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效应明显

2012-07-13顾学明董超林梦

经济 2012年12期
关键词:原产地升级贸易

顾学明 董超 林梦

1978年至2012年,加工贸易在争议中做大作强。加工贸易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重要形式,是推动对外贸易高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也是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的重要推手。进入21世纪,由于加工贸易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开始降低,从1998年最高时的53.4%下降到2011年的35.8%。但由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快,加工贸易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效应日益显著。

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增强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通过转型升级增加单位加工贸易出口额对GDP贡献的潜力很大。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是处于中间状态的加工贸易企业占据绝大比重,据2009年8月份对1117家加工贸易企业的一个调查,“两头在外”型的加工贸易企业占14.15%,“混合”型的加工贸易企业占54.34%,“一头在内、一头在外”型的加工贸易企业占31.51%。与东亚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工业基础较好,产业门类齐全,许多外商投资企业为降低成本也开始把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生产转移过来。

从中国加工贸易出口的产业结构看,轻工、纺织、机电、交通运输装备四大类产品占中国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95%以上。其中,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不足1/5,资金与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占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2001年开始超过50%,2004年超过65%,2011年占78.1%,是中国加工贸易出口的主体。从产业层次来看,中国加工贸易已经成为全球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中50.5%是高新技术产品,依托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子工业迅速崛起为世界IT产业最重要的硬件制造基地,制造水平和部分领域的设计水平已跻身世界一流。2011年,中国彩电、手机、计算机等主要电子产品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48.8%、70.6%和90.6%,均名列世界第一。

但是,加工贸易出口以高端产品为主体的事实并不意味着中国加工贸易对外贸易的比较效益较高,因为我们主要是处于产业链的较低层次。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中国在2011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仅有21个品牌,与美国的239个差距极大。在首批广东、苏州58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中,企业平均品牌产品占比超过了80%,这也预示着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优化开放型经济布局

中国加工贸易顺差来源区域分布的特点,是对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产业转移结果的客观反映。欧、美经过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产业转移之后,经济开始以服务业为主,在货物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地位。欧盟、美国在制造业方面则长期呈现逆差,在中国加入WTO之前,主要体现为对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逆差,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由于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承接了大量的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的产业转移,对日本、韩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逆差移到了中国,而欧盟、美国对亚洲整体的顺逆差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中国加工贸易顺差的区域结构,导致中国从国际贸易统计上看对欧盟、美国的顺差很高。这种情况很容易引来欧盟、美国对中国错误地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加工贸易保持平稳增长的情况下,客观上能够减少从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增速,放缓对欧盟、美国出口的增长速度。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断抬头的背景下,有利于减轻中国所遭受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

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了全球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进程。中西部地区占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东部地区占非金融类外商投资存量的12.3%,而2010年东部地区非金融类使用外商投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为15%,2011年东部地区非金融类使用外商投资占全国总额的16.73%,上升势头非常明显。

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中国优化对外贸易区域结构。2011年分省市看,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出口分别增长17.4%、15.6%、19.9%和16%,增速略低于全国总水平。重庆、河南、贵州和江西等省市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165%、82.7%、55.5%和63.1%,均大幅高于全国同期出口增速。在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等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区,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等产业高速成长,带动当地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目前正处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为了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效应能够得到国内外的正确认识,使继续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一个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顺利实现加工贸易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需要对加工贸易统计体系加以改进和加强加工贸易产品原产地的管理。

中国现行的加工贸易统计主要是以实物流为基础,便于海关进行贸易记录,该方法无法反映中国的真实贸易结构和在贸易中的实际利益。建议借鉴BPM6(即IMF《国际收支与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和美国经常账户给予所有权的补充统计体系,建立中国加工贸易基于国内各要素投入产出效益的补充统计体系。如果按照贸易增加值统计测算,2007年中美贸易货物顺差比传统贸易统计低60%,这可以更客观反映中国在加工贸易中所获得实际利益,使欧盟、美国等停止对中国的贸易指责,同时为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提供更加扎实的数据基础,可以未雨绸缪对中国实际利益较低的加工贸易环节或者行业转移到国外做好准备。

在实践工作中,加工贸易产品能轻易获得中国原产地证书,占用中国出口配额。中国在《含有进口成分出口货物原产地标准主要制造、加工工序清单》中,对部分加工产品规定进口原材料和零配件价值不超过出厂价的75%。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管理部门不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致使许多进口成分含量在90%以上的加工产品也能获得中国原产地证。由于有出口配额限制的产品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让加工贸易产品能轻易获得中国原产地证书,会占用中国出口配额,还会引起与贸易伙伴之间贸易摩擦的发生。为适应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需要,必须对现行原产地规则中不合时宜的规定加以修正,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尤其是敏感程度不同的产品制定宽严不等的原产地标准。

猜你喜欢

原产地升级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青海启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回暖与升级
贸易统计
按主要原产地和目的地划分的商品进出口
美国众议院对废止肉类原产地标识法进行表决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