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学习策略初步探索
2012-07-13梁清兰
梁清兰
【摘 要】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初中文言文学习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1. 运用故事性增强文言文的学习趣味性;2.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3. 注重在加强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词义和句式;4. 通过练习翻译理解对文言文是否真正理解。
【关键词】文言文 故事 习惯 诵读
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中学阶段教授学生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与教学是向学生传授文言文知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与有效途径,同时作为语文学科知识之一,文言文又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明确规定了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及学习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这充分说明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依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呆板的文言课堂活跃起来,使枯燥的文言变得灵动,使索然无味的学生兴趣盎然起来,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用我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吸引孩子们对文言文的热爱,用我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来弘扬中华的文化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文言文的教学:
一、运用故事性增强文言文的学习趣味性
由于文言文的语言晦涩难懂,而单纯地串讲字句,更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比如说用故事讲述的方法,可以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文言文教学也离不开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培养的方法很多,初中的文言文,大多是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加以合理的想象,在课堂上讲授给大家听,用故事性来展示文章的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对教师而言,文言文教学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和学会文言文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紧锁的大门。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打好文言学习基础、学好文言文的保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就是一把钥匙,它能使学生受益终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发现趣味、学会质疑并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继承民族文化遗产。
建立在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上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性的一个环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首先我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一本古汉语词典,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教会他们查找的方法,选择义项的方法,养成在阅读中尽可能地自己扫除文字障碍的习惯。
其次就是培养学生及时总结文言特殊语言现象的习惯,总结分“词、句”两方面,内容分别为“通假字、多义词、词性活用、古今异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学生在学完一篇文章之后,就应该在学生的笔记本上看到一些总结出的文言特殊语言现象,比如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用法掌握与否,对文言文的阅读影响非常大,如“何以……为”、“不亦……乎”、 “得无……乎”、“……孰与……”、 “奈……何”等。
基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同宗同源的关系,我引导学生特别注意要么组词,要么换字,先组词后换字,即利用学生已有的现代汉语的知识积累进行组词,再根据语境选用恰当义项,归纳出揣摩词义的方法。 在固定的学习小组里就词句义提出、解决预习中的疑问,互帮互助,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小组内可派代表当班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帮忙,教师给予点拔。此外,教师可根据学情适当设计练习,及时反馈矫正,这些做法可以有效地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注重在加强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词义和句式
注重在加强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词义和句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诵读文言篇章。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古人说话、写文章的语气语调、方式方法也就品味出来了,整篇文章记熟了,诵读的越多,越能触类旁通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其中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记住了。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是生活到那种语言环境中,每天说,每天听。说文言的时代已经距我们很远很远了,后世学文言的人已经找不到那种语言环境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一个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学文言的语言环境,诵读古人的文章。
在教师引领下,学生把课文读顺读畅了,他便能对文章获得初步的感知。文言文重语感,重朗读,但必须以“知句读”为前提,在大量的、反复的朗读中,读出语感来,在日积月累中产生对句读的感觉,以读顺读畅,初步感知课文,能讲出文章的大意来作为目标。为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语感,我们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古汉语词典,联系已学课文中掌握的词义,自己去读。借助工具书,联系旧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即使是古文大家,也经常用这一方法,我们语文教师备课时,也离不开这一步,以求证自己对字词句义的理解,逐步达到了解课文内容,大体上疏通字词句的目的。
在文言文朗读教学环节,我们要力争做到知情合一,声情并茂,因此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导课后,反复地练读,导读,范读,指名读,嘴皮子越磨越薄,学生却读不出意蕴,不受文章的感染。文言文教学重朗读,要求达到熟能成诵,才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声音、图片、动态画面播放给学生听和看,悠扬的音乐配以标准的朗诵和优美的画面,必定令学生感官为之一振,耳目一新,一定会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四、通过练习翻译理解对文言文是否真正理解
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内容学习是否掌握,只要一翻译原文,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文言文的翻译练习对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是有帮助的。问题暴露出来了,或是词义没弄清楚,或是句式不了解,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纠正。练习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还可以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不管是口头翻译,还是笔译。都应该以准确、规范为标准。有些句子,我们可能已经理解了它们的意思,但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出来,除了因为自己对原文的理解还不够准确、清晰之外,文字表达能力不高、现代汉语的语汇不够丰富也是重要的原因。
在练习文言文的翻译时,要教给学生推断语意的方法。推断语意首先要善于联想迁移,注重新旧联系。文言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固然重要,但如果不善于类推,就是学而未化,文言学习要善于举一反三,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除老师对课文内容的详细分析之外还有对词句的串讲。其实,学生如果没有熟读课文,即使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留不下多少印象。如果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熟读,甚至达到成诵的程度,他们自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悟文意。因此,有时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层意和整篇文章的大意进行大致的了解,不必对文言文的文意作过繁的分析,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诵读,加快记忆的速度,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
文言文因其年代距今历史比较悠久,文本生活情境,语法和语意情境,人物的情感情境等大大脱离当代中学生的生活习惯、语法习惯、社会认知、情感习惯等,因此设置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作为激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会因此在理解接受方面更容易一些。
总之,语文是一门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尤其是文言文,它不仅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记录着民族文化心理和性格特点,而且担负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与现实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文言字一词一句一段一篇教学,准确把握文言文教学的切入点,注重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引进,大力拓宽文言文教学和研究的视野;要注重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认知面,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珏.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 [J]语文教学之友,2001.
[2]高超.文言文教学目的及误区浅探.语文教学通讯. [J],2005.
[3]钱理群,孙绍振.对话语文. [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