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街道公共活动 营造良好交往空间:川西地区场镇街道空间的构建

2012-07-24杨静霄

四川建筑 2012年3期
关键词:场镇场所街道

杨静霄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场镇街道空间是场镇居民生活、休闲、娱乐等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空间环境影响在内部生活的每一个人。场镇街道空间作为重要的公共活动开展场所,其设计关系到整个场镇公共空间的质量,对提升整个场镇人居环境与场镇活力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城乡统筹建设的开展,将“场镇”这一四川独特乡镇空间聚落的发展带入新的进程。但在现阶段新建和改建场镇的过程中,出现街道内公共活动与载体分离的现象,致使社会公共活动缺失,影响居民日常交往活动正常进行,导致场镇街道场所性日渐消逝。需要通过场镇街道空间的构建,激发公共活动,为场镇居民营造良好的交往活动空间。

1 场镇街道空间的特征和作用

1.1 场镇街道空间的作用

场镇街道是场镇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交通的职能,同时又为场镇居民提供了公共活动的场所,形成多功能的空间活动网络。街道承载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交通、居住、游憩、工作、观赏等活动,是场镇环境、建筑和文化艺术的综合载体。

1.2 场镇街道空间的特征

(1)宜人的尺度:在场镇的大多数街道,高宽比小于1,这样的空间比例尺度带给人亲切的感受,人身处其中能够阅读街道细节,感受承载的活动。而较强的围合性形成了特有安全感,为行人间交往创造良好氛围[1]。

(2)生态自然:场镇街道顺应地势,借助高差形成空间导向性,巧妙地起到了丰富街道空间层次的作用。此外场镇街道常在某些街段,形成半边街模式,将自然风景引入街道,在调节小气候的同时也让空间发生横向流动。此种模式,既兼顾到了人们对场镇商业交易的社会性需求,又保持与自然的接触,形成宜人、亲切的公共活动场所(图1、图2)。

(3)多样的空间节点:场镇由高密度的街巷串联起两侧建筑,形成场镇的骨架,当街道发生交汇、转折时便会形成空间节点。街巷依靠这些节点形成完整通畅的街道系统,同时节点空间因其自身具有的空间交汇与视线聚集特性,成为了街道活动发生的场所。

图1 场镇中生态自然的街道

图2 顺应地形高差的街道

图3 骑楼形成的灰空间形态

(4)丰富的灰空间形式:川西地区场镇根据气候特点,街道空间中形成骑楼、檐廊形式的灰空间。此种空间形态塑造出良好的街道柔性界面,沟通着内外部空间使用者的交往活动,为商业活动与日常生活活动构建起全天候的场所,并起到界面柔和过渡的作用(图3)。

2 场镇街道内人的活动与街道空间的关系

街道空间与公共活动两者间紧密相连,形成相互作用的关系。若街道空间不能促使公共活动的生成,就毫无生机与活力。同样公共活动的发生与扩展能够促进街道的建设与更新。空间与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元素,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图4)。

图4 街道中人员、活动、空间三者关系

2.1 公共活动对场镇街道空间的影响

由于街道空间有自发与社会性活动对空间环境的要求,活动者在形成固定的活动地点后会对活动场所进行自发的建设和改造,以使其适合活动的开展。例如处于街道交汇处的商业店铺,常呈现出通透的特性,双向开放的界面结合内部良好的环境,能够吸引行人由其内部穿过;街道的阴角空间中常会出现居民摆放石桌椅,并有凉棚遮盖,形成供街道居民的聚会活动的固定场所。

街道内公共活动内容的改变,也会使街道空间产生新的空间模式。如过去街道中水井的重要作用,使其发展成居民聚集开展社会性活动的场所,而现今水井则演变作为纪念观赏的去处。街道中的会馆、寺庙也不再承担祭祖和其它祭祀活动,演变成在节假日群众性活动开展的场所。过去部分繁荣的商业店铺也随活力的减弱,演变成对过去历史文化的展现与回忆。

2.2 街道空间对公共活动的反馈作用

良好的街道空间环境促使人员汇聚,为进一步产生的公共交往活动做铺垫。例如,被树荫覆盖,有停留设施、私密性较好的空间较易吸引居民前往。但若给人以机械、冷漠、缺乏宜人的空间尺度感,人们在其上开展公共活动的意愿就会降低,减弱产生公共活动的可能性。

场镇的街道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交流的场所,宜人多样的街道空间能满足居民对不同社会生活活动的需要,弥补因私人活动空间相对不足带来的消极影响。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居住、工作等活动,逐步建立起基于街道空间环境的邻里关系、社会团体等无形的交往活动网络。这一网络提高了居民对街道空间的场所认同感,使其建立起集体意识,自觉的对街道物质与精神环境进行保护,使街道空间内良好的环境能够长期延续,给予公共活动使用者归属感和安全感,促进街道公共活动积极开展。

3 促进公共活动的场镇街道空间构建建议

3.1 街道空间形态的设计

3.1.1 空间的节奏感

场镇街道空间之所以能够承载大量的公共活动,其街道空间的节奏起到重要的作用。街道本身即是设定好的路径,人在连续运动的过程,感受空间的变化、起伏和节奏。因此场镇街道空间可由动静交替、开合交错、空间过渡塑造具有“起、承、转、合”的空间。

动静交替,指将街道划分为动态的商业主街和静态的生活巷道,形成动静交替的街道结构,以静来凸显动的活力与灵动,以动来衬托静的柔婉与淡雅,使空间序列传神动人,形成空间中独特的节奏感。开合交错则指将街道空间中以通透、开敞的空间视为“开”,封闭、围合的空间视为“合”,形成收放自如的空间节奏,加深使用者行走其间的深刻印象。空间过渡指在功能区间发生变化的衔接处,设置街道过渡段空间,将街道分隔为多段富于韵律的空间,以此增进空间的节奏感。通过主功能街段的流动,到过渡街段的停留,营造空间内进与停的节奏交替。

3.1.2 空间的延伸性

场镇街道空间的线性形态形成了与生活贴近、独具特点的公共活动环境。而街道空间的延伸让基于街道的不同活动连结成无形的网络,保持了路径网络的连通与顺畅,使得看似无联系的街道活动形成内在的关联。街道界面上开展的公共活动形成了活动网络,彼此间相互影响,加深公共活动的深度和居民的多种活动选择。人在场镇街巷中行进的路径,通过街道空间的扩张渗透、泛街道空间塑造产生了延伸性,使行人体会到空间的相互联系与完整。以此达到街道空间的连通与顺畅。

3.1.3 空间的宜人尺度

街道的空间尺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空间所承载的活动类型。我们既需要汽车带给我们的速度和效率,又不能丢失人性中必须有的宁静和文化品质[2]。大尺度空间的宽广与小尺度空间的细腻给予空间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会暗示人们哪些活动合适在此地开展。居住性巷道形成的细长幽深的小尺度空间,向人们告知此处是适宜生活气息浓厚的公共活动进行的地方。而主街道以及场镇外边缘交通性街道的宽阔、配合局部小广场、公园等开放节点空间,削弱空间包围感,是多种大型公众性公共活动适宜开展的场所。不同的空间尺度塑造了承载不同类型活动的场所,促进街道公共活动的多样性。

3.2 街道空间的界面设计

3.2.1 创造多样的界面层次

街道界面层次性是场镇街道界面塑造方面的重要因素。街道界面的层次性也是场镇空间层次性的体现。良好的街道界面层次感,可以为行人提供良好的街道空间环境,多层次的街道界面也让人们更愿意在街道中漫步,阅读体会街道。由此产生更多的人员接触,促进街道活动的发生。除空间体验外,多层次的界面也丰富了行人的活动空间与接触界面,美化街道居民的生活环境。

3.2.2 塑造柔性界面

使街道具有空间围合感,但不完全限定或隔离的界面,可称为柔性界面,例如柱廊、栅栏、短墙、行道树、玻璃墙等。柔性界面是一种公共与私密的过渡区,能起到承转连接的作用,使市民的活动在发生私密与公共空间转换时,在生理和心理感受上都更加轻松自如。柔性界面可实现街道与建筑、内部与外部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实现街道空间的展示性、引导性。为行人提供更多趣味性的交往场所,满足人们的需求,增进公共活动开展。

3.3 街道空间的节点设计

3.3.1 关联街道段落

在场镇众多的街道中,一般以交叉或转折的形式分开两条街道,在这一空间,行人的视线、行为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应在街道的转折和交叉处设置节点空间,起到街道间关联与过渡的作用,使其上的各种活动形成有机的联系。关联节点的设置可借助街道交汇点空间放大的特性,布置街道设施,或者在此处的底界面使用不同材质铺地、微小高差变化、侧界面通透性的改变,让街道的段落得到衔接和过渡,同时也为人们提供活动的场所(图5)。

图5 街道空间内节点的形成方式示意

3.3.2 多元化的形态模式

场镇的街道虽没有城市街道空间、尺度和设施上的多变,但高密度街道带来的节点空间数量和形态却使其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针对成都场镇的街道空间,应结合街道中原有的树木、绿地、设施、街道内局部的空间收放,形成以街边公园、小广场、水池、泉井、码头为主的多样节点空间。

街边公园节点是居民休息、感受户外环境的主要渠道,活动以静态、慢速、个人为主。而街边小广场与公园相比,其与街道的联系应更加紧密,一般在重要街道的端部,或主要公共建筑前部设置,满足人们动态活动的需求,为集体性活动开展提供条件。街道局部收放形成的街边阴角空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于此类空间的设计应鼓励居民的自发参与性,亲身参与有助于居民将阴角空间看做自己生活空间的一部分,关心维护空间环境。

街边的亲水空间节点,能够让人感受水、风等自然元素,由植物、活动场地、水面形成“绿、灰、蓝”三带的多层次活动空间。在设计中,可以将街道中滨水的一段打开,形成开放节点空间。以沿街的树木、草地形成“绿带”,美化活动场所环境;“灰带”是专门为居民活动提供的场所,多采用硬质界面,布置休息和活动设施供人使用;“蓝带”即是指水面,流动的水流和随之带来的微风即可成为良好的感受因素。在实际设计中,三者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可相互融合,如挑入水面的平台,延伸进硬质界面的绿地等(图6、图7)。

图6 街道滨水节点空间设计示意图

图7 街道节点形成“绿、灰、蓝”三种层次示意图

4 结束语

场镇中繁荣的景象是因为有了多姿多彩的居民活动才呈现在人们眼前。通过设计环境优美、适宜公共活动开展的场镇街道空间,构建场镇公共活动网络,改善场镇居民的人居环境,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新场镇建设进程中居民的安居乐业。

[1]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场镇场所街道
热闹的街道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撤乡并镇后原场镇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忠县42个被撤并场镇为例
远离不良场所
热闹的街道
恋爱场所的变化
风居住的街道
重庆市渝北区利用撤并场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重庆市渝北区利用撤并场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