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力昭通昂首行

2012-07-12云南省昭通日报

中国三峡 2012年11期
关键词:昭通电站交通

云南省《昭通日报》 秦 勇

水富夜色。 摄影/张捷

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金沙江流域这三个国家大型水电站的建设,使得“动力”这个充满生机和力量的词,与位于乌蒙山贫困片区的“昭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数千年奔腾不息的金沙江水的能量,随着向家坝电站的下闸蓄水,即将转换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动力,而这强劲的动力,正助推着昭通在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宽阔道路上昂首前行。

电站建设助推昭通打破交通“瓶颈”

“电站建设使我们县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港口的扩容建设,更会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水富县发展和改革局的龚倩对电站建设带来交通方面的变化感受最深。

自向家坝水电站正式开建以来,水富人就深深感受到了电站建设带来的交通便捷。电站施工区紧靠水富县县城,投资建设向家坝水电站的中国三峡集团为解决地方车辆与施工车辆混行的道路拥挤问题,投资约7000万元,将两条分别为7米宽、5米宽的乡村公路,改建为26米宽的2号、4号进场公路,不仅畅通了原来较为拥堵的交通,也极大地方便了地方群众的出行。主要为满足电站施工车辆通行两岸,中国三峡集团原设计跨江通行方案为两座浮桥,浮桥仅能满足施工车辆通行。在地方政府的申请下,中国三峡集团将浮桥改建为梁桥。中国三峡集团投资4200万元,在大坝下游1.8公里处建起了全长445.2米、桥面宽15米的金沙江大桥,作为金沙江下游连接两岸的主要交通要道。金沙江大桥既满足了施工车辆的通行,同时也方便了地方车辆的通行,使两岸区域内的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对沿江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中国三峡集团投资28.92亿元修建了水绥二级公路,这条路属移民还建项目,路基宽10米,全长81.47公里,不仅打通了绥江与外界的高速通道,还为绥江三个集镇和水富县邵女坪集镇的移民出行提供了方便;中国三峡集团投资1.26亿元,建设了路基宽7米、全长8.9公里的高滩至坝尾槽三级公路,将水富县县城的高滩和坝尾槽两城市规划区进行了连接,为移民快捷出行和水富县县城扩容及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长135.16千米的水富至麻柳湾高速公路,不仅满足了电站施工的需求,更是昭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动脉。 摄影/张捷

电站建设在交通上带来的飞速发展,不仅仅影响着建设所在地,更助推了整个昭通市在短短时间里打破交通“瓶颈”,促进了昭通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自从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以来,昭通就是中原与云南边疆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路径,是著名“陆上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沿着“陆上南方丝绸之路”,中原的文明得以抵达西南边陲,昭通丰富优质的银、铜和木材等物产也顺金沙江而下,直达中原的核心。而在民国初期建成的昭通至昆明的道路,也使得昭通因为交通畅通而成为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经济文化中心。那时的昭通车水马龙、商贾云集,被誉为“小昆明”。“搬不完的昭通、填不完的叙府”在老一辈昭通市民的回忆中,仍然是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当成昆铁路和贵昆铁路纷纷绕昭通而行,位于大山深处的昭通也因为交通不畅的“瓶颈”制约,造成人们的观念落伍、思路局限,更因为交通不畅的“瓶颈”制约,使昭通缺乏支柱产业的支撑,缺乏大型企业的带动,缺乏投资者的开发,加之大山的多变、江河的不羁,造成了昭通环境、气候恶劣,种种因素的影响,在一段时期里,使昭通的经济社会发展显出了滞后的状况。

电站的开工建设,助推昭通快速地打破了制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交通“瓶颈”。

为了给三个国家大型电站建设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全长135.16千米的水富至麻柳湾高速公路于2004年得到交通部批准开建。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这条路基宽22.5米、行车道宽17.4米的水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昭通拥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水麻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深远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了电站施工的需求,更在于它是昭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动脉,是昭通打破交通“瓶颈”形成方便快捷立体交通网络的第一步。

“十一五”短短的几年间,昭通完成地方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2.58亿元,是“十五”交通建设投资的16倍,是建国以来到2005年全市交通建设投资的4.6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554公里,比“十五”末增加3024公里。继水麻高速公路建成后,全市先后建成盐电、威叙、镇毕、巧蒙、昭待、普桧6条二级公路,总长207.5公里,建成昭彝、彝岔、柿凤、镇凤、凤威、镇威、水绥、昭巧8条二级公路,总长552公里,一改以往从中心城市到部分县城要八、九个小时的情况,形成了以昭阳为中心的4小时交通经济圈,11县区与省外的二级公路、高速公路连通,使昭通这个云南省的北大门名副其实地成为沟通祖国内地和云南边疆以及东南亚的枢纽。而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扩建工程的完成,不仅提升了航运能力,更使昭通真正成为了北进长江、南连昆明和东南亚的水陆联运大通道。

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扩建工程的完成,使昭通真正成为了北进长江、南连昆明和东南亚的水陆联运大通道。 摄影/张捷

而今年云南“南北高速公路大通道麻(麻柳湾)昭(昭通)段”的开工建设,不仅能大幅提升渝昆高速公路通行效率,促进国家对乌蒙山区的扶贫开发,而且将支撑昭通融入成渝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并使昭通在云南省的大通道建设战略中拥有更重要的地位。

电站建设助推昭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谈到电站建设带来的变化,水富县统计局的周蓉最深的感受是“经济发展速度逐年加快、质量逐步提升、总量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提速尤其明显”。

威信火电厂。 摄影/张捷

国内名气极大的华新集团因为电站建设,入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昭通,给昭通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生产经验。 摄影/张捷

电站建设以来,大量的流动资金投入直接推动了消费的增长,投资和消费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在电站建设高峰期的“十一五”时期,水富县经济发展速度逐年加快、质量逐步提升、总量不断扩大,连续3年被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十一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62亿元,比“十五”末的14.49亿元增加11.13亿元,年均增长12.1%。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6.4∶67.6∶26调整为2010年的4.9∶64.5∶30.6,各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十一五”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亿元,年均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4%,达到149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6%,达到3318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06亿元,年均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6.9亿元,年均增长22.5%。

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局的朱昌华的感受是“工业发展快,每年都有3至5家企业希望落户水富”。

水富县借助电站建设这一机遇,认真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在确保云天化、金明化工等企业稳步运行的基础上,新引进的张窝电站、杨柳滩电站相继投入运行,星星竹木开发、澳洲陀玛特种玻璃等科技含量高、投资额大、效益好的优质项目正在完成相关手续,初步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业格局。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3.8亿元,“十一五”期间实现年均9.5%的增长幅度。

工商局的杨耕的感受是“餐饮旅馆娱乐业和机械配件业的工商个体户增加较多,税收也同步增加”。

电站建设以来,各种不同档次、大小的酒店、旅馆、KTV等和与电站建设设施相关的机械配件商店、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水富县的大街小巷。同时,以西部大峡谷温泉特色旅游为龙头的生态、休闲和人文景观旅游保持旺盛势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5年以来,实现年均15.8%的增长幅度,2011年实现增加值8.35亿元。

住建局的白兰刚的感受是“城市扩展了,房地产业也发展起来了”。

随着昭通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像邵女坪这样漂亮宜居的小镇正在昭通大地涌现。 摄影/范云

水富县的移民安置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城镇化安置。随着安置工作的推进,县城温泉新区、盐丰移民安置区、枫叶新城和县城老城区的“一城四片”总体规划建设迅速推进,房地产开发50余万平方米,老城区新建改扩建市政道路接近25公里,城市增加至11平方公里。同时,特色集镇化步伐加快,两碗集镇迁建和太平老街改造完成,邵女坪精品旅游集镇建设顺利推进。这一切,标志着水富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层次不断提高。据统计,全县城镇化率达到了35%。

农业局的周久勤的感受是“农民的种植养殖更丰富多样了,收入也有了不小的增加”。移民朱全铭的感受是“新房子修好了,日子也是越过越好。现在在附近打打短工,等库区蓄水旅游开发搞起来后,我再继续搞养殖”。

电站建设以来,水富县农村的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农民们围绕为电站服务,摆脱粮食种植和生猪养殖的单一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起了更有针对性的农业产业。新发展的蔬菜及柑桔、梨、桃、李、桂园、葡萄、枇杷等蔬菜、水果种植产业,2011年共产蔬菜1.9万吨,实现产值3800万元,产水果6840吨,总产值2052万元。新发展的肉兔养殖出笼40.1426万只,肉鹅养殖出笼40.069万只。农村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电站建设不仅对在建地的县乡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强劲的助推作用,对整个昭通市实现“跨越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电站建设为昭通市的跨越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因为三大电站建设和昭通小水电及火电的充分开发,西电东送的电力能源基地成为昭通的一张新名片,富足且具有充足保障的电力,增强了投资者入住昭通经营发展的信心;因为三大电站建设,固定资产迅猛增长,给投资拉动型发展的昭通经济注入了活力;因为三大电站建设,新思路、新观念的涌入,给加快工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供了动力;因为三大电站建设,为昭通快速提高在云南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带来了机会。

在电站建设高峰期的“十一五”时期,昭通市委、市政府借助电站建设带来的这些机遇顺势而上,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定了“坚持科学和谐发展一个主题;抓住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体制机制两个关键;打牢交通通讯、水利设施、城镇建设三个基础;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发展烟草、能源、煤化工、矿冶建材、农特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六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挺进长江经济带,着力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山区经济与水域经济、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城镇经济与乡村经济联动发展,加快乌蒙山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脱贫步伐,突出大交通、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大扶贫和城市大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取得了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显著成绩,谱写了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

盐津县中和镇。 摄影/张捷

昭通市昭阳中心城市北部新区路口。 摄影/张捷

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70.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79.6亿元,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由3367元增加到7193元,年均增长1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8.5亿元增加到25.6亿元,年均增长2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93.4亿元增加到356.1亿元,年均增长30.7%,五年累计完成10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569元增加到12295元,年均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00元增加到2768元,年均增长16.3%。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5∶36.9∶38.1调整为19.6∶46.1∶34.3。10.6万城镇居民和48.07万农村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48.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和巩固;森林覆盖率由26.6%提高到32.6%;一批央企、省企和民营企业纷纷投资昭通,累计协议引资1492.2亿元,其中到位市外资金474.8亿元,相当于改革开放以来到“十五”末总和的10.1倍,年均增长42.5%;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速,工业投资增长迅猛,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达到132.6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工业一跃成为昭通第一大产业,也标志着昭通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转变。

电站建设使昭通的名气逐年提高,通过招商引资,昭通成为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目的地,进一步加快了昭通工业化发展的步伐。 摄影/张捷

农家小院的丰收景象。 摄影/张捷

昭通经济社会在电站建设的促进下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 摄影/张捷

电站建设带来的昭通新变化

山上绿树成荫,山腰玉带环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让昭通大地变得色彩斑斓,个大香脆的苹果、鲜艳亮丽的辣椒,洁白如玉的魔芋、清香袭人的花椒,如白云一般的羊群,如高山一般的黄牛,不断地成全着一个又一个致富梦想。

上百万的农民兄弟毅然而然地走出昭通,在谋求更美好生活的同时,学会了技术,学会了时尚,体会着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外来投资者纷纷拥向昭通,是昭通的秀美山川吸引了他们的目光;是昭通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是交通的快速畅通带来便捷的商业流通,三个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带来无限的商机,使他们倾听到了昭通迈步前行中强劲的足音。外来投资者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也促使昭通人也把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融化在了自己的血液之中。

围绕着把昭通城建设成为雄踞滇东北,影响滇、川、黔,具有浓郁本土风情特色,集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生态城市,一个个新区悄然崛起,一座座高楼傲然挺立,一片片绿地鸟语花香,一条条古街回复端庄。城市面貌的明显变化,必将带动经济的繁华。

随着中国三峡集团、华电集团、广东电力股份、湖北华新集团、北京国投中鲁、成都地奥集团、天元集团、伊力集团、万泰集团、云冶集团在昭通的投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随着中海油集团、山东鲁能集团、枣矿集团、四川金路集团等企业与我市积极接洽、寻求合作,使用高新技术、进行现代管理、出产高附加值产品并打上了昭通烙印的大型企业,在乌蒙大地上如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犹如条条巨龙,舞动于百看不厌的靓丽山水之间。

如今,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为昭通发展大通道经济拓展了广阔空间。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党中央、国务院把包括昭通在内的乌蒙山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扶持,为昭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改善民生和扶贫攻坚迎来了重大机遇。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为昭通发挥独特区位和人力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昭通丰富的矿产、生物、人力资源的深入开发以及大型水电、火电基地的相继建成,日益改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昭通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可以说,昭通经济社会迎来了跨越发展的黄金期。

因为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三个国家大型水电站的建设而打上“动力”标签的昭通,携带着雷霆般的气魄,如奔腾不息的金沙江一样,正朝着富民强市的目标昂首前行。

猜你喜欢

昭通电站交通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繁忙的交通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小小交通劝导员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值得书写的昭通文学实绩
昭通作家群的困境与局限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