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策略
2012-07-13杨琦
杨琦
【摘 要】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关键词】思想品德 开卷考试 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自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实行开卷考试以来,不论是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还是思品课堂教学实际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试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开卷考试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从一定角度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开卷考试”。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综合性、问题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其内容是开放的,由教师或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围绕问题的提出和探究而展开学习,研究的问题内容可以涉及与现实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环境、法律、心理、旅游文化、社区生活、科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可以由一个案例引出,也可以由介绍某些背景、创设一种情境引出,还可以直接引出。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解决,如社会调查、实验等。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强调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这与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所强调的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致的。随着教法的改革和创新,必然推动学生学法的改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的形势下,更需要转变目前在一些课堂中存在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实施新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冷落和贬低发展、探究,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学科相融,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时政热点、名人轶事等),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例如,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我有意识地结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既达到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去体验社会现实。
二、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
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学习“关注经济发展”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怀远县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县城的巨大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工业园区兴建起来、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本地区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课堂教学。做到教学要求要恰当,注意从多数学生出发,分层次要求。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敢于打破教材的局限,注意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从社会的实际生活中寻找材料,引证教材上的观点和教师所讲的道理。同时要引导学生从良莠兼备、美丑并存、真假难辨、对错难分的社会现象中通过分析、判断、评价,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适应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性材料,创设一个立体的感知情景,使思想品德课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具体,有较强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