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学普及切忌虚华不实

2012-07-24杨朝明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学说儒学普及

杨朝明



儒学普及切忌虚华不实

杨朝明

杨朝明(1962-),男,山东梁山人。孔子研究院院长、博士、研究员,兼任山东大学博士生合作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曾任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编辑、孔子文化学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孔子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兼任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等。现为山东省政协委员。主编学术辑刊《孔子学刊》。

儒学;普及;孔子;《论语》;礼仪

博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7467ae0100etnh.html

近年来,社会上从事儒学普及等孔子文化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常常给人一种虚华不实的感觉,值得认真关注。

由于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长期以来,人们远离了孔子儒学,不少人对孔子儒学十分生疏或隔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从事相关文化活动的人仅仅根据自己的片面理解去“表现历史”“展现圣人”,则常常会“以讹传讹”,给人以“渐行渐远”“乱上加乱”的感觉。孔子学说并不“远人”,并没有远离大众,但是,理解孔子等“圣人”的言论决不可以表面化、简单化。正如英国作家贡布里希所说,孔子言论往往“蕴涵着比人们第一眼所看到的更多的智慧”。从事孔子文化普及既不可故弄玄虚高深,也不能不顾孔子儒家思维的整体性、系统性特征。

在当下的一些社会活动中,甚至在孔子文化的重要活动中,常见人们对于孔子儒家言论的一知半解。最典型的是对《论语》首篇首章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使用。人们借用以表示对远来朋友的热情欢迎自然不错,但在读音上,不少人还显得迷糊不清。2009年“中国曲阜孔子文化节”上,就有重要的环节中将其中“乐”的读音le读成了yue。

对于《论语》首篇首章,传统的理解恐怕还存在问题,如果得其正解,恐怕这样的错误就会少些。《论语》首篇首章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孔子表达的是:“如果我的学说被时代或社会所采用,那不就太值得高兴了吗?退一步说,如果时代没采用,可是有很多赞同我学说的人从远方而来,和我一同讨论问题,不也很快乐吗?再退一步说,不但社会没采用,而且人们也不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吗?”

《论语》首章中的“学”不是动词,而是名词,指的是孔子的“学说”或“道”;“时”不应解作“时常”或“按时”,而应解作“时代”,也可引申为“社会”;“习”不应作“温习”讲,而应作“使用”“采用”讲。下面两句与之相应,第二句中的“友朋”其实就是“朋友”,指“志同道合的人”。关于这一理解,已经有学者指出,程树德《论语集释·学而上》说:“‘学’字系名辞。”清人毛奇龄《四书改错》说:“‘学’者,道术之总名。”今还有学者专门撰文,认真研究。遗憾的是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人们引用、展示孔子名言时,随意截取、断章取义,以至于贻笑大方。例如,《论语·卫灵公》有这样的记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的仅仅截取“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其恕乎”一句乃是孔子回答子贡的提问,包含着孔子的语气表达,不应离开前面的问话单独出现。等等。

祭祀祖先、先圣、先哲的活动在各地都有举行。但在礼仪活动中,常见参与者缺乏基本礼仪训练,具体仪节中往往手足无措。更有人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把参与祭祀活动当作一种“表演”。不难理解,祭祀礼仪应当“诚于中,形于外”,表达的是对祭祀对象的尊崇与赞颂。古人认为,“礼之所尊,尊其义也”,“礼仪”表达的是“礼义”,没有对祭祀内涵的真正理解,恐怕就应了古人那句话:“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

(责任编校:耿春红)

1673-2065(2012)03-0016-01

猜你喜欢

学说儒学普及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儒学交流在路上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