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地理课怎样利用乡土地理结合课堂教学
2012-07-13陈魁力
陈魁力
农村义务教育的地理课程安排在七八年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刚刚接触地理课程,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有的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分不清。而地理学科的内容却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同时又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区域性,而乡土地理环境是区域性的最好体现,乡土地理又是学生最熟悉、最好奇、感受体验最深和知识储备最多的地方,也是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最感兴趣的地方。在农村有着非常优越和广阔的教学资源,更接近自然与生活,尤其是自然资源(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壤、山地、植被、河流等)。农村地理教育应该注重感性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知识的趣味性,用实际生活经验的感受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习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在平常多挖掘有关乡土地理的资料,结合乡土地理进行课堂教学。农村地理课怎样利用乡土地理结合课堂教学,以下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从乡土材料导入,使学生能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目前,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采用案例分析编写,这种方法将地理课的综合分析和具体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教材往往是具有全国性的,甚至是具有世界性的,有的内容学生没有接触到,有的甚至闻所未闻,对教材内容、知识点十分的陌生。地理知识中一些抽象、复杂的原理和概念往往难于理解,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形成难点。而有些问题虽然就知识本身并不难,但教师感到难教,不知从何说起,不知怎样才能讲明白,这些地方往往也成为教学的难点,尽管老师在讲台上费尽心机,学生还是一片茫然,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问题化难为易呢?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能从学生最熟悉的乡土地理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堂恰当地选择家乡的地理案例,加以引导,从而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的距离,启发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那就迎刃而解,事半功倍,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比如在学习世界语言时,课本中的“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有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怎样才能让学生容易和真正的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首先请同学们用本地的、不同的方言说出一句话,并用本方言文字写出来,这样就有好多的同学是不能用本方言文字写出来,能写大多是用汉语来写的。再让同学们交流、对比哪种语言有文字,哪种没文字,最后由我来总结出本地的语言哪种有文字,哪种没文字,这样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又如在讲世界的聚落时,我就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来设置情境问题进行教学。农村学生来自各个自然村坡,有的村坡仅有几户人家、有的几十户、有的上百户,另外大多学生都到过农村的集镇、县城、甚至到过省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村坡有多少户人家,约有多少人口,自己的村坡大还是集镇大?然后我再小结,不管自己村坡有多少户人家,有多少人口都是一个聚落,也不管城镇和城市有多大它同样是一个聚落。
二、结合课堂教学学习乡土地理知识,积累乡土地理信息
农村学生虽然身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可是他并不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把教学内容与乡土地理有关的知识点结合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乡土地理知识,使学生不断地储备乡土地理知识。从乡土地理导入新的知识点,又从新的知识返回实在的和生活中的乡土地理,学生能更容易的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世界气候时,我首先让学生回想几天来学校的天气情况,是否下雨,气温的高低,再让学生回顾一下,我们家乡是春节(过年)冷,还是现在冷,什么时候气温高,什么时候气温低,导入新课程,学习后我又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指出我们家乡是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并以我们自己家乡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作为参照,让学生更能真正地了解世界各种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三、利用课外学习乡土地理知识,养成观察乡土地理习惯
乡土材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善于把在生活中和活动中,发现有与地理课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象加以比较、总结。比如:当地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属那种气候类型,农业生产以什么为主;本地区流行多少种语言,是否有文字等等。在每一个章节的教学中,我们要作好备课工作,深入钻研教材,并且思考当地哪些材料与本课内容相关,如何把乡土材料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怎样才能达到那些教学目标等。同时要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如何观察本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如观察的顺序,由近到远,又要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观察后要做比较和总结。
结合乡土地理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具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又要具有把地理知识运用于观察乡土地理事物的能力,因而一方面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要求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具备良好的地理素质,才可能在实践考察中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有目的的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对乡土地理进行观察。比如讲授气候,就可以让学生对学校或者家庭周围的气候情况做观察记录,包括温度,降水等。对一年的气温、降水总趋势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印象,也可以向长辈请教。那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调查,他们对于我们当地的气候状况就会有很深刻的认识,从而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我国的气候特点。适时的教育中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就是终身受用的知识。
四、结合乡土地理教学要适时,适度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乡土地理来解决问题。我们要具体的分析和钻研教材,要做到引用乡土地理案例要适时,适度,不能喧宾夺主,不能生搬硬套 ,不要牵强附会,这样会搞乱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作为引导,就能够加快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概念的印象,让学生从对家乡环境、生活的感知中,真正走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