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货币异化及其表现

2012-07-18闫庆悦陈青青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铸币高利贷投机

闫庆悦,陈青青

(1.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运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分析金融危机前因后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货币异化是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探讨货币异化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梳理货币异化相关思想脉络的基础上,试图给出货币异化的全面内涵,并分三个方面归纳其表现形式。顺应此思路,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对货币本质的认识,给出货币异化的内涵,并述评经典作家关于货币异化的思想;第二部分全面阐述货币异化的三个表现:即货币被异化为政府达成政策目标的工具、被交易对象和投机工具;第三部分归纳了全文的研究结论。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货币异化的内涵

货币异化是相对于货币的本质而言的,因此,要揭示货币异化的具体概念首先需要明确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学者们对货币的本质与职能理解不同。有的学者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自上而下分析货币的本质,认为货币是国家信用的产物①,其计价职能是第一性的;有的经济学家则从市场的角度出发,自下而上地探析货币的本质,认为货币是便于交易的工具,其媒介作用是第一性的①马克思将货币定义为可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塞斯对货币的定义则是:货币是大家接受当作交换媒介用的东西,这是它的唯一功能,至于其他的一切功能,只是这个基本功能——交换媒介的一些特殊面。但是,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学中,杰弗里·萨克斯将货币定义为是能用于交换的一组金融资产,这个观点与伯南克对货币的理解有所相似。伯南克以货币流动性为切入点从货币降低交易费用的基本功能角度看待货币,认为一切资产皆具有某种程度的“货币功能”,一切资产皆有自身的利率和供求关系(价格)。张五常则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给货币下了定义:货币是旨在节约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本文认为,货币的本质应是作为一般等价物以媒介交易,旨在节约交易费用。货币的本质揭示了货币的内在属性,其他诸如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等货币职能,都是货币本质的延伸及外在表现。

主流经济学一致肯定了货币充当交易媒介的职能,但是却否定了货币通过这一职能对经济起作用的观点。他们认为,货币是一种交易媒介,是附着在真实经济上的一层“面纱”,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②亚当·斯密认为货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休谟提到,“货币只是贸易的润滑油而非贸易的轮子”;穆勒说,货币从本质上说是最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仅在于节约时间;费雪提出的货币数量公式、门格尔的边际效用分析理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更是试图借助数学公式证明货币的中性;弗里德曼虽然承认了货币在短期的重要性,但是他认为从长期来看,货币仍然是中性的。。但是,这一观点将货币与实体经济割裂开来,认为货币不具有独立的意义,从现实经济运行来看,这种观点有违经济事实。其实,货币的本质是便于交易的工具,它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一旦货币偏离其便利交易的本质,货币的媒介效应就会受到阻碍,将对实体经济的运行起到反作用。这不仅会弱化政府的货币政策效果,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异化是指事物对其本质的偏离。本文所谓的货币异化是指货币本质的异化,其内涵可以被概括为:货币异化是由于经济及金融发展阶段及环境等的变化,部分货币偏离其作为交易媒介的本质,不再是便利交易的工具,而被异化为政府达成政策目标的工具、被交易对象或者投机工具,从而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相关文献综述

货币异化的思想源远流长,希克斯[1]在《经济史理论》中曾提到:货币的性质有随着金融体系的变化而改变的可能。这一观点从理论上表明,货币异化可能存在。另一方面,有的学者结合经济事实,阐述了货币异化的现实表现。

古德哈特[2]提出,中央银行经常宣称的独立性实际上是有限的,它的发展与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控制高能货币存量以执行货币政策等因素相关。而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则更为具体,他认为,一般而言,货币应是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一种交易媒介。由于货币发行权被政府唯一垄断,一定条件下,货币可能成为政府用来满足特定集团利益的工具。或者说,货币在特定条件下会异化为政府达成政策目标的工具,铸币税的产生便是最好的例证。当政府面临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形势时,为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可能会不断增加货币发行量,以攫取铸币税收益[3-9]。另外,张宇燕等[10]还提到了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达成政策目标的其他途径,他们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政府确实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货币供应量,提高或降低其负债对其他金融工具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真实利率水平,乃至整个社会的收入和产出,以达成政策目标。

另外,在现实经济中,货币还有被异化为投机工具的可能。抵押贷款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使得抵押者可获得超过自身购买力的货币流动性,以完成投机交易[11]。也就是说,如果抵押者利用抵押交易,获得大规模货币,并将这些货币用于投机,那么这部分货币便发生了异化。

综上所述,虽然众多知名经济学家的论著涉及了货币异化的思想,但并没有明确给出货币异化的概念,也未系统归纳货币异化的表现。不过,近年来,有的学者开始尝试从不同角度给出货币异化的定义。然而,据笔者所见,迄今为止,只有几位学者提及,并一定程度上论述了“货币异化”的概念。何志成[12]认为,货币异化是对许多新经济现象的哲学思考,比如货币与劳动价值的直接关联性大幅降低、货币价格浮动对经济的敏感性大幅降低等。显然,这是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探讨货币异化的内涵,其结论侧重货币异化的哲学维度。而刘秀光[13]从经济学角度对货币异化现象进行了探讨。他认为,货币异化是指与货币职能基本相近的货币性资产,衍生出大量的金融工具,使其职能远离了原有的货币或货币性资产。该观点从货币职能角度出发,给出了货币异化的概念,对本文界定货币异化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不过,他仅关注货币被异化为投机工具的现象,忽略了货币异化的其他表现,对货币异化内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可以肯定的是,在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体现货币异化思想的论著非常多,并且,有少数学者曾明确提及了“货币异化”的概念。这些著作和观点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但是,在笔者看来,前人的观察视角不一,对货币异化的含义认识不尽一致,对其表现的相关论述不够全面、深入。

二、货币异化的表现

根据对货币异化内涵的分析,当部分货币偏离其作为交易媒介的本质,不再是便于交易的工具而被异化为政府达成政策目标的工具、被交易对象、或者投机工具时,货币就发生了异化。亦即,判断货币异化的标准就是观察、分析货币是否偏离了其本质属性。因此,货币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货币的发行角度看,货币由交易媒介异化为政府达成政策目标的工具;二是从货币的流通角度看,货币由交易媒介异化为被交易对象,如高利贷等;三是货币由交易媒介异化为投机工具。

(一)货币异化为政府达成政策目标的工具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政策目标,而货币政策则是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工具之一。在政府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过程中,货币最根本的作用在于保持币值稳定,从而为宏观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通过其媒介职能的发挥,进一步节约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而货币能够保持稳定币值的根源是货币供求平衡,即货币供给增加的动力应来自于自由市场中交易规模扩大、货币深化①货币化包括两个方面:货币广化和货币深化。所谓货币广化是指一国货币化的商品与劳务占该国商品与劳务总量比重的上升,也即是一国总的商品、劳务中通过货币交易部分的扩大化与普遍化。所谓货币深化是指在已经实现货币广化的经济中货币功能的持续扩展和完善。等引致的货币需求的增加。也就是说,货币供给的增加应是客观的市场需求引致,而不是出于某一主体的主观意愿。

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发行主体是政府或中央银行,因此,货币的供给往往会受到政府主观意愿的影响。在经济发展史上,政府利用其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地位超发货币,以达成政策目标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经常会加大财政投入,从而导致政府财政赤字出现,此时,政府就有可能会大量发行货币,并通过财政赤字的货币化过程获得财政融资。货币被用做政府达成政策目标的工具,这部分货币便出现了异化,也就是说,货币由交易媒介异化为政府达成政策目标的工具,而铸币税正是这一货币异化形式的典型表现②虽然铸币税并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概念,为了便于理解,认为在现代信用货币条件下,铸币税主要指中央银行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向中央财政提供弥补预算赤字的资金,表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基础货币)创造谋取的实际资源数量和为预算赤字进行的货币融资,也就是狭义铸币税。。据测算,1971-1990年间,世界90个国家(不包括中国)铸币税收入占政府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0.5%[14]。显而易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铸币税的普遍存在,为我们理解货币异化为政府达成政策目标工具这一现象,提供了现实依据。

下面,借助我国2001-2010年铸币税收入的测算对这一现象加以进一步证明。一般而言,铸币税的测算口径有三种,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只选取其中的两种,即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铸币税=本年度M0-上年度M0;而间接法铸币税=央行生息资产的利息收入-央行付息负债的利息支出,其中:生息资产包括央行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按再贷款利率计息)和外汇资产(按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计息),付息负债包括存款货币银行在央行的存款。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就使得基础货币的数据统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同时,考虑到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国际贸易增长迅速,对外汇资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选取了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测算各年的铸币税收入,考察了近10年间的我国铸币税收入的演变趋势(见表1)。

表1 2001-2010年间中国铸币税收入

表1的相关测算结果显示,2001-2010年间M2的增长率总体呈现递增的趋势。这是因为,随着我国货币深化程度(M2/GDP)①麦金农在对金融深化理论的开拓性研究中,使用M2/GDP比率来衡量全部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此后,该比率作为衡量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标被广泛应用。实际上也常用这一指标衡量货币深化的程度。的不断加深(由2001年的144.36%上升至2010年的180.90%),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增加,从而引致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但是,我们也观察到,M2的增长率却远远高于实际国内生产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意味着货币发行量远超出实际货币需求量。这就说明,存在其他因素,使得货币供给超发,且超发的数量也呈现递增趋势。鉴于此,本文认为,政府为获取铸币税收入以弥补财政赤字,从而以递增的数量超额发行货币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图1中,铸币税收入的存在,及其发展态势的变化可以为此提供证明。无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计算的铸币税收入,其数额都比较大,且总体发展态势都是一样的,均呈递增的趋势。也就是说,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利用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以超出实际经济运行所需的量过度发行货币,从而获取铸币税收入,最终使得货币这种便于公众交易的公共资财的发行异化为政府达成政策目标的途径。

图1 2001-2010年间我国铸币税收入的变动情况

(二)货币异化为被交易对象

货币作为便于交易的工具,公众持有货币的目的本应是为了顺利完成交易,从而获得自身追求的效用。但是,在以货币易货币的经济活动中,公众交易的目的则是为了获取更多货币,从而使得货币由一种单纯的媒介手段异化为被交易对象。

高利贷正是一种“以钱易钱”的经济活动,是货币异化为被交易对象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关于高利贷的概念,经济学家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界定,即选定一个“认为合理的”数字作为利率上限,将年利率超过该上限的借贷都定义为高利贷[15]。实际上,这种定义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为它可能会忽略当时当地的金融市场环境以及资金供求状况等。笔者认为,判断一项借贷是否是高利贷,其重点在于借贷利率的高低。通常,高利贷的供给主体,则包括机构、团体、个人等。

高利贷作为货币异化为被交易对象的具体表现形式,理论上,其交易流程是:作为高利贷供给方,放贷者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将货币当成交易的商品,以高于高利贷定义中的上限利率出卖货币的使用权;作为高利贷需求方,借贷者为了获取货币当前的流动性,宁愿牺牲未来货币的流动性,以高于高利贷定义中的上限利率从高利贷处借款,交易得到当前货币的使用权。货币成为了高利贷供求双方交易的对象,其交易媒介的本质被异化。那么,高利贷的存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关于这个问题,应从正负两方面加以分析。从积极的一面看,高利贷是在公众的资金需求无法通过正规融资渠道获取的背景下产生,因此,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公众的正常货币需求。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它的存在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526家银行破产就与这些银行发放高利贷有关①1980年,美国存款利率高达13.36%。为追逐高息收入,石油生产国将巨额的“石油美元”以短期存款的方式存入美国的商业银行。而美国的商业银行出于获利的目的,又将这些“石油美元”以远超存款利率的高贷款利率,向拉美国家发放长期贷款。在这里,美国银行的高贷款利率已经超过高利贷利率的上限。这样,美国银行以货币易货币的行为成为其商业银行破产的隐患。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遭遇债务危机,无力偿还其到期的外债本息,美国的商业银行随即陷入危机之中。。

(三)货币异化为投机工具

当某部分金融衍生品被用于投机时,这部分金融衍生品就发生了异化。这是货币由便于交易的工具异化为投机工具的具体表现。金融衍生品的本质是便于交易的工具,属于货币的范畴,其出现的目的是便于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具有远期性、杠杆性的特征。然而,现实中,为大量信息驱动和利益驱动的交易者,利用金融衍生品的特点,获取投机收益。金融衍生品由交易媒介被异化为投机工具。

具体流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融衍生品的远期性,使得市场交易者能够摆脱货币时间上的限制,对资产和资源进行跨期交易和配置。这样,金融衍生品和基础资产之间就会存在一个利差,投机者利用这个利差,以完成套利交易,获得投机收益。二是,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性,即市场参与者只付出较少的抵押或者保证金就可以交易数额巨大的资产或商品。一旦公众将利用金融衍生品交易获取的资产或商品用于投机,那么这部分金融衍生品就被异化为投机工具。比如房地产抵押贷款。在公众对房地产市场预期看涨的情况下,会出现抵押者为获得投机性房产而按揭的现象,此时,公众进行抵押贷款的目的便不是为了获得房产的效用,而只是为了投机,抵押贷款这种便于交易的工具被异化为投机工具。其结果是,投机目的的存在提高了抵押者出现信用危机的概率,一旦抵押者遭遇投机风险,那么金融衍生品的杠杆特性就会加倍放大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

三、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涉及货币异化思想的相关文献,在明确界定货币本质、货币职能和异化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货币异化的内涵,即认为货币异化是由于经济及金融发展阶段及环境等的变化,部分货币偏离其作为交易媒介的本质,不再是便利交易的工具,而被异化为政府达到政策目标的工具、被交易对象或者投机工具,从而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

基于货币异化的内涵,本文结合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铸币税、高利贷和被用作投机的金融衍生品等现象,归纳了货币异化的三个具体表现,即货币由交易媒介异化为政府达成政策目标的工具、被交易对象、投机工具。从这一角度来讲,货币异化会影响政府预测货币供给量的准确性、放大金融机构的风险。

篇幅所限,本文无法对货币异化其他理论进行详细论述,但我们会继续关注货币异化方面的相关研究,深化对货币异化的认识。

[1]希克斯 J.经济史理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7:56-74.

[2]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33-36.

[3]SARGENT T,WALLANCE N.Some Unpleasant Monetarist Arithmetic[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1981,5.

[4]GRILL V.Exchange Rates and Seignior Age[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89,33:580 -587.

[5]王利民,左大培.关于预算赤字、铸币税和货币扩张通货膨胀税的关系[J].经济研究,1999(8):32-34.

[6]余永定.中国不能走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道路[J].金融研究,1999(7):1-4.

[7]范建军.关于政府铸币税收入的理论探讨[J].金融研究,2002(12):1-20.

[8]曾康霖.央行铸币税与财政赤字弥补[J].金融研究,2002(9):1-6.

[9]王言炉.从权力视角探讨经济困境的根源及其应对措施[J].商业时代,2010(2):110.

[10]张宗燕,张静春.货币的性质与人民币的未来选择——兼论亚洲货币合作[J].当代亚太,2008(2):9-43.

[11]米塞斯 L F.货币、方法与市场过程[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8):15-85.

[12]何志成.新经济时代的货币异化[DB/OL].http://hezhicheng2005.bokee.com/2140800.html,2006-2-5.

[13]刘秀光.重读《美国货币史》再认识“货币重要”[J].华东经济管理,2010(2):67-70.

[14]CLICK R W.Seigniorage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98,30(2).

[15]陈志武.金融的逻辑[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121.

猜你喜欢

铸币高利贷投机
新语
靠投机发达亦靠投机败亡的吕不韦
收高利贷
收高利贷
南京博物院藏近代铸币钢模
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铸币收益
明星效应、投资者情绪与新股上市后的过度投机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总铸币税最优化分析
——基于成本最小化视角*
“利出一孔”与“贫富相资”——宋代两种不同的高利贷思想
转轨时期我国财税铸币税效应内生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