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自交系ZK02-1的选育及其应用

2012-07-10陈润玲赵保献雷晓兵梁晓伟卫勇强赵合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23期
关键词:配合力自交系类群

陈润玲,赵保献,雷晓兵,梁晓伟,李 林,卫勇强,赵合林

(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玉米自交系ZK02-1是一个优良的黄早四衍生系。该系配合力高,抗病性强,穗部性状好,株型紧凑,叶片挺立,灌浆速度快,中早熟,花粉量大,散粉集中,硬粒,结实性好且遗传力较高,抗旱耐瘠,抗矮花叶病等。用玉米自交系ZK02-1组配的玉米品种已有4个通过河南省审定,还有2个正在参加省级试验。自交系ZK02-1对当前玉米育种及生产有着积极意义,其作为优良种质资源在玉米育种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1 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黄淮海地区生产上应用的玉米杂交种种质主要有:Reid类群、黄早四类群、旅大红骨类群及Lancaster类群。主流杂种优势模式是:Reid类×旅大红骨类、Lancaster类×旅大红骨类、Reid类×黄早四类[1]。通过对这4大类群种质及3大杂优模式的代表自交系和杂交种的优缺点进行研究发现,旅大红骨系统材料及其组配的杂交种虽然果穗粗大,穗行数多,但其株型松散,叶片宽,生育期长,穗轴粗,籽粒容重低,结实性差,如继续作为主要种质利用,其育成的品种很难取得突破;Reid系统及其改良材料,果穗较长,中粗,株型紧凑,耐密植,较抗倒伏,花粉量中,制种产量高,籽粒较长,出籽率高,抗性较好,适应性广;黄早四类群材料雄穗发达,花粉量大,结实性好,出籽率高,灌浆速度快,成熟早。Reid和黄早四类群将是今后黄淮海地区玉米品种利用的主要种质,“Reid类×黄早四类”杂种优势模式是目前适应黄淮海地区生态条件的最优杂优模式。根据河南省玉米生产的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借鉴国内外玉米育种的理论经验,并针对当前玉米主导品种的主要缺点制定了育种目标,即选育“高产稳产、抗病抗倒、叶片上冲、耐密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的单交种。

2 选育经过

20世纪90年代后期,黄早四类自交系已成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应用的主流种质,但黄早四衍生系数量繁多,优劣难辩。洛阳农林科学院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部分黄早四衍生系的配合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昌7-2和H21的配合力最为突出[2]。考虑到昌7-2和H21在出籽率、早熟性等性状存在互补性,结合玉米育种的实际效果,选用这2个自交系进行杂交来选育新的二环系。在选育过程中,利用河南夏季高温高湿易发玉米病害的生态条件进行抗病性选择,海南冬季干旱少雨的生态条件进行抗旱性选择,通过河南与海南一年两地抗病性与抗旱性的交替选择,从而增强玉米自交系的抗逆性。此外,还特别注意选择穗位相对较低的穗行和单株,以期新选育出的自交系能克服昌7-2穗位太高的缺点。经多代连续自交选优,最终选育出一批可见性状整齐一致、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昌21(ZK02)。其中ZK02-1与昌7-2相比,表现穗位较低、成熟较早、根系发达。在2005~2006年的配合力测定试验中,ZK02-1单株粒重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为2.86%,而昌7-2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为2.73%,表明该自交系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

3 ZK02-1自交系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与生物学特征

ZK02-1自交系幼苗拱土力中等,叶鞘浅紫色,第一叶尖端为匙状,叶片紫绿色,叶片上冲;散粉期、吐丝期中等,雄穗分枝数量和长度中等,分枝与主轴夹角中等,新鲜花药黄色,花丝粉红色;成株株高1.7 m左右,穗位中等,叶片数18~19,穗上叶与茎秆夹角较大,气生根较发达,抗病性较强;果穗锥形,籽粒偏硬粒型,籽粒黄色,穗轴白色,抗倒折性较强[3]。

ZK02-1玉米自交系在河南地区出苗到成熟约为92 d,比昌7-2早3~5 d。出苗至抽雄58~60 d,抽雄至散粉1~2 d,散粉至吐丝1 d,抽丝至成熟34 d。株高中等,株型紧凑,茎基部绿色略带紫,幼苗叶片紫绿色,新鲜花药黄色,花丝绿色略带粉,雄穗中等,散粉期中等。其主要优点是:配合力高、花粉量大、抗倒性强、果穗结实性好、出籽率高。

3.2 配合力测定

2005~2006 年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进行的配合力测定试验[4],结果如表1所示,ZK02-1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超过了昌7-2,其主要原因是ZK02-1GCA的穗长、穗粗及千粒重GCA高,此外,自交系ZK02-1的株高、穗位高GCA均很低,克服了昌7-2的主要缺点,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利用价值。由此可见,ZK02-1是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

4 ZK02-1制种技术要点

自交系繁殖和制种时应选择土质肥、排水良好的有500 m以上隔离条件的田块种植[5]。ZK02-1玉米自交系繁种密度8.5万株/hm2,施足底肥,追施尿素450 kg/hm2。苗期、拔节期和抽雄期要严格去杂去劣,以保证纯度[6]。其产量可达6 750~7 500 kg/hm2。成熟时,及时晾晒降水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要及时更换原种,不能超代繁殖。ZK02-1散粉好,花粉量适中,既可做母本,也可做父本。一般父母本行比为1∶5 或 1∶6。

5 ZK02-1组配的杂交种在生产上的应用

以ZK02-1为父本组配的玉米新品种有洛玉1号、洛玉7号、洛玉8号和洛玉818,这些品种均已通过河南省级审定。通过与国内实力雄厚的种业公司进行联合,成功地实施了经营权的转让,加速了新品种的推广步伐。

5.1 洛玉 1号(ZK01-1×ZK02-1)

用郑58、中72杂交后连续自交5代选优选育成新的二环系ZK01-1,以自选系ZK01-1和ZK02-1杂交选育成洛玉1号(原名洛202),杂优模式属于“瑞德系类群×塘四平头类群”。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04005号,还通过了陕西、山西、内蒙、湖南等省(区)认定。同年被列为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性强,品质优良,制种技术简便,制种产量高,种子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洛玉1号适宜在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及内蒙、湖南种植。该品种选育成功后,及时在适应区域进行了示范推广,目前累计推广面积达100.73万hm2。“玉米新品种洛玉1号”项目也于2008年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2 洛玉 7号(LZ05-1×ZK02-1)

246在类群划分上属于兰卡斯特系统,673在类群划分上属于P群,用673和246杂交后连续自交5代选优选育新的二环系ZK04-1,自交系郑58和ZK04-1杂交后连续自交6代选优选育新的自交系LZ05-1,LZ05-1与ZK02-1杂交选育成洛玉7号(原名洛06-1),杂优模式属于“改良外杂选亚群×塘四平头群”。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好,抗逆性强,而且制种简单,易操作,制种产量高。200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09017号。该品种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重点支持,已向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申请品种保护,公告号为20090580.5。

表1 各自交系所测性状GCA相对效应值 (%)

5.3 洛玉 8号(LZ06-1×ZK02-1)

用郑58和铁7922杂交后,连续自交6代选育出优良自交系LZ06-1,以自选系LZ06-1和ZK02-1杂交选育成洛玉8号(原名洛06-2),杂优模式属于“瑞德系类群×塘四平头类群”。2009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09027号。该品种株形紧凑,品质优良,结实性好。该品种已向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申请品种保护,公告号为20090581.4。

5.4 洛玉 818(L2135×ZK02-1)

用郑58和248杂交后经连续自交选优,选育出优良自交系L2135,以自选系L2135和ZK02-1杂交选育成洛玉818(原名洛07-6),杂优模式属于“瑞德系类群×塘四平头类群”。201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12009号。该品种株形紧凑,品质优良,结实性好。

6 讨论与结论

近年来玉米易感丝黑穗病、褐斑病、锈病、弯孢菌叶斑病等病害,组配的杂交种多为紧凑型或半紧凑型。改良黄改系重点应是提高或保持配合力,提高抗倒伏性、抗病性(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茎腐、锈病等),改善籽粒颜色,并适当增加穗长。把PB类群种质优良基因导入塘四平头类群,这样既符合杂种优势模式,又有利于强优势杂交组合的组配,同时也能改良塘四平头类群材料的致命缺陷——根系不发达,抗病抗倒性差,后期早衰。可选用旅大红骨群、自330亚群、Suwan亚群、综台种选亚群等进行改良[7]。四平头杂种优势群与改良Reid群、Lancaster群、外杂选群及其他类群等都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

玉米自交系ZK02-1是一个优良的黄早四衍生系。该系配合力高,抗病性强,穗部性状好,株型紧凑,叶片挺立,灌浆速度快,中早熟,花粉量大,散粉集中,硬粒,结实性好且遗传力较高,抗旱耐瘠,抗矮花叶病等。利用黄早四衍生系选育的二环系,与我国常用的骨干系杂交,可以选育出具有一定增产潜力的杂交种,同时也能够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因库,推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发展。

[1]赵保献.河南主要优良玉米自交系利用潜力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3,(4):25-29.

[2]陈润玲,赵保献,雷晓兵,等.优良玉米自交系ZK02-2的选育及应用[J].杂粮作物,2009,(1):1-4.

[3]刘纪麟.玉米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刘来福,毛盛贤,黄远樟.作物数量遗传[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5]陈中赫,刘敬娟,贾德涛.玉米自交系铁C8605-2的选育及应用[J].中国种业,2008,(8):62-63.

[6]高伟政,张万志,徐 韶,等.玉米自交系铁0255选育研究[J].中国种业,2010,(4):63-64.

[7]苏 俊,钟占贵,张 坪,等.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和改良与基础材料创新的研究[J].玉米科学,1995,(4):16-19.

猜你喜欢

配合力自交系类群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湘沙猪配套系杂交组合肥育、胴体及肉质性状配合力测定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对季节动态的响应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
几个骨干谷子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SRAP结合SSR标记分析油菜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干旱胁迫对4份玉米自交系生理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2011年春夏季黄海和东海微型浮游动物类群组成及其摄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