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现代化的发展对策*
2012-07-10李上康
李上康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一、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发展的现状
(一)发展的现状
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与港口发展主要集中于以港口装卸与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产业。据统计,2011年,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型企业所需的几乎全部外贸原油、70%的进口铁矿石、30%的集装箱均由江苏沿江港口中转,江苏沿江货运量占整个长江干线货运量的77%。2002年以来,江苏沿江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分别高达20%、27%,2011年港口吞吐量分别占全国、长三角、长江干线港口吞吐量的13%、37%、70%以上,已有南京、苏州、南通、江阴、镇江、泰州6个亿吨大港,港口综合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数、港口吞吐量、亿吨大港数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见表1),为港口物流业的延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表1 近三年来江苏沿江港口万吨级泊位数与港口吞吐量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发展存在“集而不群,大而不强”的问题,尚处于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对江苏沿江打造长江下游重要国际海港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宏伟目标支撑力度远远不够。具体问题如下:
1.产业链较短。经营理念落后、资金实力有限、先进物流服务能力不足等因素使得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企业主营业务过分集中于港口装卸、仓储、理货、运输、船舶代理、货运代理、燃物料供应等传统物流业务,未能围绕港口主业延伸物流产业链,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在经济贸易环境不确定的形势下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许多港口物流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同时,行政区划限制也使得江苏沿江港口岸线资源和其他物流资源被人为分割,港口物流产业跨区域联动发展受限,集群规模难以扩大,集群品牌没能形成。虽然大多数港口物流园区初步实现了企业在空间布局上的集中,却没有解决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并未形成良好的集群共生网络,对港城一体化发展的支撑力度较弱。
2.创新能力较弱。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长期集中于传统物流业务,被锁定在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的低端,产生路径依赖,导致集群内企业难以向“微笑曲线”两端环节升级,加之分工和协作缺乏有效性,集群企业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度有增无减,创新难度加大;公共服务平台的配套建设滞后,已有平台服务功能不强,港口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提升产业集群创新力的支撑度明显不够;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院所不多,加上产学研结合的机制体制存在障碍,产业集群缺乏智力的持续支持,中高端港航物流人才缺口较大,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动力难以持久。
3.集群发展的环境不优。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的竞合机制未形成、诚信体系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到位、社会法制不健全等不良环境有时严重影响专业化分工的持续深化,投融资环境、创业氛围、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影响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与规模。
4.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一些企业对长江岸线深水浅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阻碍港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潜力的发挥;许多地方政府并无“环保优先”的理念与措施,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江苏沿江港口物流集群正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的严峻局面。
5.港口产业集群与港口发展的融合互动程度不够。临港工业集群与港口货运的空间衔接不紧凑、港口物流园区与临港产业规划布局欠合理、港口集疏运体系网络不完善等导致江苏沿江临港工业集群、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发展的融合互动程度较低:没有形成全球化、现代化的临港工业集群生产组织方式,临港工业集群的物流成本较高;各种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与实际要求不相称,也不利于节能减排。例如,公路货运第一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11年江苏省公路货运量14.08亿吨比上年增长14%,占全省货运量的比例由2010年的65.55%升至66.23%;而水路货运量5.40亿吨比上年增长11.3%,占全省货运量的比例由2010年的25.77%降至25.41%[1—2]。
二、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素类别
借鉴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并结合以上集群升级与港口发展的分析可知,江苏沿江港口产业集群与港口发展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两大方面,包括五大因素的影响:生产要素条件、市场需求状况、相关及支持产业、产业结构及竞争、政府支持(见表2)。
表2 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调查过程和数据处理
1.调查过程。2011年8月,研究小组先后调查了江苏南京、苏州、南通的若干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就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与受访企业家、经理、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并发放调查问卷。至今为止,笔者共收回了有效问卷187份。
2.数据处理。本调查采用打分评价方法,然后进行统计处理。具体做法为:①影响因素排序时按重要程度从低到高依次打1、2、3…n分(n为总影响因素数),完全不重要的得0分;②汇总样本企业数据,计算每一张表格的统计平均数;③按统一标准进行转换处理,分值范围为0~8分(具体处理过程略)。
(三)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问卷调查发现,受访者普遍认为高级生产要素条件是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升级的首要影响因素。影响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升级与港口现代化的具体要素分析如下:
1.生产要素条件。调查分析表明,受访者公认人才与软环境对于集群升级的相对重要性,都意识到只有建立在高级要素基础上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才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而初级生产要素对集群升级相对不太重要。
2.市场需求状况。调查分析表明,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企业普遍重视市场开发,但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严重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
3.相关及支持产业。调查分析表明,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有向“微笑曲线”两端升级的强烈愿望,也表明港口物流还有巨大的转型升级空间。
4.产业结构与竞争环境。调查分析表明,江苏沿江港口集群渴望集群品牌与国际化经营,但专业化协作不足,而同业竞争度较大,龙头企业带动力不突出。
5.政府支持。调查分析表明,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发展的升级还需要更多的制度创新与支持,企业对政府投资、政策导向、税收、港城产业规划布局、港口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规划建设比较看重,而政府在土地供应方面日趋紧张。
三、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现代化的路径与对策
(一)创新驱动,构建创新型港口物流产业集群
1.升级集群网络。其目标是将现在的集群网络升级为富有开放性、本地化、动态性、系统性的创新型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网络。要将核心网络由分工合作关系优化升级为协同创新关系,加强核心网络与辅助网络之间的互动,搭建整体创新平台;突出行业协会、劳动力培训与教育机构的发展[3]。同时,将外围支持网络由“地方网络”优化升级嵌入“全球网络”,改善环境吸引中高端国际化人才作为创新之源,重点借鉴新加坡港口物流创新系统设计与实施的经验,产学研结合强力推进集群网络转型升级。
2.挖掘优势,转型创新。要放大产业集群的优化效应,扶持产业集群公共平台建设,推进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整合,做强企业集团,扶持中小企业。以区域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江苏沿江港口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针对产业集群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低端竞争激烈的现状,相关部门应在集群品牌建设和市场信息、投资融资、技术服务等公共平台建设上多努力。
(二)改善产业环境,加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要素集聚
1.制度改革,促进资源集聚。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供给与综合基础设施保障。消除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聚集的制度壁垒,一是提出创新型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和路径,通过规划来引导企业集聚和创新的方向;二是及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企业家、技术与管理创新资源向港口物流与临港工业集群流动,鼓励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激发企业家、创新人才的积极性,规范各行为主体的创新行为;三是解决企业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过于繁琐的问题,降低各项收费标准,为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开放包容,塑造良好环境。以国际化的视野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着力改善企业投融资环境;强化体制环境建设,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健全市场竞争的规则和制度;多渠道全方位提升国民素质,塑造自由宽松、富有吸引力的人文环境;注重引导,培育竞争合作、鼓励创业、容忍失败、自由交流的创新氛围;依法办事,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相应发展中介机构,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塑造港口物流产业区声誉;开展国际物流展览活动,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三)“软硬兼施”,推动港口现代化进程
在技术改造老港区和继续扩大港口先进设施规模的基础上,配套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提高集疏运效率;优先双向推进南京港、江阴港与泰州港、苏州港与南通港的“智慧港口”建设,按照精益化、敏捷化、柔性化的要求,加大与交通管理、报关、报检、理货、铁路部门的协作力度,优化口岸环境,丰富港口的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向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服满意度。
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大力提升港口作业效率,推动港口由区域大港向世界强港转型;通过资源整合与业务调整,提高盈利水平,由数量型港口向效益型港口转型;实行多元化经营,由主业驱动向产业驱动转型;主动决策,垂直嵌入全球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从码头运营商向全球供应链运营商转型;通过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塑造、绩效管理等多种方式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提高港口营运管理水平;树立竞合发展理念与国际化经营理念,强化市场经营理念,把握国际港口发展规律与趋势,提高港口经营战略规划与管理水平,扩大业务范围。
(四)抓住关键,多途径增强产业集群与港口发展的融合互动
可从以下方面增强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临港工业集群与港口发展的融合互动程度:
1.以港航联动发展为抓手实现江苏沿江与沿海一体化发展。港航联动发展可以促进供应链的敏捷化、柔性化与一体化,为临港工业集群节约港口物流成本和增加效益。可借鉴荷兰开发莱茵河的经验,利用江苏长江以北密集的内河航道将长江北岸河港与沿海港口相连接,组成“江海协作港口群”,并与苏南港口错位发展。为了整合港口资源,首要的是加大政府在投资、政策导向、税收、港城产业规划布局、港口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规划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产业集群为纽带彻底解决江苏沿江港口的恶性竞争问题,实现竞合发展;其次是进行大规模内河港口与航道建设,将江海港口间的联系航道深水化与数字化,同时大力推行船型标准化、安保与应急体系建设。
2.以港口物流为纽带,推进临港工业集群与港口发展的融合互动。全球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港航物流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需要跨国供应链支持的全球化客户正在强化港口物流的支持活动,临港工业集群转型升级对港口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港口的地位作用正从功能开发转向资源配置,柔性港口已成发展的趋势[4]。借鉴日本“三湾一海”产业带经验推行现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江苏沿江临港工业集群与港口发展,需要以港口物流便捷的接口为其融合互动提供良好的衔接,以顺畅的沟通为其提供货物、信息等方面的系统实时交互,以持续的变革为其提供协同创新的链状经济效应,以集成、整合、增值服务、竞合发展等理念为其共同路径取向奠定思想基础,以客户需求导向、供应链管理方案、柔性化物流服务、客户供应渠道(供应商)整合、先进物流信息系统等为其协调发展提供联动的纽带。
(五)优化运输结构,完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
国外先进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临港工业集群都有完善的港口集疏运系统与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特别是鹿特丹与安特卫普,五种基本运输方式均衡发展,合理布局,分工明确,深达欧洲内陆,其综合运输体系有力地支撑了港口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升级,构成了港口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必备要素。相比之下,江苏沿江港口产业集群的综合运输体系支撑明显不足,各种运输方式的布局不完善,比例不协调,各运输方式间的竞争仍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导致沿江港口产业集群的整体物流成本偏高,从而削弱了竞争优势。因此,要大力改善运输结构,提高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水路、铁路、管道运输的比重,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从而构建与沿江港口产业集群和港口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
(六)加速产业链条化,并从“嵌入全球价值链”转为“选择全球价值链”
加强集群企业间有效的纵向整合,使价值链降低成本或增加收益,从而形成“链状经济”效应;大力发展产业配套,同时沿着价值链不断升级至“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将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链基于先进信息技术延伸至综合物流服务方案设计、港口物流设备与软件研发、全球供应链营销等业务环节,使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实现价值链的升级。在整合与延伸产业链提升竞争力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可以适时选择嵌入和参与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全球价值链。
(七)集聚人才,将要素水平从初级要素提升到高级要素
只有获得基于高级要素的动态比较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顺利实现产业升级。这就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为高端人才是创新之源,是产业集群升级至高端的根本条件。要实现产业升级,无论是向“微笑曲线”左边开拓研发设计,还是向右经营品牌,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能够胜任的人才,因此必须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可以通过改善生活环境与创业环境,采取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利用“外脑”等途径吸引并留用优秀人才。
[1]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2010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新华日报,2011-02-23.
[2]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2011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新华日报,2012-02-24.
[3]孙鹏.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升级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张婕姝,真虹,李建丽,等.基于供应链思想的第四代港口概念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9,(5):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