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姚市四明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2012-07-26陈吉江周孜雄谢武丹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11期
关键词:四明山余姚市经济林

陈吉江,周孜雄,谢武丹

(1.余姚市水利局,浙江余姚315400;2.余姚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浙江余姚315400)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绍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杭州湾。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四明山区、中部为姚江平原、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市域总面积1527 km2,其中山地、丘陵805 km2,平原433 km2,水域海域289 km2。辖区内有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人口83万人。余姚经济发达,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列,2009—2011年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01年余姚市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此后加大了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水土流失面积由2000年的266 km2减少到2009年的149 km2。

四明山区位于余姚南部,山峦起伏,最高海拔为979 m。辖区内包括四明山镇、大岚镇、梁弄镇、鹿亭乡、宁波市林场和余姚市林场,总面积377.80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65.54 km2,占总面积的17.35%,占余姚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3.85%。四明山区是余姚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生态文明的重点建设区。

1 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1.1 水土流失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2009年宁波市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报告》,四明山区轻度侵蚀面积19.23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09%,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9.34%;中度侵蚀面积32.49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60%,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9.57%;强烈侵蚀面积10.84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87%,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6.54%;极强烈侵蚀面积2.80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0.74%,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27%;剧烈侵蚀面积0.18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0.05%,占水土流失面积的0.27%。

1.2 不同坡度水土流失情况分析

调查分析表明:四明山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15°~25°坡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到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7.18%;其次分布在25°~35°坡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到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1.80%。不同坡度等级的水土流失情况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水土流失在5个坡度等级坡地中的分布情况:在坡度15°~25°这一级较为集中,并以此为界向两个方向的坡度等级递次减少,轻度和强烈水土流失在15°~25°这一级中分布最多,中度和极强烈水土流失在25°~35°这一级中分布最多,而剧烈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35°以上的区域中。

1.3 园地、经济林地水土流失情况分析

四明山区园地、经济林地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5.21 km2,其中竹林的水土流失面积最大,为17.10 km2,占园地、经济林地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7.83%;其次为花木地,水土流失面积为4.73 km2,占园地、经济林地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8.76%;竹林、花木地以中度水土流失为主。虽然花木地的水土流失面积比竹林的少,但是由于花木在出售移植过程中带走大量泥土,它的“活动性”更强,水土流失的危害更大。四明山区园地、经济林地水土流失面积详见表2。

表2 四明山区园地、经济林地水土流失面积统计

2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的客观潜在条件,人为因素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根本原因。余姚市四明山区水土流失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在自然因素方面主要是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土壤为黄壤土,雨水又丰沛,易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而在人为因素方面,主要是当地农民对水土流失危害认识不足,水土保持意识不强,造成花木的过度种植,常在25°以上山坡地开垦种植,园地、经济林地缺乏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等。

2.1 自然因素

自然原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

从地形地貌分析,四明山区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比较大,山多坡陡的地形增加了径流冲刷的可能性。从气候特征分析,四明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受梅雨、台风季的影响降雨形成两个峰值。据统计,地处四明山腹地的甘竹岭、夏家岭两大暴雨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1900 mm,易引起山洪暴发,集中性冲刷的威胁大。从土壤成分分析,四明山区主要以黄壤为主,局部地区存在红壤,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差。从植被物种分析,全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林草覆盖率仅40%,且多以毛竹、花木、茶园等经济林为主,林冠截流能力比较低,林下腐殖质层较薄,保护表土的能力较差。

2.2 人为因素

2.2.1 过度的花木种植

整个四明山区,包括部分平原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为增加农民收入,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花木、苗木、药材、茶叶等经济作物成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民众种植花木。而花木出售移植大部分是带泥球的,如移植1株胸径0.3 m的大树,要带走泥土500多 kg,通常1 hm2栽大树苗600株,全部移植到异地至少需要取土300 t;小苗木以杜鹃为例,1只泥球重1 kg,而1 hm2杜鹃苗有8000~10000株,种植一年后移栽要带走近1万kg泥土。花木移栽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势必造成土层变薄、土质变差、肥力下降,严重的将使土地失去种植能力。

2.2.2 陡坡开垦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几年里,一些种植户开垦山坡,更有甚者以失火为名毁林,然后进行开垦,种植花木或经济植物。据统计,仅四明山镇和大岚镇25°以上开垦面积就达到333 hm2,其中有一个村就开垦25°以上坡地67 hm2。每遇雨天,山溪泥水俱下,下游溪道浊水流淌,部分山塘淤积严重。

2.2.3 植被的破坏及土地的不合理整理

砍伐林木改种茶树等经济林,开山种竹及施肥等都会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并影响和损坏周边的原地表植被。另外,由于土地资源比较紧缺,所以向山地、丘陵地要“土地”情况时有发生。土地整理不仅能抵土地指标,而且还有资金补助,因此一些山区镇、村将空、闲、杂地“变废为宝”,进行不合理的土地整理,又没有适当的水保措施,造成植被破坏,在汛期,大量表土被冲刷,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2.2.4 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道路建设、宅基地开辟、电力线路塔基施工等,将石渣随意弃置,缺乏水土保持措施或水土保持措施不当等都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

3 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3.1 调整花木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几年来,四明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引起了余姚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研究后,针对花木种植提出了“调整花木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目标。一是通过区域规划、正面引导、政策扶持等方法,引导花木大户下山异地发展,把目前山区的花木产业向平原地区或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地区转移,减少对四明山区的依赖程度。如2011年四明山镇一批花木种植大户远赴重庆南川区租用土地,建立四明山花木南川繁育基地,实现销售额3000多万元,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减轻了四明山区水土资源的压力。二是加快推广花木无土栽培、无土销售技术。要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推进科技创新,依托先进栽培技术,减少花木移植过程中泥土的流失;逐步改造成珍贵树种、经济果树;推广花木无土或少土栽培,发展蝴蝶兰等上盆鲜花品种。三是积极发展花木观光林。利用四明山区域的资源禀赋及现实基础,将其打造成宁波市及全省领先的生态保护示范区、休闲旅游集聚区、绿色经济先行区、美丽乡村展示区、老区小康样板区,从简单的苗木培育、单纯的花木发展向休闲林业转变,实现从“卖花木产品”到“卖休闲观光”的转变,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3.2 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一是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对山区溪道进行水环境整治、溪道护岸砌筑保护,两岸绿化,溪底整理。二是开展对竹林、茶园、果园等的水土流失治理。主要是坡面水系整治,如整修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或谷坊等,当然也要增加地面的植被覆盖度,提高涵养水源能力。三是开展废弃矿山复绿整治。四明山区有废弃大小山塘84座,目前已完成生态复绿治理19座,要在2020年前完成剩下的65座废弃矿山治理,预计修复面积48万m2,投资1.55亿元。

3.3 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落实

一是把好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关。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审查水土保持方案,把好水土保持第一关。如在审查交通局一条山区道路扩建工程水保方案时,我们发现山坡复绿只种植爬山虎的方案过于简单,提出复合有机砼、立面挂网砼复绿相结合方案,并对废弃土石方堆放场地进行护坡设计调整。虽然水保投资增加了120万元,但水保措施有了质的提升。二是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监督。对已经通过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生产建设类项目,特别是生产建设周期长、规模大的,实行不定期的抽检,建立监督管理台账制,记录检查过程、效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问题严重的依法进行处理。三是做好水土保持工程的竣工验收。对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建设项目竣工前进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竣工验收。

3.4 加大宣传与监管力度

一是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政策,增强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全社会保护水土资源的自觉性。二是划定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并由市人民政府予以公告,明确各区治理重点内容。三是禁止开垦陡坡地,依法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和面向水库的20°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对原已开垦种植的进行整改,不得种植花卉,改种生态林木。四是加强采矿管理。乡镇集体矿山企业或个体采矿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依法申请办理采矿批准手续。五是加强水库水源涵养林保护,投入财力加快造林步伐和幼林的抚育管护力度。

3.5 探索创新机制,逐步建立四明山区生态补偿机制

四明山区多为水源地保护区,花木下山、限制农家乐的发展等会抑制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发展。为保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余姚市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一方面从余姚市原水水价中,按0.06元/m3的标准提取作为上游乡镇水环境整治与保护的补助经费。如四明湖水库上游的梁弄镇,2011年度获得水环境整治与保护补助经费225万元。另一方面,为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分别按300元/hm2、375元/hm2标准进行补助,补偿面积超过1.8万hm2。但要真正使老百姓自觉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补偿的机制和方式尚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四明山余姚市经济林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基于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研学旅行野外设计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是快乐的小驴友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宁波市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现状、问题及导向研究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