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

2012-07-12胡鸣铎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总体布局文明特色

胡鸣铎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

胡鸣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代会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我们党对生态文明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建设。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把“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特别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今年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加以阐述,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独立篇章里系统地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而且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表述。一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二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三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四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容。五是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执政理念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确立了正确导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尽快消除生态环境危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味着我们党主动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诉求,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提供了新的思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集中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胜利的重要保障。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出我们党深刻把握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新趋向,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尝试。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向。我们党清醒把握这一发展新趋向,深刻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不足,认真总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经验,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提出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为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更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美丽中国”宏伟目标尽早实现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随着中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张,有限国土空间面临承载规模更大、强度更高的经济社会活动。因此,我们在积极打造国家级重点经济带,加快发展城市群,着力构建有影响力的经济区,努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培育增长极的同时,必须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发展路径,是当代中国当仁不让的选择。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就要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节约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战略,建设绿色中国。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实践要求就是要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构成的威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共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食品等等,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和提供者。“生态产品”的概念首次亮相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也对各级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保障基本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本源性动力在于制度创新。一方面要通过建立生态战略规划制度,着眼于长期而不是短期的发展,真正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纳入到国民经济与宏观决策中来;另一方面,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通过制度建设与创新,鼓励更多主体的积极参与,创建更加公平的法制环境,建立更加灵活的政策工具,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中,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在干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干部考核评价是“指挥棒”,只有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促进科学发展、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促使各级干部改变唯GDP的观念,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的正确政绩观,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得到加强。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校刊编辑部主任、编审

(责编/朱艳秋)

猜你喜欢

总体布局文明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中医的特色
城市新区综合管廊总体布局研究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完美的特色党建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