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宗贻平:行走在“生命禁区”
2012-07-19苏健涛
□文、图/苏健涛
宗贻平(左一)亲切慰问川庆钻探施工队伍。
在这个平均海拔高达3000米的生命禁区,在这个走几步就要喘几口气、呆几天嘴唇就掉几层皮的地方,有一个人竟然执着坚守了近40年。这40年,他当过普通工人、搞过技术、干过基层领导、2007年底又成为拥有6万职工家属的青海油田公司总经理,可无论角色如何转变,他始终是那个信仰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宗贻平。
巍巍昆仑,莽莽祁连,浩浩戈壁,摆开了西部大开发的战场。伴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西部大开发吹响了新一轮号角。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在西部大开发的征途中,青海油田得天独厚又举足轻重。西部大开发,最急迫解决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和能源配套。青海油田做为甘青藏三省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艘千万吨级油气轮正扬帆起航。
而宗贻平,就是船长。
作为船长,需要高屋建瓴,需要视野开阔,需要熟悉水域和航向,更需要脚踏实地,带领大副、二副以及水手们划向彼岸。
2007年11月,正值青海油田重组整合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宗贻平出任青海油田公司总经理,针对油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谋划发展方略,绘制了青海油田“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建成一千万;谋求新突破,实现新发展,准备一千万”的宏伟蓝图。
这既是青海油田发展的战略需要,更是现实的选择……
船长风度——视野开阔
视野开阔是宗贻平最大的特点。青海油田从自喷井转抽油井的过程中,宗贻平牵头完成了从自喷采油理论到机械采油的初级设计。要完成这样一项工程,需要技术设计和设计诊断,而当时青海油田在抽油井的优化、集采、诊断和设计方面并没有很强的实力。宗贻平本身专业并不是软件编程,但他在业余时间专心研究,并号召大家依靠自己的力量编制设计软件,并亲自教授大家相关知识。对于这次编程,很多人觉得新鲜,但也心存疑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专业编程工作。实践证明,经过近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与坚持,他们成功了!
原来的规划计划处每年要接受几百份来自二级单位的零星资产采购报告,其中有个别二级单位急需的物资采购申请。按照规划处处长刘公明的话说那就是:“琐碎的事情总是千头万绪,导致计划管理处工作效率不高”。后来宗贻平带领计划管理处的同志们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按照统计学的方法,把二级单位长期以来或者近五年的零星采购统计一下,看看他们每年在这方面大致用去多少钱。计划管理处试着把几个二级单位近十年的零星采购统计了一下,发现基本上零星资产购置的费用和原油产量、二级单位的经营规模都是有关联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刘公明说:“现在计划管理处只要根据二级单位的生产任务、经营规模下拨零星资产购置资金,不仅二级单位有了自主支配权,也使得计划管理处从冗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考虑中长期规划。”
随着计划管理的逐渐深入,2011年,宗贻平提出要抓好底层设计。原来很多项目都是提出来以后直接交给设计院,由设计院做方案。二级单位只提出想干什么,但又没有具体想法,可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宗贻平了解到这个问题以后,提出加强底层设计的思路。先由二级单位提出明年要干哪些项目,并做出具体的项目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提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来审查项目建议书。只有项目通过以后,二级单位才能委托设计院依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去做前期工作。由此,便加强了二级单位工作的计划性,理顺了流程,扎实了各个单位的基础工作,彻底改变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
早在三四年前,宗贻平提出要建加气站。当时油田很多人持怀疑态度,认为建加气站是徒劳无功之举。宗贻平郑重其事地说,我们产的天然气既节能又环保,如果自己都不用,更不要指望别人去用。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青海油田积极开拓下游市场,开始在油田内部大力推行以气代油工程。最早采用油改气的是工程车辆,后来就连长输泵站输送原油加热的介质也改成了天然气。起初,以气代油只是在油田内部贯彻执行,然而,随着天然气市场的日渐成熟,大批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开始使用天然气。为了使青海油田的天然气辐射更多区域、造福更多百姓,宗贻平提出“气化西藏”的设想。然而,设想与现实总是存在距离——这一想法遭遇物流制肘。青海距离西藏将近2000公里,如果拉管道运输天然气显然不经济。
2010年宗贻平提出要用液化天然气来气化西藏。液化后的天然气,铁路可以运,公路可以运。2011年,青海油田的天然气送到西藏,改写了西藏人民烧牛粪的历史,为西藏的天更蓝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海油田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半个多世纪的航行,积累了大量“航海”经验,也因为长期的风吹雨打,留下了斑驳的锈蚀,如何让船体保持新鲜的活力,乘风破浪,轻装前行,是宗贻平面临的问题,也是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大修期刚好在他任上。
船长气质——乘风破浪
2011年,是宗贻平担任总经理的第四个年头。作为一船之长的宗贻平、团结班子成员,一心一意为发展。按照青海油田副总经理、矿区事业部主任高云建的话来讲,宗贻平总经理把发展的强烈意识与发展的成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使青海油田步入了二次创业以来的发展黄金期。
在宗贻平领导团队的带领下,青海油田公司完成了上市与未上市业务重组整合,移交了液化气销售、太湖疗养院和沙洲大酒店等旅游、酒店业务,成立了矿区服务事业部。此举对于提升矿区服务水平、构建和谐油田、实现整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1年,在转变发展方式上,青海油田公司因时应势破解发展难题,在经营收入、队伍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生产组织方式、节能减排等方面又增添了新亮点。可以说,转变发展方式是青海油田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个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
——优化调整运营策略,经营收入连创佳绩。青海油田实现经营收入174.62亿元,上缴税费43.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1%和39%;上缴税费占青海省财政收入的16.5%,连续17年成为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和第一利税大户。经营收入再创佳绩,这要归功于油田优化调整经营策略、强化投资成本费用控制和加大经营环节过程监管带来的诸多益处。
——转变发展方式,在油田的队伍结构调整方面,围绕着发展转变和谐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要求,加强推动油田队伍人员结构的调整步伐。将一些亏损的,不是强项的业务,从社会市场、油田市场中逐渐退出来,转向主业。2011年12月19日,在原工程建设公司、路桥建设公司和建筑安装公司基础上整合成立新的建筑安装公司。它标志着青海油田在集团公司又一轮专业化重组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青海油田成立了以总经理、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油田质量安全环保处专设节能科,钻采工艺研究院设有油田节能监测中心,各二级单位均设有节能节水主管部门,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为油田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在宗贻平的带领下,青海油田打破了油气勘探的沉闷局面。高云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可以这样说,青海油田天然气能占据半壁江山,宗贻平同志起了重大作用。”此话并非言过其实,从天然气项目的建立,再到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又以下游应用反哺上游核心环节,宗贻平对青海油田的天然气事业倾注了太多的希冀和心血。2011年,青海油田油气产品增加了LNG、CNG、国Ⅲ标准车用柴油等新产品,其中国Ⅲ标准车用柴油的顺利调合,成功实现了国Ⅲ柴油的达标生产,填补了青藏两省区成品油产品又一项空白。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宗贻平在带领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更有高屋建瓴的视野,关注社会的整体发展,在地企共建、保稳定、促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坚定地承担和履行起中国石油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船长方略——同舟共济
同舟共济谋发展,企地和谐谱华章。青海油田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履行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促进了油田与地方经济的和谐发展。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宗贻平,除了具有吃苦耐劳的性格,也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大、多重。
以宗贻平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始终以处理好驻矿企业的关系为己任,用青海油田的发展促进推动驻矿企业的发展。落实工作量,落实投资,每年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让驻矿企业有活儿可干、有事儿可做,使青海油田公司切实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我们好不算好,大家好才真的好”,这是宗贻平经常说的一句话。因此,无论是保证一定工作量还是资金价位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都有效地解决驻矿企业的实际困难,促进了青海油田和驻矿企业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青海油田作为青海省15家国有企业定点帮扶单位之一,定点帮扶海西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上滩西村,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近年来,油田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累积投入2000多万元支持青海省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2011年,青海油田公司投资40万元,帮助村油籽精炼厂恢复生产,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落实资金210万元,帮助定点扶贫村矿业开发项目立项,用于该项目的勘探和开发;投入资金50万元,帮扶都兰县开展土豆良种推广项目;投入资金50万元,为都兰县太阳鸟艺术团添置了音响、调音器等设备,扶持了都兰县文艺团体建设。
边远油田公司经理王德麟铿锵有力地说:“从宗总身上,不仅能够领略到企业家的风范,更能感受到他站在更高层面对社会负责的公心。”
宗贻平,作为青海油田班子的优秀代表,他的呕心沥血是有目共睹的;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宗贻平,他的仁心惠行也是坊间百姓有口皆碑的事实。他深入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与农民促膝聊天;他经常出入菜市场,关心老百姓的菜篮子。前些时日,宗委员收到了一封落款为八冶全体参保家属工的感谢信,大致是宗贻平在“两会”上所提的原厂办集体企业职工养老问题的提案陆续得到解决,其中有两句话给人印象深刻:“只有您称我们家属工为原厂办集体企业的职工,让我们这些老太太感到欣慰,并让我们端上了养老的饭碗。是您给我们争取到了做人的尊严……”。
当然,这样的感谢信不止一封两封,但是作为政协委员的宗贻平,并不因为给百姓做了点实事居功自傲。相反地,这些感谢信让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不论是惊涛骇浪、逆水行舟,还是顺水顺风,船长不仅仅需要熟悉水性,更需要调动所有的水手,同心协力,众人划桨。
发展成果惠及企业每一个员工,解决员工具体的生活困难,探索新的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工资制度,建立了企业年金,注重收入向一线艰苦岗位和基层员工倾斜,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
船长感受——众人划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宗贻平及其领导班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把和谐油田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宗贻平关心职工在青海油田是出了名的。2001年9月份,宗贻平亲临涩北油田涩3排9井抢险现场,“在抢修现场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宗总便等我出来,递给我一块卤牛肉和一瓶矿泉水”,环保处副处长钟声回忆说。时间虽然已经久远,但是钟声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宗总跟他说的话:“小钟,辛苦了,在这里全靠你了,把现场的安全管好,把我们的人员管好。”在那个时候,安全工作还停留在为国家献身,抢修国家财产等,但宗贻平总是强调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一定不要让人进去,体现了他以人为本的思想。
多渠道倾听民意,为职工排忧解难。为了畅通信息渠道,宗贻平上任总经理不久,专门在油田网页上开通了“总经理、书记信箱”,对收到的600条意见建议,他逐条审阅,签署解决方案或责成有关部门认真处理,做到了件件有答复有回音。许多职工高兴地说,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想到通过“总经理、书记信箱”很快就解决了。宗贻平有早晚锻炼身体的习惯,很多矿区的老人见到他都会把他拦住,讲讲生活上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每每如此,宗贻平都会耐心听完,并带着这些问题去班子会上讨论并解决。
为了让广大职工在狂沙肆虐的地方有一处相对安逸的环境,青海油田公司积极推进矿区配套和民生工程建设,新建了敦煌跃进小区千套住宅、格尔木南区职工住宅、花土沟倒班公寓、急救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完成了居民小区、矿区道路和水电气暖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实施了小区封闭、数字电视入户、医疗设施、道路景观、食堂、浴池等改造项目,矿区功能不断完善。
开通了440(事事灵)服务热线,安装了三表集抄系统,建立和落实了员工保险基金、大病救助基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了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体系,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和有毒有害岗位人员特殊体检,较好落实了离退休老同志“两项待遇”和“六个老有”,千方百计解决待业子女就业,解除了职工家属的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青海油田领导班子积极探索新的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工资制度,建立了企业年金,注重收入向一线艰苦岗位和基层员工倾斜,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实现了同步持续增长。
作为船长,宗贻平总有自己的目标,但是,青海油田这艘乘风破浪的大船却永远没有终点和栖息的港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程上,青海油田始终加足马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冲刺。
船长目标——幸福彼岸
千百年来,柴达木盆地一直被称为“生命禁区”。深入柴达木腹地,几乎看不到植被,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盐碱滩。偶尔见到星星点点的绿色妆点着沙漠,却难以掩盖黄沙的骄纵。在这样的环境下,柴达木石油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作为青海油田公司的总经理,要带领坚守在生命禁区的6万多职工家属找到幸福的出口。“十二五”末建成千万吨级高原油气田,这是目标,也是青海油田未来的格局,更是以宗贻平为首的青海油田的幸福彼岸。
目标确定,方向明确,任务明了,青海石油人将如何把绘就的宏图变为现实?
为实现年产油气当量1000万吨的目标,青海油田将推进油气并举、科技创新、人才强企“三大战略”;突出快速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五个发展”;努力实施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提高单井产量“牛鼻子”工程、炼油化工精品工程、技术服务增收创效工程、和谐矿区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精细管理工程、新的党建工程“八大工程”。
“宗总还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他瞄准的目标,那是抓住不放的。‘十二五’末建成千万吨高原油气田。这个目标提出来比较早,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宗总丝毫没有泄气,更没有对着这个目标胆怯,他一直沿着这个目标在组织,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青海油田党委书记孙晓岗对本刊记者说。
宗贻平在单位的时候,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办公室工作到十一点多,即便是周六、日他也会在办公室研究工作。身边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白加黑”、“五加二”。总地质师付锁堂的称赞不吝辞藻:“这一点我认为我们班子很少有人做到,他非常敬业,非常努力,非常认真。现在的他是班子中年龄最大的,是我们的好领导、好班长、好战友、好大哥。”
采油三厂厂长李占明激动地说,油田公司确立了“十二五”建成千万吨高原油气田这一目标,为青海油田的职工和家属们树立了信心。这种信心基于青海油田现实基础——老油田稳产、新油田上产,加之天然气勘探陆续有新发现。
这种建成千万吨高原油气田的信心还源于引领青海油田科学发展航向的船长的精神鼓励。“实践证明,青海石油人之所以敢于挑战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始终坚守在世界屋脊建设高原油气田,靠的就是这种精神。这种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必定还是青海石油人战胜艰难险阻、迎接风险挑战、夺取新胜利的强大动力。”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这是宗贻平的口头禅,更是他勇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畏艰难、不辱使命的真性情。
宗贻平,生于青海省乌兰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76年底参加工作,先后在青海石油管理局西部指挥部采油队担任采油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青海油田公司总经理,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