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南达 走进联合国的蒙医药传人

2012-07-13榛树王文

中华儿女 2012年22期
关键词:阿南蒙医医药

榛树 王文

别人都称赞我是治疗肝癌的专家,其实我只是对症下药……病情再复杂,总跑不出五脏六腑,只要抓住这个中心,一切便迎刃而解

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联合国“世界人居日”大会上,一个来自中国内蒙古的小伙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身着传统蒙古族服装,器宇轩昂,用流利的普通话阐述了蒙医药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精彩的发言引起了听众的阵阵掌声。他就是在内蒙古草原上家喻户晓,为无数家庭送去健康快乐的蒙医阿南达。提起阿南达的名字,草原上的人都会伸出大拇指,打心眼里赞叹。如今,阿南达的名字,从草原走向了中国,又从中国走向联合国。

阿南达,著名蒙医肝病专家,清初著名蒙医索南茨楞第11代传人,传统医学博士,蒙医副主任医师,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特需保健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蒙医药分会理事、鄂尔多斯市蒙医药学会副理事长、鄂尔多斯市蒙医药研究所副所长、蒙医医院副院长,伊金霍洛旗蒙医院院长。

阿南达在联合国“世界人居日”大会上提出如下观点:蒙医蒙药对于治疗肝病、慢性病、老年病有非常特别的疗效,有利于人类健康的传统蒙医药应该受到积极推广,从中国走向世界,为更多的人民造福。

而这,其实只是他迈向世界舞台的第一步。在他的胸中,有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那就是,将传统蒙医药推广至世界各个角落。

勤奋成就牧民心中的“神医”

医生这一职业,仿佛自出生之日起,就注定的。1985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的一个蒙医学世家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的父亲、爷爷、爷爷的爷爷,都是医生。而且,祖上曾出现过两代御医,至他出生,已是这一家族第11代传人。责无旁贷,他要接过父辈的药箱,当好家族医术世代延续的接班人。

蒙医世家的良好环境熏陶了阿南达对蒙医药的兴趣,还在蹒跚学步时,就开始跟在父亲的后面,看父亲如何给病人问诊开药。

5岁时正式随父亲学习蒙医,了解蒙医中传统的捣药、配药、包药、炮制等基本操作程序。6岁已能背诵部分处方。有一天,一个病人前来求医,恰巧父亲不在,阿南达见那人胃疼厉害,凭着记忆,学父亲的样子,从药房里取出药,并煞有介事地叮嘱他如何用药,令人惊讶的是,那个病人服药后,胃果然不疼了。

第一次给人看病,便药到病除,阿南达的事迹轰动了邻里。原以为父亲会夸奖他几句话,不料父亲却狠狠地骂了他一顿:“病治好了是件好事,万一吃错了呢?人命关天!这是我们医德中最不能容忍的,你犯了最低级的错误。”尽管挨了父亲一顿臭骂,但解除了病人的痛苦,阿南达很有成就感。因为这件事,阿南达“神童”之名开始在草原上流传。

尽管“神童”名声远播,但是父亲依旧严令禁止他看病,不过,采药却少不了他勤劳的小身影。

与其他医学谱系不同,蒙医最看重采药,每一种药草,都有相应的采摘时令,或早或晚都会影响药效。因此,每到采药时节,便是蒙医最忙碌的时候。因为父亲出诊工作繁重,阿南达从6岁起已担负起帮父亲采药的重任。

因此,很小的时候,他就熟知各种草药的疗效与最佳用药时节。他与草药之间天然地有一种默契。这份默契,也帮助他最有效地运用它们,让它们发挥最大功效,最有效地治疗病人。

另外一个阿南达神速成长的原因是,在他父亲的坚持下,阿南达的大部分基础教育,是在家中完成的,白天去采药或者去药房抓药,晚上回来苦学蒙语、藏语和汉语。

阿南达真正开始系统学习蒙医始于12岁,这一年他被送到“恩师”舅爷爷家,成为舅爷爷的关门弟子,也是24个徒弟中最小的弟子。舅爷爷不仅是阿南达的老师,也是阿南达父亲的老师,祖传医学就是从他那里传来的。

“神童”也有出糗的时候,刚去学医的第二天,一个师兄很认真地给阿南达“看病”。师兄一边给阿南达号脉一边说:“你身上被人打过,而且是位40多岁的人打的。”还告诉他背上有3处伤痕,也说了准确位置,还说出了谁打了他,打他的人多大岁数。阿南达倒吸一口气,惊叹师兄的神奇功力,迫不及待地问师兄为什么能说得那么准确。师兄告诉他,他们有的学习13年了,有的学习8年了,最少的也学了4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接着,师兄拿出很厚的两本书(蒙藏文版)《四部医典》对阿南达说:“只要把这两本书背完了,看病方面什么都学会了”。

如获至宝的阿南达兴奋地跑去跟舅爷爷说,要把《四部医典》全部背下来。舅爷爷疑惑地问他缘由,阿南达便把早晨师兄给他号脉的事说给舅爷爷。舅爷爷听后哈哈大乐,解开阿南达的疑惑:“傻孩子,怎么可能呢?那是你晚上睡觉时被子没盖好被他们看到了,专门逗你呢。”啊,原来来之前因做错事被父亲严厉教训的情形被师兄们尽收眼底了啊!

尽管知道是师兄在捉弄他,要强的阿南达还是跟舅爷爷说:要在三年时间之内背完《四部医典》。他抓紧每分钟时间,爷爷教其他徒弟时,他也在旁边用心记。经过两年零七个月,阿南达竟真的将这两本书全部背下来,连舅爷爷这位教授过无数学生的老医师,也不禁暗自赞许他的耐性与勤奋。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天才是99%的努力加上1%的天分,然而这占绝对少数的1%却是可遇不可求的,阿南达正是在刻苦努力的基础上幸运地拥有了大多数人没有的悟性,才成就了天才的神话。他领悟能力强,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再加上对医学法子内心的敬意与兴趣,让他的学习生涯紧张而充实。

在行医过程中,阿南达深知,传统蒙医药内涵的博大精深,期间还有那么多的领域需要去探索,去学习。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他还需要继续努力。于是,为精进学业,17岁的阿南达专程前往北京雍和宫,拜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雍和宫主持嘉木杨图布丹大师为师,继续深造。此间,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前往拉卜楞寺和塔尔寺等地的医学院进行专业学习。

高超医术托起生命之舟

医乃仁术,仁为本,术为基。精湛的医术是阿南达成为鄂尔多斯地区乃至国内外蒙医界家喻户晓的名医的根本原因。

阿南达在治病时非常重视脉诊,经常通过脉象来分析和推断疾病的根源,同时通过脉象来分析和推断疾病的根源;因此他以神奇精准的脉诊闻名。

脉诊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很神奇的,医生用三个手指在你的脉搏上一摸就能知道你的病情,实在有点不可思议。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对脉诊产生了怀疑,你这三个手指难道能像各种先进的仪器一样,看到我们内在脏腑的变化吗?

“这些理论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我只是传承。我比别人脉诊精准,主要是有更多的实践经历。”阿南达说。早在跟随舅爷爷学习时,因舅爷爷表达汉语能力有限,而阿南达的汉语说得很流利,在舅爷爷看病时,阿南达就充当翻译。有时病人在等待舅爷爷看病,阿南达会偷偷地给等候的病人号脉,并告诉其症状和治疗方法,然后再听舅爷爷的诊断和自己的是否吻合。他说:“在舅爷爷家时每年要看近万人次。边学边实践,学了6年之后踏入了行医之道。”

“其实脉象是人体信息的反映,通过脉象可以知道患者病情,可以判断疾病深浅,可以预测疾病转归,就像气象是天体信息的反映一样,既然我们通过天体表现出来的征象可以推断它未来的变化,为什么不能通过脉象表现出来的特征推断疾病的预后呢?”

有一年秋天,阿南达应朋友的邀请,给朋友母亲诊断,诊断过程中,患者和亲属并没向阿南达诉说病情,阿南达细心地诊完脉,没有开药方,只是安慰了患者几句,说只要多休息就没事了,事后,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开药方,阿南达叹了口气说,从她的脉象来看,疾病已到了晚期,药物恐怕是没用了,最多能维持到春节后10天,后来被阿南达诊准了。

还有一次,阿南达代表我国蒙医界参加国际传统医学交流会,与会期间,他用其精湛的脉诊疗法为病人诊断,其精准、神奇的效果让世人为之惊叹,为祖国传统医学争得了荣誉,被中华医学专家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华医学专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医学专家。今年特授予“世界传统医学金手指”荣誉称号。

除了以诊脉闻名之外,阿南达在治疗肿瘤、慢性病预防保健等领域有着独到之处,尤其是在治疗肝癌、胃癌、肺癌、肝硬化等“绝症”方面屡有突破,治疗成效十分明显。

在我国,肝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恶性度高,病情进展快,病人早期一般没有什么不适,一旦出现症状就诊,往往已属中晚期,故而治疗难度大、疗效差,一般发病后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人称“癌中之王”。据2003年资料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12万人被肝癌夺去生命,占全球肝癌死亡总人数的44%。

谈癌色变,肝癌尤甚,谁能为广大肝癌患者解除痛苦、延长生命?在阿南达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之光。

近几年阿南达在继承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将近百种中草药进行缜密、严谨、科学的组合排列,最终优化出120多种药草,名定为《肭吉咛布》,迈出了控制和预防肿瘤疾病的突破性一步。目前,该配方已在数百名肝癌、胃癌等癌症患者身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病人至少可延长生命三个月,甚至有一部分病人在接受治疗后,可延长生命3到7年时间。阿南达也因此荣获首届“中国民族医药继承与创新奖”、“中国医学自主创新与民间诊疗技术特别贡献奖”。

一位接近他的朋友告诉我们,每实验出一个新方,阿南达都要以身试药,这不禁让人想起他那位伟大的祖先。

“现在别人都称赞我是治疗肝癌的专家,其实我从没有把癌症当绝症看,我只是对症下药……病情再复杂,总跑不出五脏六腑,只要抓住这个中心,一切便迎刃而解。”

在为某次全国性论坛提交的一篇论文中,阿南达写到:“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在全部癌症中,应用现代医学知识和医疗手段,有1/3可以预防,有1/3早期诊断可以治愈,还有1/3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事实上,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医学专家们认为,癌症是完全可以战胜的,将像征服结核及许多烈性传染病那样战胜癌症!”正所谓,肝癌绝非绝症,“神医”战胜“死神”。

他常把人体比喻成一棵树。“要养好树需要注意什么?无非是木、水、土,从五行来看,对应的内脏分别是肝、肾、脾,而这三者恰恰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排毒器官。”在阿南达看来,治疗万病的根源就是排毒,把肝(木)、肾(水)、脾(土)三个排毒的器官先养好。“比如心梗,西医的治疗方法是做支架,堵一处,做一处。实际上,心梗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血太脏了,才容易堵塞,如果排毒器官把血清理干净了,自然就不会再堵。”西医手术治标,蒙医排毒治本,阿南达说,他希望更多人懂得用蒙医养生,选择治本之道。为了让患者更加方便地保护肝、脾、肾,他正在筹划配制一种新药,名字就叫“水木土养生丸”。

仅仅成为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在阿南达看来,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年轻人,脑海中有更为宏大的目标,医术只是“术”,而宏扬蒙药传统文化,以悲悯之心,惠及更多人,才是更大意义的“道”,因此,他在研习医学之时,又埋首佛学。同时,以更宽阔的视角看待生活。这些也为他以后走出草原,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比高超医术更高的是仁心

“医者仁心”。在阿南达精湛的医术背后,是其“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高尚医德。良好的医德是阿南达最为看重的一个方面,他将行医当做毕生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年纪轻轻的他有着十几年的行医经历。在行医过程中,阿南达始终遵循着三个不变的原则:一是为家庭贫困的患者看病不收费,二是为残疾人看病不收费,三是为出家人看病不收费。2006年以来,已免费为广大农牧民群众看病数千人次,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首届“中华儿女年度人物”、鄂尔多斯市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

逢年过节,阿南达家中,就会常有牧民来访,只为表达对阿南达的感激之情。柴力干是其中之一,他是阿南达治疗的无数病人中的一个。柴力干是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一个普通牧民家的孩子,年仅8岁,他的母亲在照顾他时发现肚子有一点鼓胀。开始时还以为是胀气,浑身乏力,没有胃口,经常感冒,后来觉得不对劲,就领着孩子到当地市中心医院做了一个彩超检查,结果出来孩子肝硬化已经发展到腹水阶段。

一片乌云笼罩在这个普通人家的上空。为尽快让孩子康复,柴力干一家人反复的在多家大医院之间寻走。两个多月过去了,孩子的病痛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原本活泼可爱的柴力干,现在只能挺着鼓鼓的肚子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而原先胖乎乎的身体也变得骨瘦如柴,面色腊黄。

当他的父母抱着柴力干找到阿南达时,已经吃不进东西。阿南达给他号脉诊断后,开了一个疗程的蒙药,经过21天的治疗,他的脸色逐渐恢复正常,肚子也变小了;又经过三个月治疗,脸色泛起红润,症状明显好转,不仅能下床、也能吃饭了。到医院检查,让医院的专家感到震惊不已。这样的故事,多得像毛乌素沙漠中的芨芨草,数都数不清。

曾经贫寒的家境,让阿南达对农牧民体恤有加。他深知农牧民生活不易,每次出诊,阿南达给自己定的诊费极其便宜:无论病人高低贵贱,每次出诊,一律仅收350元作为药费(药为一个月用量),凡遇到贫困者,就连药费也免去,分文不取。

他在草原上四处奔波探访病人,常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与危险。内蒙古大草原地广人稀,常有行程大半天腹内空空的时候,而这些,比起他遇到的危险,真的不算什么,有一次,下大雪,阿南达非要连夜赶去100多公里外给人看病。朋友劝他说,雪天赶夜路太危险,明天一早再去吧。阿南达却说,“人命关天,病人需要我”,坚持要走。不幸出了车祸。朋友得知后还在关心阿南达是否无恙,另一头阿南达却急道:“你快开车来接我,车撞坏了,那边病人还等着呢。” 医者佛家心。他内心有对生命的敬畏与悲悯。

饮水思源。阿南达每个月都要专门抽出2天时间回到家乡鄂托克旗,为家乡父老义务出诊,每到阿南达出诊日,蒙医院必定人潮汹涌,许多病人不远千里慕名赶来。为家乡父老义务出诊,每次出诊人数均在百人左右,受到了家乡父老的爱戴。阿南达每天出诊次数达到50人次,慕名而来的求医者络绎不绝,仅成陵地区的专家号已经排到了年底,经常是从早晨八九点钟一直工作到深夜。此外,阿南达还要定期到北京、呼和浩特、东胜等地医院进行专家坐诊,主动出诊,最大程度满足外省区各族医疗患者的就医需求,不定期同有关国家及国际友人进行医疗交流合作活动。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阿南达时刻不忘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和贫困学生的救助工作。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哪个民族,阿南达出诊时都一视同仁,以一颗真诚、善良之心对待。尤其是在遇到贫困家庭的患者时,除免费为其治疗、提供药品外,还无偿资助这些家庭的子女就学,目前,已有160余名贫困学生因他的资助得以继续完成学业,他的这些事迹被广为传颂,他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内蒙古自治基层名蒙医”、“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公益杰出人物”和“中华爱国公德人物”“等荣誉称号。

志当存高远

很多见过阿南达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年轻人沉静,稳重。是的,这是一个志向远大的小伙子,或许,在蒙古人的血脉中,有一抹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2008年,当时在拉萨举办的中国首届民族传统医药博览会民族医药优秀品牌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民族医药继承与创新奖。在领取这个奖项的时候,阿南达就在想,既然颁发给我的是继承与创新奖,就要做点实至名归的事情。

于是,建立一座国际蒙医药研发基地的想法就在脑海里闪现出来。有了想法,第一个问题就是地址选在哪里呢?马上,成吉思汗陵浮现在阿南达眼前。成吉思汗陵自古以来就是蒙古族人民心中的一块圣地,国际蒙医药研发基地建在成吉思汗陵可以让旅游来推动蒙医药发展;成吉思汗陵是国家5A级景区,建在附近可以让来此参观的国际友人同时感受蒙医药的博大精深。此外,这里交通方便,有机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也适合建立现代化的蒙医药物流园区。同时,阿南达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这里建一座蒙医药博物馆,主要介绍蒙医药文化,蒙医和中医文化,蒙医和藏医文化,蒙医和西医文化等,然后配套地再建一所阿南德蒙医馆、蒙医药养生馆、蒙医制药厂及种植基地,蒙医药古籍文献研发基地、蒙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基地,把蒙医药产业化,从而打造一个国际标准化蒙医药产业基地。这样,更快地更大力度地让蒙医药走向世界。现已选址在伊金霍洛旗政府所在地阿拉腾希热镇北侧。

蒙医学既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长期与疾病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传统医疗实践经验为基础,吸收了藏医及古代印度医学的部分基础理论和中医知识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医学。

他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去为推广蒙医药,发扬蒙医药做出自己的努力。如是,才不辜负自己血管中的蒙古血液。

这样宏伟的计划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他人生计划中的一部分。阿南达有三个笔记——这也是他成长途中的三个笔记:传承好蒙医药学,挖掘和保护蒙医药历史遗产,让蒙医药文化发扬光大;之前的两个,已经在做或者说已经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阿南达是很早就立下大志的人,18岁那年,他就完成了藏蒙汉三文版《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的翻译工作。作为蒙、藏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尽管《四部医典》蒙译工作从公元13世纪至14世纪初便已开始,然而《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蒙译版始终是个空白。阿南达的蒙译版,不仅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同时也填补了蒙医药学上的一个空白,得到了联合国国际对外交流协调委员会秘书长珍安娜女士的高度评价,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古籍文献整理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卫生科研课题和内蒙古《蒙古文献丛书》。

目前,阿南达正在着手进行对《本草纲目》的蒙文翻译工作,“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本草纲目》里大多都是南方的药物,北方如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东北等地的药物并未写入书中。”鉴于此,阿南达目前正在从事《本草纲目》中草药名称蒙、藏文翻译和北方地区草药的增补、整理工作,该项目已正式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古籍文献整理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卫生科研课题,计划于2015年完毕。该书将在原书收录的2000多种中草药的基础上,增加苦草、奶草、陈茵等800余种蒙药、藏药名称,经过增补、编译、整理,最终形成《中华药草大全》成书出版发行,这无疑是对我国医学典籍的极大丰富,更是对我国民族医药事业的重大贡献 ,必将载入我国医药事业的史册。2009年,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参加“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鄂尔多斯”活动时,听闻他这个想法,还曾高兴地鼓励他:“好啊,阿南达,等你把这本书写出来时,我给你写序。”

有了如上两个成功案例,以及在草原上如雷贯耳的盛誉,相信,建立一个庞大的蒙医药基地也指日可待。

家传医术的一个局限性在于,由于是家族验方,因此,在传播中,就会有了诸多限制。对于蒙医药方,阿南达说他准备在书中把自己所知道的验方全部写进去,推动蒙医药走向国际化。“事实上,包括蒙医在内的中华医学,不被外国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限于验方,不能公开成分,由此也就无法检测其安全标准。阿南达明白,蒙医要形成国际化,就必须完全透明。其实验方虽然重要,但蒙医学传承最重要的还是诊断,不会诊断,给你方子也没用。”阿南达的豁达大气可见一斑,因此被选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

在北京,十一世班禅接见了阿南达,并亲切地说:“蒙藏医学医药相互融通,密不可分,你要为弘扬民族医药发挥力量!”阿南达重重点头,他又何尝不是如此要求自己呢?

阿南达心怀慈爱之心。每年他都会拿出几百个名额给贫困患者免费看病,并在自己家乡为150多户贫困职工家庭发放终身免费治疗卡,每年资助孤儿及贫困大学生近百人。他觉得,这是出于自己的本心,这是一个社会人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无需赘述太多。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听说了阿南达的事迹后,为他题写牌匾,在题字的时候,阿南达特意将自己的名字改了一个字,写作“阿南德蒙医馆”,由“达”改作“德”,为的就是提醒自己永不忘崇尚医德。

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之路依然漫长,但在阿南达心中,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只要有目标,有信心,有仁爱,有悲悯,他与蒙医药一定会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

那将是一个用仁爱,健康,快乐绘制的版图,也必将横跨欧亚大陆,及至五大洲四大洋。难道不是吗?他的声音刚刚飘荡在联合国的上空,这个年轻人,他的规划,梦想都在一步步实现!

踏实向前走,世界就在眼前。心有多远,路就有多宽。

猜你喜欢

阿南蒙医医药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气象专家
气象专家
WELLNESS TODAY
三只小象
藏医药三大学说
蒙医痛经诊疗方案
浅谈蒙医药对糖尿病的认识
祖国医学宝库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