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航天能力亟待提升
2012-07-13韩燕侠
□ 高 菲 靳 颖 韩燕侠
2011年,美俄欧日等航天大国在国家经济不太景气,财政紧缩的困难条件下仍在继续发展军事航天系统,一批先进的侦察、预警、导航、通信卫星发射入轨,还有一些作战快速响应的战术卫星从试验走向战场应用,为军事作战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支援能力。
美俄欧日大力发展高分辨率侦察监视卫星,提升对周边及热点地区的态势感知能力
美国在1月20日、4月14日和5月7日分别发射新型“锁眼”侦察卫星和“白云”海洋监视卫星,并成功发射“天基红外系统”(SBIRS)的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预警卫星。俄罗斯在6月27日发射“琥珀”-M光学侦察卫星;日本则在9月23日发射“光学4号”侦察卫星,还在12月发射一颗雷达卫星。由此表明,航天大国均重视发展高分辨率对地侦察能力,以提升对周边及热点地区的态势感知能力。
美俄欧中日加快部署各自导航卫星系统,天基导航定位系统服务的竞争更加激烈
美国在7月16日将第二颗GPS-2F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稳步进行二代GPS系统的最后一次重大升级;俄罗斯在2月26日发射首颗新型格洛纳斯S-K卫星,又在10月3日和11月28日分别用联盟号火箭各发射1颗格洛纳斯S-M卫星,并在11月4日一箭三星成功发射3颗格洛纳斯S-M卫星,实现了恢复格洛纳斯S导航星座全系统运行的目标;欧洲空间局在10月21日发射两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卫星,揭开了欧洲导航星座组网建设的序幕;中国也在2011年3次成功发射3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了区域导航卫星系统的初步部署;日本明确将在2020年建成由7颗卫星组网的“准天顶”区域导航系统。当前,全球导航定位领域“多系统并存”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除在定位精度等技术领域争夺外,同样重要的是抢占市场,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
日本光学4号锁眼卫星
美国ORS-1卫星
作战响应航天技术走向实用化,军用航天技术向战场应用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6月30日,美空军成功发射国防部首颗“作战响应航天”(ORS-1)卫星。9月27日,美空军成功发射 “战术星”-4试验通信卫星。ORS-1卫星和“战术星”-4的成功发射是美国作战响应航天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作战响应航天技术从试验验证向实战应用的转变,美国军用航天能力从战略向战术应用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启示
(1)密切关注美国的“公用空间”控制策略
有专家预测,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将给世界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旧的秩序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新的力量将发挥更为巨大的作用。近几年来,美国对于中国航天和军事实力的发展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军方和政府智库围绕美国如何保持对中国的战略优势地位,如何打破中国可能实施的“反介入战略”这一主题的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不断出台。而控制“公用空间”,是美国军事战略家关注的新战略,是实现美国独霸军事制高点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公用空间”指的是“不属于任何单一国家的、全球大部分国家都能够使用的领域”,主要是指公海、邻近太空、太空和虚拟网络空间;而所谓“控制”,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就不能在和平时期使用这些公共区域,其真实意义在于,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美国目前在上述“公用空间”拥有更大的技术优势,能够威慑或阻止其他国家使用这些公用空间;而其他国家如果打算对美国说“不”的话,那么他们有可能会在为“公用空间”展开的军事竞争中失败。目前美国虽已拥有制海、制空权,正在向控制太空的海空天一体化战略方向发展,但美国也非常担心其竞争对手会在争夺控制这些公用空间,尤其是控制海洋、太空和网络空间中失去优势,从而对它形成威胁。
(2)卫星在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海外利益中的需求日趋迫切
近年来,我国军方在参与国际维和、保护商船在索马里海域免受海盗袭扰,并在未来参与维护湄公河航运安全等多个领域、遍及全球的军事力量部署中,对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各种卫星在确保我国南海、东海、新疆、西藏和其他海岛边疆地区的国家主权、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中占据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尤其是在2011年的利比亚和中东动乱中以及在紧急大规模撤退海外人员中,我国外交、经济、航运乃至新闻记者和旅游人员都急需得到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手段的支援,但是我国目前仍然无法满足上述各类需求,这也为中国航天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