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级公路建设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2012-07-12涛,王玥,华

关键词:里程黑龙江省高速公路

王 涛,王 玥,华 蕊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28)

引言

公路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省政府对交通行业特别是公路进行了重点扶持,加强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公路建设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研究公路投资问题,弄清公路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情况,对于今后进行公路发展的正确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公路建设中,又以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为主要组成部分。高等级公路是现代化公路运输的基础设施,相比普通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行舒适、运输成本低、经济效率高等特点,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交通安全性,对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2008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审时度势,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在2008—2011年三年时间进行公路建设攻坚,让黑龙江公路面貌实现大的改观。省委、省政府提出,举全省之力,把公路建设成推动黑龙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带动黑龙江人民走进全面小康社会的致富路,四方客人来黑龙江旅游观光的风景路,北国大地美好自然环境的环保路,共产党干部干净干事的廉政路,为龙江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公路建设三年决战,建设顺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黑龙江省关于高等级公路建设这一决策的实施,从宏观层面上,能起到支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保障安全、服务可持续发展等重要作用。从微观层面上,高等级公路是黑龙江省公路网中层次较高的公路主通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连接省内的大中城市,包括省内经济中心、交通枢纽、重要对外口岸;又能够保证省外的区域间、省际间的中长距离运输,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安全、舒适、高效、可持续的运输服务,并为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提供了快速交通保障。

一、“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的发展情况

五年间,龙江大地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黑龙江省确定“十一五”交通建设总体目标,启动实施“1135”工程,即完成交通投资1 000亿元,建设高速公路1 000公里,建设一级和二级公路3 000公里,建设通村公路通畅工程50 000公里。

2008年,黑龙江省实施公路建设三年决战。按照规划,全省投入公路建设资金1 000亿元,建设高速公路2 840公里,一级公路422公里,二级公路2 930公里,农村公路60 799公里,实现13个市(地)全部通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64个县(市)全部通二级以上公路,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通硬化路面公路。

从上表可以看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公路建设三年决战重大决策实施以来,黑龙江省路网升级实现了质与量的飞跃。截至2010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53 845.71公里,比“十一五”期初增加了13 302.16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33.2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建成高等级公路共计4 057.3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4.92公里,高速公路从“十五”期末的958.12公里,一跃突破到1 353.04公里;建成一级公路358.1公里,二级公路3 633.67公里,实现了全省交通建设新的历史性跨越。

图1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总里程趋势图

从图1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里程趋势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公路总里程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8年以后,公路总里程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三年会战时期公路总里程增加了13 436.75公里,增加了9.57%。

图2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里程趋势图

从图2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里程趋势图可以看出,从2006年起,高速公路里程、一级公路里程和二级公路里程总体呈上升趋势,二级公路在2008—2010年增加幅度较大,2010年末与“十一五”期初相比,高速公路里程、一级公路里程和二级公路里程增加了394.92公里、358.10公里和3 633.67公里,增加幅度百分比分别为41.22%、27.03%和 49.16%。

教师再展示格里菲斯的个人信息和生平简介,介绍肺炎双球菌类型及其亚型,并结合教师中的一、二组实验过程介绍其不同的特点。根据构成荚膜的多糖存在差异,将S型菌分为S-Ⅰ、S-Ⅱ、S-Ⅲ三种亚型,Ⅲ型毒性最强。R型菌的亚型与S型菌的相似。教师介绍格里菲斯实验的初衷:他观察到感染S-Ⅱ(有毒)型的病患在愈后过程中,血清中出现R-Ⅱ病菌(无毒),即发生了突变。他思考:R-Ⅱ菌是否会回复突变为S-Ⅱ菌?为此,他做了两个实验。

二、“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GDP和其他总量经济指标变化情况

整个“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机遇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1.黑龙江省“十一五”时期的政策取向

黑龙江省近十年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各项战略措施的结果。从总体来看,黑龙江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的政策取向分为两个阶段:

2006—2007年,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为主线,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采取的主要政策有:第一,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第二,发展六大产业群,建设六大基地,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即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群,建设现代化装备制造基地;发展石化工业产业群,建设国家一流的石化工业基地;发展能源工业产业群,建设东北地区能源基地;发展绿色、特色食品工业产业群,建设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发展医药工业产业群,建设我国“北药”生产基地;发展森林工业产业群,建设我国重要的森林工业基地。大力发展对经济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第三,调整农业结构,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及时兑现“一免两补”,大力发展“打工经济”,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第四,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推进200个大项目建设。第五,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和就业再就业工程。第六,建设“数字龙江”,加快信息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第七,更有成效地“引进”、“走出去”,实现国际合作的重大突破。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社会稳定。第八,启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第九,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扩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入,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后劲。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布局,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沿边开放带对俄进出口产品加工园区和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以及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

2008—2010年,以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为抓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其主要政策有: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对资源型城市要建立健全资源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培育壮大接续和替代产业,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抓好十项民生工程建设,一是就业再就业工程;二是扶贫工程;三是住房解困工程;四是棚户区改造工程;五是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工程;六是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工程;七是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程;八是公平化教育工程;九是文体繁荣工程;十是“平安龙江”创建工程。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物流、房地产、内外贸、医药和绿色食品、冶金建材和建筑、林木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文化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推进能源、资源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业换代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工业项目工程。大力发展旅游、物流、服务外包等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现代服务业。

2.从经济增长的总体走势来看,黑龙江省经济呈现高速、稳定增长态势

从经济增长的总体走势来看,黑龙江省经济呈现高速、稳定增长态势。如图3所示,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3 390亿元开始逐年递增,几乎每两年上一个台阶,到2010年一举突破一万亿元大关,达到10 235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两倍多,“十一五”期间GDP增加了4 046.1亿元,增长了65.38%。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在2001年取得9.3%的高速基础上,自2002年以来连续九年经济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以上,最高为2010年的12.6%,年均递增11.2%,高于同期全国10.5%的平均水平,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图3 2001—2010年黑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指数

三、影响模型的构建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对经济总量的影响,选取2006—2010年黑龙江省各市县的生产总值(GDP)、土地面积(MJ)、人口数(RK),低等级公路总里程(ZLC)、高速公路里程(GS)、一级公路里程(YJGL)和二级公路里程(EJGL)共七个指标进行测算,对七个指标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多次检验,最终构建个体固定效应(Fixed Effect)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表2 模型的输出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相依变量)选择含有“?”的被解释变量,选取GDP指标为被解释变量,其余指标 GS、ONE、TWO、RK/MJ(表示单位面积人口数,即人口密度)、ZLC为解释变量。对面板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包含 Included observations(样本观测值)77个,Total pool(balanced)observations(总面板观测值)为385个。

2.评价模型

(1)对回归方程的结构分析

模型中各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说明各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均符合经济理论及目前的实际情况。

(2)统计检验:

模型的检验输出结果显示,Adjusted R-squared(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699546,拟合优度较好,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较好。

包括常数项(C)和 GS、YJGL、EJGL、RK/MJ、ZLC的五个变量t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均小于显著水平临界值0.05,说明所有变量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不为零,即整个模型的各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F检验中,F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小于显著性水平临界值0.05,说明总体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即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3)面板单位根检验

分析数据的平稳性,要对残差序列进行Group unit root test(单位根检验),从输出结果显示来看,默认的检验方法状态是六种检验方法结果的综合Summary,六种检验方法分别是LLC、Brectung、IPS、Fisher ADF、Fisher PP、Hadri检验。Hadri检验的原假设是没有单位根,其检验Z统计量对应的概率为0.2033>0.05,说明接受原假设,即面板数据中无单位根;除Hadri检验外其他五种检验的原假设都是有单位根,其他检验的检验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均小于0.05,说明面板数据中不存在单位根,即面板数据是平稳的,可以建立回归模型。

输出结果:

Group unit root test:Summary Sample:1 77 Series:RESID_2006,RESID_2007,RESID_2008,RESID_2009,RESID_2010 Exogenous variables:Individual effects Automatic selection of maximum lags Automatic selection of lags based on SIC:0 Newey-West bandwidth selection using Bartle tt kernel Balanced observations for each test Method Statistic Prob.**Cross-sections Obs Null:Unit root(assumes common unit root process)-21.9697 0.0000 5 380 Breitung t-stat-4.03640 0.0000 5 375 Null:Unit root(assumes individual unit root process)Im,Levin,Lin& Chu t*Pesaran and Shin W-stat-20.3091 0.0000 5 380 ADF-Fisher Chi-square 133.300 0.0000 5 380 PP-Fisher Chi-square 131.413 0.0000 5 380 Null:No unit root(assumes common unit root process)Hadri Z-stat 0.82982 0.2033 5 385**Probabilities for Fisher tests are computed using an asympotic Chi-square distribution.All other tests assume asymptotic normality.

所有系数均为正数,说明所有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都呈正比关系。C(1)=-164.5288727为截距项;C(2)=2 230.332019,表示单位面积(1平方公里)人口数每增加1万人,GDP增加2230.332019 亿元;C(3)=4.186996824,表示高速公路增加1公里,GDP增加4.186996824亿元;C(4)=0.03218474017表示低等级公路总里程每增加1公里,GDP增加0.03218474017亿元;C(5)=4.319216546,表示一级公路每增加1公里,GDP增加 4.319216546亿元;C(6)=0.5703317208,表示二级公路每增加1公里,GDP增加0.5703317208亿元。

三、模型的结果分析

1.各解释变量对GDP的影响结果分析

回归模型联立方程组形式输出结果的表达式是:

2.结论说明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里程增加对GDP的影响相比较于二级公路里程增加对GDP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未来的公路规划中,应加大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建设比重。

(2)一级公路里程增加对GDP的影响略高于高速公路里程增加对GDP的影响,这是由于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一级公路占全省已通车运营公路比重较大,效益发挥有早期优势,而高速公路的拉动效益体现需要一定的运营时间。同时也应注意到,同样修建一公里的公路,高速公路的比例应该逐步提高,这会对黑龙江省经济产生更有强劲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对相关联产业会产生积极的累计影响。

[1]许文学,刘 奕,裴大菊,贾元华.高速公路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北京:中国统计年鉴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里程黑龙江省高速公路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幸福合力 开启幸福里程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幸福合力 开启幸福里程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高速公路与PPP
算里程
高速公路上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