刚看得很淡,而对村里和百姓的事,他看得比什么都重。在一次去沈阳市医院接受化疗的路上,听说有一家公司有净水设备,他惦记着村里那口当时锰超标、还未作净化处理的水井,一到省城就直接去考察,竟忘记了和医生约定的时间。最后,负责任的医生着急了,电话打到他的手机上,问明情况后,不无责备地说:“你是看病来了,还是办事来了?”
现在,何家屯全村500多户村民都用上了秸秆燃气,喝上了放心水。曹洪刚说:“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对我来说,这比什么都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