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两富”目标和人的全面发展

2012-07-18邬俊毅

观察与思考 2012年12期
关键词:物质建设发展

□ 邬俊毅

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作为我们今后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其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两富”目标实质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结合浙江实践的科学发展观,宗旨是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分享,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协调进步。党代会上提出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这一目标正是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两富”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建设“两富”的终极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最高追求之一。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实现“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这种占有不仅是物质上的各取所需,更是精神上的全面解放。通俗地来讲就是人不再致力于收入地位等“世俗”的东西,而是自由发挥自己的兴趣、个性和特长,人的全面发展过程揭示了人类被物质占有进步到被自己占有的历程。

按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本身包括了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个性自由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从广义上来说包含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层面含义:个人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由于人的社会属性,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实现,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主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人的全面发展又是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建设决定上层建筑。因而,发达的社会经济和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首要要素。如果没有强大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如同在物质贫瘠的社会阶段中,人首先是要保障自己的生存权,当一个人只关注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时,就难以将自己的精力投身于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论述的那样“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因此,“物质富裕”是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的前提。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来看,人的思想指导了人的实践,精神源于物质,高于物质。要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除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外,还需具备智力、个性、创造力等要素去驾驭自身的发展。当人类社会的个体具备了崇高的素质之后,才能从必然王国迈入自由王国。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了个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的协调发展,强调了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核心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不是一个自发进行的过程,而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自觉进行的过程,必须通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循序渐进才能达到,也就是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离不开整个社会进步发展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必须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的建设。“两富”目标以人为主体,注重主体对客体的改造,通过实现社会层面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人层面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建设,提升生产力水平,让全体人民享受物质发展的成果。

首先,物质富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只有创造出丰富的社会财富,才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的“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水平,实现经济的腾飞,才能创造出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才能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其次,提升生产力水平,不仅是量的多少更是质的水平,切实做好经济发展的高含金量和可持续性。注重科学创新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切不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这其中特别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了社会层面的全面发展,其中就包含了人、社会和自然三者的和谐协调发展,因而,坚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工程、生态文化建设、环境风险防范,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再次,人的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相互影响,人作为社会主体,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接受着生产力的推动,形成主客体的转换,使人和人类社会形成一个循环式的前进。就如同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瓦特发明蒸汽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信、克里斯托弗里制作出第一台钢琴,等等。这些发现或发明改变着这个世界,但这些发现或发明也改变着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活、知识结构,使每个人去顺应这些新的变化和发展。可见,积极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反作用于人类社会,能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

最后,要推进社会建设现代化,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让全体人民享受物质发展的成果。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是部分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优化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持续促进社会和谐,使全社会人民享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享受到“物质富裕”带来的幸福感。

另一方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文化教育建设,提升道德水平,使人民的精神财富得到充实。

第一,注重科教人才建设,提升教育水平。人的全面发展以终生学习为最重要的途径。教育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人的素质的根本途径。加强教育,这需把人的自我学习和社会的教育激励相结合。对个人而言,要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学习有利于推进工作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方法,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对整个社会而言,通过倡导热爱学习的风气,加大教育领域的投入,培育尊重人才的环境,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

第二,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协调发展。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最终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推动优秀文化作品的创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通过文化建设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第三,要完善道德、法治、政治体制的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法治、政治是社会思想关系的上层建筑,在底层的经济基础上,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并反作用于人的各项活动。能否做好上层建筑的建设工作,直接影响人的精神素养的高低。抓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共同价值观建设,提升生态文化意识等,通过道德、法治、政治体制的建设完善,充实人民的精神财富,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论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的理论,只有当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的精神素质极为崇高,才能做到社会成员各取所需,各尽其能,使人真正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大力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终要求所在,也是建设现代化中国的终极目标所在。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目标秉承了我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工作核心,从一个执政党的角度出发,站在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上,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全面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物质建设发展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