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
2012-07-16周昌兵
周昌兵
(长江水利委员会网络与信息中心,湖北 武汉 430010)
2007 年 12 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建委”)以国务院三峡办 [2007]14 号文批准了《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和投资概算调整报告》[1],新增列三峡工程移民档案建设投资近亿元(实际建设时费用又进行了重新折算,现在总投资在 2 亿元左右),其中,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三峡工程移民档案管理项目建设费用为 856 万元。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及资金的合理使用,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编制了《长江委三峡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主要从实体档案管理、档案馆基础设施、档案信息化建设3 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设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本项目建设重点。
1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长江委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管理机制,三峡工程档案由长江档案馆集中保管和统一提供利用。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依托长江委信息化建设(含长江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设计与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 4 个方面:
1)网络建设方面。长江委电子政务网络已经覆盖长江委机关和大部分委属企事业单位,长江档案馆新馆已经拥有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具备良好的网络基础。此外,长江委电子政务外网与武汉市电信局 100 Mb/s 连接,出口带宽足以满足长江委电子政务外网用户与公网其他用户信息交换的需求。
2)电子政务建设方面。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已经建成了长江委电子政务内外网系统,其中部分硬件设备及应用系统为长江委档案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3)数据中心建设方面。长江委数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审查通过,即将进行项目实施。三峡工程档案应用系统及数据库建设将在该项目统筹规划范围内进行规划设计与实施。
4)档案信息化方面。长江档案馆已开展馆藏部分三峡工程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但大部分三峡工程档案分散保存在长江委各单位中,档案目录和全文数据库建设因资金匮乏没有开展。
2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架构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是实现三峡工程档案信息的采集、安全保管,并为三建委、长江委,以及湖北省、重庆市移民局提供档案信息查询利用服务。系统架构由基础设施、数据、应用支撑、业务应用、表现层、用户层 6 个层次,以及安全及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 2 个体系组成[3],如图1 所示。
1)基础设施层。由网络基础、系统管理软硬件、档案数字化加工和电子档案利用等设施组成,为长江委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处理、传输、交换和存储的基础平台。
图1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架构
2)数据层。数据层是长江委档案数据资源的最终载体,由数据库和文件库组成。根据三峡工程档案载体类型,该项目数据库由纸质档案全文信息库和声像档案多媒体数据库组成。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和管理工具,向业务层提供长江委各类三峡工程档案数据服务。
3)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由长江委电子政务平台和数据中心组成,是长江委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可依靠和利用的平台资源。通过该层,长江委用户可通过长江委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的身份认证服务进行单点登录,长江档案信息内外网站可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的数据抽取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此外,利用长江委数据中心数据共建平台获取三峡工程档案数据库中的共享档案信息,可使三峡工程档案信息成为长江委数据中心的专业数据库之一。
4)业务应用层。由档案数字化加工、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信息利用开发 3 部分组成。是长江委档案信息应用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各级档案管理与利用人员进行档案信息管理和获取档案信息服务的业务平台。
5)表现层。由长江档案信息内网和外网网站组成。通过合理规划与设置栏目,长江档案信息内外网站辅助长江档案馆实现对本馆业务宣传和为用户层各级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功能。
6)用户层。由长江委、三建委,湖北省、重庆市移民局,以及社会公众用户组成,是长江委三峡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直接使用者。其中,长江委、三建委,湖北省、重庆市移民局用户通过长江档案信息内网网站访问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公众用户通过长江档案信息外网网站访问档案信息资源。
7)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及安全体系贯穿系统各个层次,保证系统符合标准、安全可靠。其中,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保证长江委三峡工程档案数字信息资源采集的规范性与完整性;管理制度及安全体系建设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与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
3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实施步骤
为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本项目在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同时开展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基础设施采购等工作。项目实施遵循以下过程:
1)档案应用系统招标与开发。档案应用系统辅助档案馆实现业务自动化管理功能,包括档案信息采集、管理、利用及与档案智能密集架管理系统集成等功能。通过招标,外包给档案软件公司设计开发,功能设计如图2 所示。
2)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采购与集成部署。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由档案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利用等设备组成。其中,采集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扫描仪、非线性编辑系统、档案数字化加工管理系统等;传输设备包括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存储设备包括服务器、磁盘阵列、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利用设备包括计算机、LED 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通过公开招标采购与集成部署,搭建了较好的平台条件。
3)档案数字化建设。对各类三峡工程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三峡工程档案数据库。从档案类型上看,涵盖文书、规划、测绘、水文、地质、移民档案等;从介质上看,涵盖普通纸质、图纸、照片、录像带档案等。预计档案数据存储空间达 10 TB左右。
4)档案信息网站建设。档案信息内网和外网网站,在档案应用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档案数字化处理竣工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旨在提供档案信息的集成应用。
图2 三峡工程档案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
5)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包括《长江委电子文件元数据管理规范》、《长江委综合办公管理系统电子公文在线归档与管理规范》、《长江委三峡工程电子档案利用规定》、《长江委三峡工程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标准》、《长江委三峡工程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5 个标准。
4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实施的质量控制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项系统工程,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项目组织结构建设。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档案收集整理和信息化 2 个项目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参建各方权益和关系,负责项目重大事项决策;项目建设办公室承担项目建设日常管理工作,负责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档案信息化项目组负责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的具体实施。
2)引进监理机制。项目实施过程中,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引进第三方监理,对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加强项目变更管理,促进了项目的良好运作。
3)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在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与数字化加工过程中,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要求各参建单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设计、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流程及档案数字化处理环节,提高系统设计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规范性。
4)加强项目审核与验收。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规划设计文件,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及时组织技术专家进行评审,提出修订意见。每个子项目结束后,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按照项目进度与质量要求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将验收结果与项目结算严格结合。
5 结语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既提供了三峡工程档案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又为水利行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对于整个项目而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核心与关键,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档案数据库建设是重点,必须以各类标准规范为依据和指导,保证档案数据的规范化采集与管理。目前,整个项目经过 1 a 多的建设仍存在档案信息系统开发进度滞后、数据资源偏少等问题,建议加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力度和数据资源的建设,保证项目成果尽早建成并投入使用。
[1]长江委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安置规划调整移民档案建设个案处理报告[R]. 武汉: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2007: 1-7.
[2]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 长江委三峡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建设实施方案[R]. 武汉: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2008: 4-6.
[3]李国庆. 数字档案馆概论[M].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