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

2012-07-18高明飞

山东农机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艺机械化

高明飞

(作者为山东省农机管理局局长)

作者在2012年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上

今年的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站在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对包括农机化在内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也都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农机化既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科技的物化和载体,更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凝聚和体现。实践证明,农机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农机化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每一次农机化的重大进展,都是建立在农机化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基础之上的。当前,我省农机化已经进入由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向农业农村全面机械化发展的历史阶段,迈入由常规阶段向高端阶段推进的关键时期,发展以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机化是大势所趋。农机化越发展,面临的任务就越艰巨,就越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推动。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和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单纯依靠投工投劳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越来越难以为继。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把农机化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牢牢把握发展先机,在科学发展中实现率先发展、全面发展。

(一)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农机装备是农机化赖以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前提,也是农机化科技创新水平的集中反映和体现。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现在我省农机初步形成了现在的大中小机械协调、粮经作物机械齐备、耕种收机械配套、作业性能优良、使用安全高效、运行节能环保,能够基本满足全省农村各业生产需要的现代化装备格局,为我省粮食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机化整体跨入高级阶段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省农机装备总体上仍处在较低的发展层次,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发展不够均衡,机具质量性能不高,经济作物等机械供给不足,不少机械存在缺门现象。对此,必须通过加大农机化科技创新力度加以解决,加快构建布局科学、结构优化、配套合理、性能可靠、质量高端、覆盖全面,进一步适应农机化全面发展和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装备体系。要科学把握农机化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要求,整合利用农机化产、学、研、管、推、用等各方面的力量,坚持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路子,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力度,不断提高农机化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果。通过农机化科技创新,继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的科技和质量水平,全面提升粮食生产机械的档次,加快向复式、高性能、多功能机械和配套机具发展。通过农机化科技创新,大力开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研发和试验示范。针对我省经济作物机械匮乏特别是缺少主要生产环节适用机械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关,着力解决花生、马铃薯、棉花、三辣蔬菜等大宗特色经济作物种、收等关键生产环节所需机械。通过农机化科技创新,加快农村其他各业机械发展,突出做好畜禽规模化饲养、水产健康养殖、林果储运保鲜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机械研发推广工作。通过农机化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发展节种、节肥、节水、节药、节能和环保低碳机械,不断满足循环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要求,推动农机装备的全面优化升级。

(二)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机化生产水平和质量。农机化生产是农机化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和应用,也是农机化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农机化生产水平的高低,代表着农机化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省以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机化机具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农机化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其他各业机械化取得了可喜进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传统的人畜力为主,进入以机为主、各类农机化技术机具综合应用的现代化生产新时期。但从发展现状来看,我省目前的农机化生产整体上还处在低水平、低效率、低质量、低档次阶段,实现农机化的全面发展,一要加快农机具更新换代,充分发挥购机补贴等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推动老旧、落后、高耗能机械加速淘汰报废,大力推广发展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不断用现代化的机械装备农业,提升农机化生产的水平和质量。二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根据农机化发展的实际和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各级每年都要确定推广重点,着重推广发展玉米机收、免耕播种、土地深松、化肥深施、高效植保、节水灌溉技术和花生、薯类、棉花、三辣蔬菜等大宗经济作物种、收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不断依靠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普及,推动农机化生产水平和质量的快速提高。三要健全完善农机化生产技术标准规范。要根据农机化生产的需要,加强对农机化生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路线的研究归纳和总结提炼,逐步建立起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机化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

(三)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和普及。农机化只有适应农艺技术的要求,才能有效发挥威力和作用;农艺技术只有适应农机化的要求,才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注重农机农艺结合,机械化发展进程就会加速,质量提升就会加快;反之,就会放缓和减慢。当前,我省农机化正处在由粮食全程机械化向农业全面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更加注重农机农艺结合,通过农机化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快推广普及步伐。一要不断健全完善专家结合工作机制。组织农机化和农业专家联合制定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组织农业专家到农机生产企业考察、指导工作,听取他们对改进和推广农业机械的要求和建议。经常组织专家进行工作交流,对农机农艺结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不断依靠农业和农机化专家的宣传呼吁,提高农村对靠农机化引领农业现代化、靠农机化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认识。二要不断健全完善部门结合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与农业等部门的协作,合力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在不断完善、加速推广以农机农艺结合为中心的小麦、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两个“一条龙”作业技术模式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农机推广站、农技推广站等单位,着力探索、熟化经济作物生产、设施栽培等领域农机农艺结合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尽快形成完善春、夏、秋、冬四季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为加快普及农机农艺结合提供切实有力的技术支持。三要加强农机部门内部的学习培训。把农机农艺结合知识纳入各级农机部门业务学习的重点,使广大干部职工掌握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基本规律,提高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快农机农艺结合的推广普及步伐。

(四)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效益。目前,尽管我省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效益有了很大发展,但整体水平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要注重用科学的组织理念引导发展农机合作社,用科学的管理要求实施农机合作社内部管理。联合起来力量大,组织起来效益高,农机户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是大势所趋。要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利益为纽带,通过引导机械、土地、资金等要素合理流动、有机结合,把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建立农机合作社,努力培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机服务市场主体。要按照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的“五有”标准,进一步加强对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规范引导,着力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推动农机合作社的科学、规范发展。同时,要注重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在大力组织引导农机合作社广泛开展跨区作业的同时,积极适应农业农村形势的新变化,加快发展农机订单作业、套餐服务、租赁服务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水平。

(五)通过科技创新,增强农机化队伍的科技素质和执行能力。农机化队伍的科技素质和执行能力是农机化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支撑。在农业科技加速进步、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今天,农机化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如果没有与其相适应的、高科技素质和执行能力的农机化队伍来支撑,突破发展难题的困局就难以破解,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就难以完成。各级都应把增强农机化队伍的科技素质和执行能力始终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农机化科技创新,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努力加强农机化队伍的建设发展工作。一是加强农机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积极举办农机局长专题培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开展学术交流研讨,加强对农机化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指导推动农机化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全面机械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农机化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积极搭建农机化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农机化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实施农机化科研开发和推广示范项目,锻炼队伍,提升能力。健全完善农机化技术服务机制,制度性地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到地头,开展安全检验、机具维护、使用指导等技术服务,在工作实践中改进服务,提高水平。三是加强农机化实用人员队伍建设。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通过组织实施农机阳光工程培训、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农机化“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以及开展科技入户、送科技下乡、职业技能竞赛,着力提高农机手的操作能力和维护保养水平,使他们成为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要注重发挥农机合作社凝聚人、锻炼人的组织平台作用,带动农机化实用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科技创新是农机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农机化适应农业生产要求、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所在。各级农机部门和广大农机工作者应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角,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科学推动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为加快实现农业全面机械化提供动力支持。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艺机械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