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资企业巧解“大农业”发展新命题专业合作社、产业化组织成全现代农业新产业链

2012-07-11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2年7期
关键词:农资社员统一

□《中国农资》记者 张 弛 汪 洋

清河模式:合作社让农化服务完成最后“一公里”

“六统一”保障农业生产节本增收

“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2000年,邓磊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农资企业负责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工作。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施行。邓磊当时意识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已制约了农业的发展速度,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势在必行。2008年,邓磊辞去了当时发展前景不错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创办了五谷信合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截止到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400多户,合作耕地面积2000多公顷。

“组建合作社的初衷源于我对农资产业的了解,现在农民的生产成本高,农资产品利润大,各级渠道层层扣取,变相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做农资只是农业产业链中的一个节点,这样的暴利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而合作社是从种子到产品,由产品再进入终端销售,从农户到消费者手里形成一个产业链,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之前农民是分散式经营,生产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差,合作社的出现减少了农民的生产投入和中间环节,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从经营角度来看,抗风险的能力也提高了。”邓磊说。

据了解,五谷信合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把分散生产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生产,然后把统一生产的优质农产品进行精加工,统一进入市场销售,减少中间环节,使消费者吃到质优价廉的大米,形成从农民到消费者,从土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使农民增加收入,使消费者降低购买成本,同时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把合作社当作一项事业来做,通过农民与市场有效结合,将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合二为一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邓磊认为,农民获取先进农业技术的渠道主要还是依赖于自己琢磨、左邻右舍的口头传播及农资店销售人员的介绍。原有繁杂的农资流通体制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获取技术的正常渠道。

在操作模式上,五谷信合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六统一”,即:统一农资采购、统一配送到户、统一农业技术培训、统一农事生产和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农产品的销售。在农资统一采购上,邓磊根据通河县的土壤结构和气候特点,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合作,定向采购该院自主研发的优良籽种。同时,合作社对农户的2000余份土样进行测土分析,与烟台众德集团合作,坚持测土配方施肥。

“通过坚持‘六统一’原则,我们每公顷肥料成本比2010年降低 416元,节省 22.49%,每公顷种子降低30元,每公顷植保费用降低140元,种、肥、药成本相加每公顷降低586元。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水稻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提高。”邓磊介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和加工的通河县的大米现已打出了“黑土稻场”品牌,并成功打入了北京、上海等市场。

合作社成员与普通农户的优势和劣势对比

合作社成员

1.农资产品采购价格低,质量有保障。

2.合作社成员采购生产资料省时、省力、及时。

3.合作社成员享受五星级服务,专家全程指导,科学规范种田,投入少,损失小,产量高。

4.统一收割成员农作物,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5.合作社成员农产品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销售价格高,大大增加社员收入。

6.综合比较:合作社成员投入少,收入多,效益高。

普通农户

1.农资产品采购价格高,质量难保障。

2.普通农户采购生产物资费时、费力、耽误生产。

3.普通农户没有技术指导和服务,种植不科学,随大流,盲目用药,浪费严重,损失大,产量低。

4.收割不及时、收割费用高,提高收割成本,减少收入。

5.普通农户农产品自产自销,卖粮难、卖价低、收入少。

6.普通农户生产成本高,损失大,收入少,效益低。

实现农资购用“一站式”服务

创办农民合作社最终的目的是要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农民对于创办、加入合作社的态度究竟如何?对此,邓磊特意请来了清河镇周边行政村的四位优秀合作社示范户,利用吃午饭的短暂时间,记者和他们的“唠嗑”就在饭桌上自然地展开了。

清河镇靠山村河西屯共有农户78户,村长巩本来是2008年加入五谷信合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首批社员之一,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现如今该村加入合作社的社员早已从当年的8户增长到现在的32户。对此,他欣喜地告诉记者:“这都是农民得到了实惠的结果,合作社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省了不少心呢。”

“干合作社就是个‘三赔’买卖”,这些年与合作社共风雨,见证合作社成长壮大的巩本来感慨地说:“一是技术员随叫随到;二是一个电话便将农资产品免费送上门;三是农机具使用的柴油、磨损费用,这都是合作社在赔钱为老百姓做工作啊。”

据介绍,合作社服务到家,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很好、很科学,一垧(公顷)地能省二百多元,农资配送和农技服务到田间不仅准确而且及时,秋季还收购合作成员的农产品,还教会了社员科学种田的方式,坚定了快速致富奔小康的念头。

“合作社好,咱就说采购化肥,首先说合作社没有假肥,再就是统一购买比一家一户零散购买便宜多了,通过合作社专家的指导,科学种田,粮食丰收了,得说合作社这种方式是势在必行了,都得加入合作社。”清河镇靠山村河西屯社员贾福禄高兴地告诉记者,“对合作社爱护就是对农民的爱护,只有合作社富了农民才能富。”

总结这些年与合作社合作的亲身经历,他表示,合作社走过的这四年其实很艰难,有的时候可以说是赔本帮着农民去挣钱。就拿每年使用且价格上涨较快的化肥、农药和种子来说,比市场上购买的农资产品价格便宜不说,还要亲自将其送到田间地头,每当农民遇到一些种植技术难题时,往往一个电话就将技术专家请来,现场解决问题。

话音刚落,一位与邓磊年纪相差不大的年轻人举着酒杯眼睛湿润地说:“我是邓磊的初中同学张强,邓磊的艰辛大家都看在了眼里,今天本来有很多话要说,但却因太激动而显得无话可说......”

此情此景,邓磊忙着解释:“其实邓磊自己并不艰难,而老百姓才是艰难群体,最重要的为老百姓真心实意地干点实事才是最艰难的事。”对于现状,邓磊自认为很欣慰,因为他对涉农事业的不断追求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从原来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现在能吸引更多政府部门、农资企业、同行及农户的关注,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合作社相当好使”

和邓磊时间呆久了,农民兄弟都喜欢习惯地称呼眼前的这位1977年出生的他为“老邓”。回忆起当初加入五谷信合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些往事,自家种了78亩地的清河镇旱田村村民张兆林向记者列举了一个印象深刻的事例,这也是他对合作社第一感触瞬间改变的重要转折。

“科学种植,提高效益,合作社为您提供五星级的服务。”2008年,刚刚入社不久的张兆林为了印证这一口号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老邓”打了个咨询电话:“我这还需5袋肥,能帮我送过来吗?”打完电话后,正在田间地头施肥的他压根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当合作社的送肥车辆没多久直接将肥送到自己的地头时,张兆林有点意外,因为正在自家地头忙活半天的他还没有完成施肥的一个来回,对方就直接上门服务了。“我也就试试好不好使,看来这合作社是相当好使啊,我没到位,人家早就到位了。”张兆林笑着告诉记者,合作社给他帮助很大,他每亩地光化肥就少投入200多元,稻子长得颗粒饱满,专家还多次到田间指导,还给他们讲课,明年还得继续合作。

“说句实在话,2009年入社那年心里真没底,跟着合作社干真的有奔头吗?”一直带有复杂入社心情的漂河村村民于学本如今早已改变了对邓磊创办合作社的担忧和疑虑。每到用肥旺季,看着平日里合作社内的几个年轻小伙一次次亲自来家肩扛送肥、指导耕作,观察了很长时间的于学本心里似乎感觉到一种浓浓的暖意。

“邓磊这小伙挺实在,看来五谷信合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个干实事的地方。”于学本告诉记者:“以往春耕时都要自己购买化肥和种子,不仅花费多,还可能买到假货。现在自家的田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农民只要将投入产出的账目算明白,尽管放心等着秋收。一旦遇到问题就给合作社打电话,农闲季节还和其他社员分享和沟通种植经验,虚心向农业技术专家学习种植技术,合作社在我眼里现在就是一个‘万能机器’,这就是我印象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猜你喜欢

农资社员统一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