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2-07-25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310013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症状

陈 鹭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31001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慢性的严重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的有效康复,不仅取决于科学有效的治疗,与合理的护理干预也密切相关[2]。由于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病情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对康复期患者采取目标性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本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CCMD-Ⅲ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男54例,女28例;年龄19~72岁,平均41.5岁。病程0.3~8.7年,平均2.1年。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等基础疾病,病情稳定。所有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目标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 护理主体 护理主体即施加护理干预的群体,包括护士、家庭、社会和患者。我们提倡以护士干预为主,家属和社会干预为辅的方案。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行为指导等。家庭主要包括患者家属、亲属以及朋友等,发动上述群体加强对患者的关怀,增加探视频率,在探视中积极和患者沟通,一方面了解患者病情状态,另一方面让患者了解外界动态,增强与社会的联系性。考虑到当前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的主流看法,我们将社会支持控制在一个较小范围,即康复中心附近社区,通过宣传手册、宣传栏等的形式,让附近社区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常识,给予患者理解和包容[1]。患者作为被护理的对象,由于其处于康复期,因此也可以成为护理的主体,可指导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如生活习惯的调整、找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情绪状态的转换等,通过医院、家属和社会三方面配合的方式,给患者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综合环境。

1.2.2 护理内容 除了常规的基础护理外,我们主要从患者的病情康复状态和兴趣爱好出发,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生活技能训练、健康教育、娱乐活动和心理护理等。生活技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康复后能顺利融入社会,如个人卫生、饮食保健等,根据患者接受情况适当调整训练进度,循序渐进,对患者的进步给予及时鼓励和肯定,保持患者的学习兴趣。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明白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康复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娱乐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兴趣和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包括绘画、读书、听音乐、下棋、打太极等。心理护理主要是保持患者良好和稳定的情绪。考虑到有的患者较为敏感,因此在日常护理中尽量避免直接与患者交流心理问题,而是在通过观察后发现患者有较为严重的情绪异常后给予专门的心理辅导。

1.2.3 护理方法 我们强调个性化和开放性护理方法。个性化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有区别的护理方法,开放性是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意志,减少刺激因素,让患者在宽松的氛围下康复。为加强护理效果,除了日常护理外,我们印制宣传手册,播放VCD教育视频,开展自我评价等形式,让患者从多方面、多种形式接受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分的耐心和尊重,多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加强观察,避免刺激因素,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护理服务,增强患者的身心舒适度。

1.3 效果评价 ①采用IPROS评定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生活能力、工疗情况、社交能力、讲究卫生以及关心和兴趣,共36个项目,每项0~5分,分数越低,社会功能缺陷越轻。②采用PANSS评定患者病情康复情况,包括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各7项,一般精神病量表16项,每项按1~7级评分,得分越低,症状越轻。

2 结果

2.1 两组IPROS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IPRO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患者IPROS评分比较 (分,±s)

注: 1为两组治疗前比较, 2为两组治疗后比较

组 别 例 数 时 间 生活能力 工疗情况 社交能力 讲究卫生 关心和兴趣试验组 41 治疗前 3.8±0.5 3.9±0.7 4.1±0.5 3.4±0.6 4.1±0.3治疗后 2.2±0.3 1.8±0.4 2.7±0.3 2.1±0.3 2.7±0.3对照组 41 治疗前 3.7±0.6 3.8±0.8 4.1±0.6 3.3±0.9 4.1±0.4治疗后 3.2±0.4 2.6±0.3 3.5±0.5 2.7±0.4 3.6±0.8 t1,P1 0.82,> 0.05 0.60,> 0.05 0,> 0.05 0.59,> 0.05 0,> 0.05 t2,P2 12.81,< 0.01 10.24,< 0.01 8.78,< 0.01 7.68,< 0.01 6.74,< 0.01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工疗情况、社交能力、讲究卫生以及关心和兴趣治疗后均有改善;但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PANSS评分比较(表2)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症状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PANSS评分统计 (分, ±s)

表2 两组患者PANSS评分统计 (分, ±s)

注: 1为两组治疗前比较, 2为两组治疗后比较

组 别 例 数 时 间 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 一般精神病症状试验组 41 治疗前 33.4±6.5 34.2±6.3 28.2±5.4治疗后 14.3±4.8 15.4±4.7 13.1±3.2对照组 41 治疗前 33.6±6.6 34.5±6.4 28.7±5.2治疗后 21.2±5.1 22.3±4.9 19.2±3.6 t1,P1 0.14,> 0.05 0.21,> 0.05 0.43,> 0.05 t2,P2 6.31,< 0.01 6.51,< 0.01 8.11,< 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主要影响的心智功能包括思考及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并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2]。临床上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并进而导致行为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衰退,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

目前该病病因并未明确,一般认为和家庭关系、社会压力、患者性格等有一定联系[3]。对于康复期患者来说,良好的调养环境对于顺利康复非常重要。因此,要积极为患者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并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在促进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基础上增强其生活能力和生活兴趣,提高和稳定患者情绪状态,从而为康复后顺利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考虑到患者的个体性差异以及患者的人格独立,我们从患者的临床特点出发,与其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互相信任[4]。护理主体应从多方面加强对患者的支持,通过护士、家庭和社会的主动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多方面的关怀,通过患者的自我支持,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在护理内容方面,让患者学习健康常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综合的护理内容,让患者从多方面同时得到改善。从患者的病情、性格、文化程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给予患者有差异的个体性护理干预,提高护理针对性,也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从而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和常规护理相比,试验组的护理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综合性和个体性相结合,从而更为突出的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从临床统计来看,试验组在PANSS和IPRO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康复效果好。我们认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1]李玉,褚惠英,李秀梅.综合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23):35-36.

[2]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10.

[3]戴尊孝,颜美侠,杨璐.精神病人医院康复管理研究与实践[J].现代康复,2000,4(1):121.

[4]叶水仙,张巧云,郑秀霞,等.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11,24(1):53-55.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