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尽在有为中——记沈阳浑南生态观光区王士兰村党总支书记于宏海
2012-07-27李胜基
文/本刊记者 李胜基
编者按:党的十七大以来,在辽宁省委和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村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他们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诠释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深刻内涵。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树立榜样,弘扬先进,总结农村党组织书记坚持不懈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前进的感人事迹,日前,本刊记者随同省委组织部组织的专题采访团分赴省内各市对部分农村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采访。在此基础上,本刊编辑部与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共同策划了本组稿件。
今年7月,沈阳浑南生态观光区王士兰村的树莓田里一片繁忙,农户们满脸都是丰收的喜悦。“咱村的树莓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多亏了于宏海呀!要是没有他这个‘主心骨’、‘领头人’,咱村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村民赵林盛的一番感慨道出了全村百姓的心声。其实,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那一刻起,于宏海一个个敢作敢为、勤政富民的故事,就不断地被村民传颂着。
勇挑重担
十多年前,王士兰村是全区有名的后进村,经济比较落后,村里矛盾突出,集体上访不断,人心涣散。1997年,于宏海中专毕业后,开始从事个体运输,后来又进行水产养殖和餐馆经营。随着经营规模不断壮大,于宏海注册成立了沈阳众磊科技种植基地,从事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率先成了王士兰村的富裕户。“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真富”。1999年5月,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娃,时任村委会主任的于宏海怀着“为家乡的建设做点实事”的抱负,参加了公选,并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还必须谋好政!”上任伊始,于宏海就着力在班子建设上做文章,通过学习、培训,有效提升了班子整体素质和为民服务的能力。在于宏海的带领下,村党组织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载体活动,特别是“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拓宽致富路
从前,通往王士兰村的路崎岖不平,下雨后泥泞不堪,村民们叫苦不迭;村部破烂不堪,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废弃的旧宅子……于宏海意识到,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自己和党员干部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有所作为就必须马上从村容村貌着手!
于宏海一边向上级政府反映情况,争取多方支持,一边组织召开了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号召村民自发组织人力、车辆,打响了自力更生的“修路战”。在修路现场,于宏海和村民们一同铺砂石,一起风餐露宿,汗水和着泥土布满了脸颊……经过一个半月的紧张铺建,一条富民强村的“小康路”竣工通车了。如今,步入王士兰村,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派绿荫成行、花香满城的清馨景象。
维修村部时,于宏海自己先垫付了4万余元,对村部进行了彻底的维修。他每天从早晨5点工作到晚上8点,带领大家垒砖瓦、运砂石……经过几个月的日拼夜战,新村部“诞生”了,于宏海的体重却整整掉了5公斤。几年来,于宏海多方筹集资金,带领大家先后新建了村民文化活动室、图书馆和农民培训室、会议室共460余平方米;修建了2个文化广场,各种健身设施配备齐全。
穷则思变
封闭、保守,“土里刨食”,曾经是王士兰村村民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写照,大多数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哪个农民不想富起来,可苦于没有门路,只能望“富”兴叹。
王士兰村发展树莓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2007年,于宏海带领班子成员走家串户,宣传树莓种植业的发展前景和相关扶持政策。同时,于宏海积极争取政策,不仅免费为种植农户提供架材、苗木,而且每年按每亩300元的标准给予未进入收获期的农户减收补贴,让村里第一批种植户进行“零投入”、“零风险”种植。
在村班子和党员的带动下,先期种植树莓的农户增加了收入,使更多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彻底打消了疑虑,王士兰村掀起了一股种植树莓的热潮。于宏海还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定期给农户讲课,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讲解指导。为了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农业,于宏海聘请了农业科技人员,对村里土地进行了合理有效的产业结构规划和调整,并到外地引进黑花生、紫薯等优良品种。如今的王士兰村已经形成了“一莓一果、一紫一黑”的产业格局,同传统的农作物相比增收近70%,所产的紫薯、黑花生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成为各地超市柜台的抢手货。
从当初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子,到现在沉稳干练的“当家人”,十多年来,于宏海始终奔波在田间地头,用自己的热心、诚心和耐心,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帮助一个又一个村民,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卓越风采,先后获得了“沈阳市劳动模范”、“十佳新农村建设青年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王士兰村则先后荣获“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文明村”、“辽宁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