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蚁族”折射了什么
2012-07-13
10月17日,一条《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的视频被众多网站论坛转发,很多网友在评论中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
据调查,视频的主人公是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苗父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就在此视频刺激着人们眼球的同时,一个新词——“硕士蚁族”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硕士本是高学历的代称,而提到“蚁族”(指没钱租房子,更没钱买房而住集体宿舍的人群)让人想到的是低学历人群,如今这两个原本不搭界的词却合成了一个词。而催生这一新词的,正是硕士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
硕士就业难
曾几何时,拿到硕士学历相当于拿到了一张就业“王牌”,意味着好工作、高收入、高待遇,更意味着命运的改变。然而,现如今,不少找工作的硕士生感慨:“就业难,难于上青天!”这话听起来虽然有些情绪化,但却真实反映出硕士生“就业难”这一现实。2008年,从宁波一所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卢静只身来到杭州。白天,卢静游走在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中,晚上有空就在网上搜寻招聘信息、投简历。“研究生想找份工作还不容易?关键是要找一份好工作。”卢静单纯地认为,用不了多久,就可以不用靠父母了。一个月后,卢静终于等来了一家银行的考试通知,当她欣喜地赶到考场,这才发现,这个职位不能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也是百里挑一,卢静最终落榜了。她一打听才知道,入围的都是研究生,自己根本没占什么优势。在那之后卢静也有过几次应聘的经历,但都不了了之。“以前總觉得研究生应该挺厉害了,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研究生有不少。”卢静深有感触地说。
有专家认为,除了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背景外,硕士就业难与高校盲目扩招和教育质量下滑不无关系。为了缓和本科生的就业压力,有关部门加大了硕士生的招生数量,最近3年全国高校硕士生的招生数量翻了一番,2011年考研人数突破150万人,这和当年本科生扩招如出一辙。本科生扩招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推手,而硕士生的扩招也同样导致了硕士生就业难。与之相对应的是教育质量的下滑,招生数量“突飞猛进”,而相应的教育师资与教学设施却不完备,加之一些专业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致使不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难以找到适合的岗位。
除此以外,由于硕士研究生求职目标多集中在一些工作体面稳定、收入较高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这也是硕士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希望在前方
求职屡屡碰壁之后,卢静降低了择业标准,在一家规模不大的私营公司里找了份文秘的工作。经过3年多的提升和历练,去年底,卢静跳槽去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收入不菲。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卢静这个例子很有说服力,对于硕士生来说,要放宽眼界,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积累经验,将来的人生道路才会更宽广。
有专家指出,硕士生加入“蚁族”,这个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背后反映出来的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和纠正。否则,读书无用就会真的成为现实,届时,教育价值就会流失,促进阶层流动的主要渠道将会闭塞,阶层分化与不公平感随之蔓延,这将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虽然一部分‘硕蚁有一些消极思想,但大部分人还是乐观的,这说明他们仍有梦想。”研究“蚁族”问题的学者廉思说,“他们仍然相信,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可以拥有很强的社会竞争力。”
(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