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支付用户明年将破三千万主推13.56MHz的SIMpass方案
2012-07-10黄海峰
本刊记者 | 黄海峰
“天翼支付公司预计明年在重点城市发展用户3000万,发展商户10000家以上。”
“中国电信将以13.56MHz标准作为移动支付业务发展重点。”在12月6日由中国通信学会举办的“2012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上,中国电信公共客户部副总经理付光明表示。
据了解,在近场支付的方式选择上,SIM卡全卡方案和NFC方案一直存在争议。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集团几经周折,选择了NFC-SWP手机模式。而中国电信则选择了SIMpass方案,并在南方各省推出了校企一卡通和公交一卡通等业务。
“近期,中国电信还推出了翼支付加油卡,用户可用手机付加油费用。”天翼电子商务公司(以下称天翼支付公司)总经理高宏亮在接受《通信世界》采访时表示,中国电信翼支付加油业务与中石油、中石化、壳牌等企业合作,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刷手机加油业务,覆盖全国18省112个地市,累计发展加油网点1449家,目前已有100余万用户。
以SIMpass撬动NFC市场蛋糕
移动支付产业“蛋糕”潜力巨大。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执行会长、国家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组长张琪表示,2010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202亿美元,到2014年将发展为3850亿美元,预计到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以NFC为主增长最为强劲,将达到1800亿美元,占总量的18%。
针对这块“蛋糕”,业界推出了SIMpass、NFC等不同方案。据业内人士介绍,从近场支付SIMpass与NFC两种方式阵营对比情况看,SIMpass显得势单力薄,只有一些芯片类同行的支持,但其技术能力已能满足目前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需求,且成本较低。NFC的许多解决方案是基于手机的,即把安全控制等功能置于手机之中,这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在目前却有一系列问题,如业务部署的成本相对较高、用户规模发展缓慢等。
对此,高宏亮表示,从通信业务发展的规律看,一般都是低成本、较安全的方案首先得到应用,当市场逐渐被培养起来后,成熟的高级别、多功能的方案才可以规模应用。
>> 成立一年以来,天翼支付公司支付业务逐渐丰富。
“用户要求便利的移动支付业务,当下SIMpass比NFC方案更适合市场需求。”在高宏亮看来,移动支付应用对手机有强烈的依赖性,NFC手机断电、手机被盗、手机更换等都将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同时,如果NFC手机出现安全问题,这个责任到底归属于终端厂商,还是运营商或银行很难界定。”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如想短期内快速部署移动支付业务,并且不用投入巨大资金,可考虑选择SIMpass方案。
“时间不等人,你不做别人也会做。”高宏亮表示,运营商做移动支付具备移动用户基数大、作为国企可信度高等多方面优势,但是如果不努力发展市场,肯定会被互联网企业超越。“所以,在NFC发展不成熟的情况下,中国电信认为选择SIMpass方案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据了解,由于选择了SIMpass方案,中国电信在各地移动支付市场上更占优势。“事实上,部分市场形势比较严峻的省分公司,都断然选择了SIM全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与当地的中国电信一较高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正在加快NFC手机的发展速度:中国移动计划2013年采购1000万部NFC手机,而中国联通则要求3500块钱以上的定制机全部内置NFC功能。
在谈及中国电信NFC方案的未来发展时,高宏亮表示,中国电信将积极跟进NFC产业的发展,与产业链各方合作共赢。“当时机合适时,我们会在NFC手机方面开展更多工作。”
过半交易额来自对公用户
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国电信重点覆盖校园、企业、公交、加油等多个场景,各类移动支付用户总量达到1000万。具体而言,中国电信在校园和企业方面,拥有700万移动支付用户;在公交应用方面,有150万用户;在加油卡方面,用户达到100余万户;银行卡服务则有40余万户。
高宏亮表示,天翼支付公司定位为“金融、电信、互联网”企业,除了移动支付,还负责集约经营中国电信全集团支付业务,业务范围涵盖线上/线下、远程/近场、固定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积分支付等领域。
对于目前的业绩,高宏亮介绍,预计2012年全年累计交易额达到536亿元,同比增长2.33倍,用户数达到1400万户,同比增长8.79倍。
“天翼支付公司预计明年在重点城市发展用户3000万,发展商户10000家以上。”高宏亮还表示,目前,公司一半以上交易额来自对公用户,其中中国电信自身业务占据很大一部分。
“服务好政企客户是天翼支付公司的使命和责任,而在个人用户方面也不能落后。”谈及天翼支付公司重点发展领域,高宏亮介绍,天翼支付公司目前重点做三件事情,一是节约内部成本,二是做好电信网厅等传统业务,三是拓展移动支付市场。
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