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凭什么战胜罗姆尼
2012-07-13李光斗
李光斗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11月6日,奥巴马以303:206大幅领先的选票优势击败罗姆尼,成功连任美国总统。跌宕起伏、激情澎湃的2012年美国大选终于定局。
一个梦想、一个口号,让支持自己的人压过反对自己的人,草根出身的奥巴马知道如何展示魅力、打动人心、贩卖梦想。奥巴马团队以精妙的营销技术打造出奥巴马这个改变美国政治史的金字招牌。
善于收集民意——市场调查
此次奥巴马打破美国总统大选的魔咒,成功连任,“对症”当记首功。
在广泛收集民意后,奥巴马认识到经济危机之下,选民们最关心的就是经济,以此为准打出的一套颇有章法的“组合拳”,最终让其入主白宫;而在“占领华尔街”风起云涌之时,“见风使舵”的奥巴马立刻迎合民意,转而抨击华尔街,同样获益匪浅;当民众认为政府反恐不力,本·拉登适时毙命
凡此种种,无不是建立在市场调研、收集民意的基础之上的。
公开表达自身的政策主张并持之以恒——单一品牌诉求
在收集民意的基础之上,奥巴马在竞选之初就提出了清晰而简洁的品牌诉求——“Change”(改变)。
经济下行,“Change”势在必行,这极大刺激了人心思变的美国选民。而能催生行动,更是“Change”最妙不可言之处。它让从未投过选票的宅男宅女们走出家门,投出了神圣的一票,2008年的投票人数更是创下了美国总统竞选史上的投票纪录!
品牌贵在坚持。从2008年大选前夕提出,到4年任期内对这一主张的坚持,“Change”已经成为了奥巴马的品牌符号。
个性的政治语言——广告口号
营销是系统工程,鲜明的品牌主张需要与广告口号配合使用才能相得益彰。
于是在“Change”的同时,“Yes, we can”这一朗朗上口且兼具内涵和感染力的广告口号被创造出来并广为传播。这一凝练而直接的竞选口号,极易调动选民的热情,让饱受经济危机之苦的美国选民感受到自己就是改变的主导者。口号催生行动,他们走向了选票箱,将票投给了奥巴马。
利用传媒建立沟通——品牌沟通
奥巴马被誉为“互联网总统”,他早已意识到互联网在品牌沟通中的巨大功力,因此棋高一着地提前延揽了一大批互联网巨头,如Google的创始人之一的施密特、eBay的创始人史蒂夫·卫斯理、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以及乔布斯等都曾为其出谋划策。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选民的品牌沟通,社交网站成了奥巴马的主战场之一,而其在Facebook、Twitter的粉丝数目更是千万以上!
善于展示个人形象——广告
正如百事经典的“新一代的选择”,资历尚浅的奥巴马面对政治经验极为丰富的希拉里和麦凯恩,兵行险招,大打“年轻牌”,满大街的车贴、随处可见的T恤、海报,甚至超人版奥巴马、林肯版奥巴马、切·格瓦拉版奥巴马无不展示了奥巴马年轻、活力的个人形象。
“借力打力”,巧借明星做口碑营销,奥巴马无疑是个高手。
“电视女皇”奥普拉、好莱坞“票房保障”威尔·史密斯,以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朱迪·福斯特这些好莱坞一线明星都是奥巴马的代言人。如此强大的明星阵容,奥巴马想不赢得总统大选都难!
而做俯卧撑、让儿童摸头、在街头排队买汉堡、在助理称体重时“动手动脚”、在大雨中演讲、在网上发照片证明自己的身份、粉刷墙壁无数幽默亲民的小故事又让奥巴马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变得有血有肉,触手可及
营销高手奥巴马,值得我们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