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成高学报应对期刊数字化发展探析
2012-07-26杜玲
杜 玲
(天水市行政学院,甘肃 天水 741018)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化出版快速发展。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为213亿元,到2010年已达1051.79亿元,2011年的营业收入则达到1377.88亿元。据有关方面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数字出版每年将增长30%,收入每年将增长50%。在期刊数字化方面,目前,我国有期刊网站580多家,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多家数字化期刊集群,电子期刊总量已经达到万余种,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期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在期刊数字化发展浪潮冲击下,传统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等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高职成高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高校学报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办刊时间短、稿源质量差、人才和资金匮乏等原因,高职成高学报在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格局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正因为这样,高职成高学报应对期刊数字化的转型和挑战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成高学报在期刊数字化大潮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广大高职成高学报编辑人员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纸质出版时代高职成高学报的困境
在我国数千种学术期刊中,高职成高学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成人高校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成人高校约有500多所,其中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学报,而其他高职高专学报、干部管理学院学报等数量则更多。然而与庞大的高职成高学报数量相比,在传统纸质出版环境下,高职成高学报由于依托院校科研实力较差、稿件质量低、办刊经验欠缺等原因,学报的社会地位比较低、社会境遇比较尴尬,在发展中遭遇很大困境。
首先,高职成高学报大都是综合性学报,有的甚至是文理不分,在办刊实践中,高职成高学报往往成了各学科文章的大杂烩,这就决定了它的受关注程度难以与专业化的学术期刊相提并论。专业化学术期刊的利用价值高于综合性学术期刊,这已经成为期刊界以至整个学术界的共识。各类图书馆、文献收藏机构在馆藏期刊的选择上,首选专业期刊和重点院校学报,科研人员进行学术研究、查找资料、了解掌握本专业的学术动态,也大多首选本专业的专业期刊。而大多数高职成高学报由于是综合性学报,缺乏办刊特色,加之文章质量普遍较差,刊物的利用价值不高,从而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事实上,传统高职成高学报的纸质版大多发行面窄、受众面小,基本上是在小范围传播,处于自产自销、自娱自乐的状态。甚至有人说:这一类学报发表的论文大概只有三个人认真阅读:一是编辑,一是作者,一是相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员。
第二,由于大部分高职成高学报都是非核心类社科学报,决定了它难以与核心期刊展开竞争。“核心期刊”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对学术期刊的分类评价体系。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核心期刊的理论和实践以后,至90年代后期核心期刊逐渐衍生出科研管理和学术评价的功能。核心期刊的这种衍生功能,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对于大多数学术期刊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高职成高学报来说,其负面作用是巨大的,它导致弱者更弱,使高职成高学报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从理论上说,一份刊物这一次没有进入“核心期刊”,可以经过努力,刊发优质稿件,提高期刊质量,争取下一次进入“核心期刊”的行列。刊物之间的竞争好像是公平、公正的。但是从实践来看,是否能被收录到“核心期刊”,确实是一件关系到刊物生死存亡的大事。进入核心期刊行列,一份刊物质量有可能从此进入良性循环,相反,如果没有进入核心期刊行列,一份刊物有可能从此进入恶性循环。
众所周知,高职成高学报普遍成立时间短,作为学术依托的高职成高院校本身科研力量薄弱,加之办刊经费匮乏、编辑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办刊质量不高,再加上目前的期刊评价指标对以刊载地方性、应用性、技术性文章为主的高职成高学报的评价显失公平,目前国内几大核心期刊名录鲜有高职成高学报的身影。
高职成高院校学报在期刊评价表中的这种地位,在我国当前核心期刊被赋予的科研评价功能引导下,使得优秀论文稿件都涌向普通高校、行业协会和社科院系统主办的核心期刊和其他质量较高的期刊。而对于高职成高学报来说,不但难以得到名家大家的优质稿件,社会上具有独创性、新颖性的优质稿件也很少光顾高职学报,即使高职院校教师本身的优质稿件,也很少投给自己的学报。高职成高院校教师中不乏有优秀拔尖人才,但他们为了评高一级职称和提高个人知名度,最好的稿件往往投向核心期刊,次一些的稿件投往其他本科院校学报,只有最次的稿件或者是被其他学报退回来的稿件才投往高职学报。高职学报在作者心中成为“核心期刊淘汰文章的收容所”,这使得高职成高学报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第三,大部分高职成高学报作为社科类综合性学报,它们在中国高校社科类学术期刊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出版中,有一个积久成习的弊端,就是“重基础理论研究,轻应用实践”。这对于依托基础理论研究实力强大的综合性大学而出版的普通高校学报来说,自然具有很大的优势,刊物的稿件质量和编校质量都比较高,刊物实力较强;但对于以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作为办学特色的高职高专、各类成人高校来说,其主办的学报仍然追求一般理论研究性的文章,而不突出自身特色,以己之短搏人之长,也就必然难以得到优质稿件,被边缘化也就成了大多数高职成高学报的历史宿命与无法回避的既成事实。
在中国高校社科类学报的出版格局中,一个众所周知而又无奈的事实就是:综合性大学社科学报实力最强,其次是师范类大学社科学报,理工科院校社科学报实力相对来说稍差,而各类高职高专成人高校的学报实力最差。因此,在纸质出版时代,高职成高学报的发展遭遇极大困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
二、期刊数字化为高职成高学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期刊的数字化是未来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目前学术期刊的数字化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期刊社通过自建网站或者挂靠相关单位网站的方式,将自己的纸质印刷版内容数字化并上网传播;二是通过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网络出版商合作,将纸质出版物提供给网络出版商,以期刊集群的形式进行数字化二次出版。目前第二种途径是学术期刊实现数字化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高职成高学报也是采取这种途径,通过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网络出版商构建的数字化期刊群,从而实现期刊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期刊数字化出版以其方便快捷的论文检索方式、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传播空间,以及许多其他不同于传统出版物的功能和体验,为广大高职成高学报带来了发展机遇。
首先,期刊数字化为高职成高学报扩大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平台。期刊数字化改变了纸质出版时代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网络的开放性使学报的传播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也不再受纸质版的发行量和发行范围的制约,甚至远在国外也能下载阅读期刊的内容。这就为高职成高学报发表优质论文提供了广阔的传播空间,从而也为其扩大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可能。以当前期刊评价中反应网络传播情况的“下载频次”和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被引频次”为例,笔者选取五种甘肃省高职成高学报,并以《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为参照,对这两项指标做一简单的统计分析(表 1)。
表1 甘肃省五种高职高专成高学报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出版的高职成高学报,其学术覆盖面借助数字化这一平台实现了一定的突破,网络总下载频次大都达到10万次以上,高质量文章的网络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也都比较高,都摆脱了纸质媒体时代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其次,期刊数字化对于打破现有核心期刊制度造成的弊端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数字化平台上,很多研究人员查找所需的资料,主要是通过关键词、题目等检索,查找与研究的问题相关的资料,不会特别在意文章发表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期刊的数字化平台实际上为包括高职成高学报和核心期刊在内的所有学术期刊,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刊物所刊载的论文发挥学术影响力,取决于文章本身的理论深度和学术水平,这有助于打破“以刊论文”的评价陋习,回归到论文本身的学术质量、编辑质量上,这就给高职成高学报提供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
从表1的统计数据情况可以看出,这五种高职成高学报虽然与作为参照的核心期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其刊载的优质文章的被引频次和网络下载频次也达到了相当的数量,这说明在期刊数字化的背景下,高职成高学报发表的论文同样可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并产生较大的学术影响。
第三,期刊数字化可以减少和预防学术腐败。目前几家主要的网络出版商都为合作期刊社提供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如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万方数据的“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维普网的“维普论文检测”系统。期刊编辑在论文发表前的初审环节,可以利用这些检测系统对论文进行检查,使自抄、抄袭他人、一稿多发等学术不端行为无所遁形。特别是对于传统纸质出版时代,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频发高发的高职成高学报,有效利用这些数字化平台提供的论文检测系统,能够对学术不端行为起到极大遏制作用,将会更加明显地提高刊物的论文质量和水平。
第四,网络数据库为学报的相关数据统计研究提供了便利。学报的编辑人员可以利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提供的平台,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学报的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比如学报在一定时期所发论文的学科类别、作者情况、获得基金资助情况、引文和被引频次,以及影响因子等期刊评价相关数据等,这些资料的统计在传统纸质出版时代是非常复杂的,有的是单个期刊社所无法完成的,而利用网络数据库提供的数字化平台进行统计分析就比较容易了。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找到学报存在的问题,并为学报未来的发展厘清方向。
三、应对期刊数字化带来的全方位挑战
相对于纸质期刊来说,一方面,期刊数字化对高职成高学报带来的发展机遇是明显的;另一方面,期刊数字化带来的挑战也是全方位的,对所发文章学术质量、学报的编校质量、编辑从业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作者、期刊社和网络出版商三者之间的版权和利益关系也是期刊数字化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首先,期刊数字化对高职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期刊比纸质版有着更为便捷的传播方法和广阔的传播空间,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就比纸质版更大、更广泛。这对学报的学术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果说学术质量差的关系稿、人情稿在传统纸质出版时代还存在一定生存空间的话,那么随着期刊数字化的发展,这类稿件将在网络中暴露无遗。因此,在期刊数字化时代,高职成高学报要想和其他学术期刊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对论文学术质量的要求就必须比在纸质出版时代更为严格、苛刻。
其次,期刊数字化对期刊编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化环境下,文章的加工、编辑以及内容提要、关键词、文后的参考文献等著录格式的规范程度,不但会受到社会公众更为严格的检验,而且也影响到文章的数字化传播效果和期刊的相关数据统计的真实有效。例如,研究人员在数字化平台中查找资料,通常都是通过检索关键词的方式来实现,所以文章的关键词设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文章在网络中的传播效果。又比如,期刊的引文情况,如引文量、引用期刊排名、引用半衰期等,都是期刊统计和评价的重要内容,而学报刊登的论文有无参考文献以及格式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到这些指标在网络数据库中的统计结果。
第三,期刊数字化对编辑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有赖于编辑人员素质的提高,编辑人员一方面要具有数字化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其数字化的能力。期刊数字化对传统学术期刊的审稿、编辑、版式设计、出版发行以及与作者读者的联系互动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对于高职成高学报来说,应对数字化发展的人才尤为欠缺,既懂数字技术、又懂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运作规律的编辑人员数量还很稀少,与期刊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无论是要提高学报学术质量,还是要保证编辑质量,都离不开具有较高数字化能力的编辑人员。
第四,版权问题也是高职成高学报在数字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学术期刊数字化的主要模式下,期刊社需要应对两个方面的版权关系,一是期刊社与作者的版权关系;二是期刊社与合作的网络出版商的版权关系。而对于高职成高学报来说,在这两个方面的版权关系中都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在当前优质稿件欠缺的情况下,高职成高学报的发展要依赖优质稿件的作者,而学报在通过网络出版商实现数字化二次出版的过程中,一般是采取“要约”、“征稿启示”的形式,来获得作者授权,很少与作者订立正式版权合同。但这种“要约”的法律效力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质疑,这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版权纠纷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高职成高学报要依赖网络出版商的数字化平台来实现期刊数字化,扩大学报影响力,所以学报在网络出版商方面也处于弱势地位。大多数高职成高学报,往往只是将自己的纸质出版物内容交给网络出版商,而对于自身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则较少关注。如刊物拥有的栏目设计、版式设计等知识产权,在网络数据库中荡然无存;学报对纸质出版物在网络数字化二次出版后的利益分配问题,也常常加以忽视,这些都是高职成高学报在实现数字化发展中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1]杜玲.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6).
[2]石峰.中国期刊数字化的现状和未来[J].编辑之友,2011,(2)
[3]程靖.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内涵、现状及转型路径[J].编辑之友,2011,(11).
[4]喻世华.论期刊数字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5]张惠.学术期刊数字化面临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及其规避[J].出版发行研究,2011,(12).
[6]郭延坡.期刊评价的理论基础: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2,(4).
[7]王昌度,刘英等.对集群式数字化期刊发展的探讨[J].科技与出版,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