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网间互联互通格局期待新突破
2012-07-10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孙颖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 | 孙颖
随着云计算基础设施向富能源、高纬度地区转移,未来IT产业链将出现区域性变迁,互联网流量格局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这将对互联网网间互联互通提出新的要求。
>> 在西部信息中心,如果仍采取传统的骨干网架构,则将存在严重的流量绕转情况。
目前,工信部“宽带提速”工程进展得如火如荼,“宽带中国”战略亦呼之欲出。到2015年,我国固定宽带用户将超过2.7亿户,城市和农村家庭接入能力基本将达到20Mbit/s和4Mbit/s以上。根据宽带接入目标估算,到“十二五”期末,互联网骨干总带宽将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0倍,与之相对应的是,网间互通流量需求也将大幅度增加。
互联网网间互联互通一直是制约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各运营商骨干网网间质量大多达不到工信部网间通信质量的标准要求,网间链路拥塞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信源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云计算“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完成,西部地区云计算产业将受政策推动发展迅速,未来几年我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将呈现总体向富能源、高纬度地区转移的趋势,从而带动全IT产业链的区域变迁,我国互联网流量的格局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亟需新增骨干直联点
自2001年进行互联互通建设以来,我国8家骨干互联单位(含铁通)的骨干网间互联方式一直以直联为主、交换中心为辅,在京、沪、穗三地建有骨干直联点和国家级交换中心。随着互联网流量规模的革命性发展,此格局已不能适应新的网间流量疏导需求,互联网网间架构调整迫在眉睫。
这一紧迫性首先体现在网间架构调整亟需新增骨干直联节点上。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由于仅有京、沪、穗三个直联点,数量较少,每个直联点疏导流量的区域范围过大,大部分网间互通流量需要通过远距离传输疏通,网间互通流量绕转现象突出,一方面,各骨干网的带宽、服务器、路由器等资源都得不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传输原因造成的时延增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通信质量。通过互联网监测平台监测发现,电信、联通西部省份网间互通时延超过电信、联通网间访问平均时延的25%。在西部增加骨干直联点,可以减少西部上千公里的流量绕转,有效提升西部地区的用户访问质量。
笔者建议近期选取运营商互联网骨干网核心节点所在城市建设骨干直联。选取骨干核心节点,便于提高网络流量疏导效率。重点可考虑西北及北方城市,以弥补该区域互联节点的缺乏,并缓解流量绕转严重的现状。根据各骨干网网络结构,成都、西安、沈阳大致符合上述条件。未来随着云计算等产业的发展壮大,高能源地区将吸引大数据计算规模发展,当地流量将呈爆发式增长,内蒙古、新疆等云计算热门地区也可以成为未来建设骨干直联节点的重点考虑地区。
建设本地直联及区域交换中心
“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网间互通流量增长,中、西、东北部地区互联网发展迅速,网间互联需求明显提升。就近过网、区域内过网成为发展中的强烈诉求。同时,在一些经济强省,部分城域网间互通流量需求已经达到某些省份的网间互通需求,因此可考虑采取特殊的发展措施,适度新增本地直联与区域交换中心,合理有效疏导区域内流量。
本地直联以及区域交换中心的建设可以为地方互联网创新产业和发展提供高质量通信平台,为网络视频、动漫等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流量分发渠道,助力地方打造良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吸引互联网企业落户,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美国是全球建立交换中心最早的国家。早在1991年就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商业性互联网交换中心。发展至今,美国交换中心已多达84个,如Equinix、PAIX、Telx等大型交换中心在美国多个地点都设有交换节点,实现本地流量的疏导,中小ISP之间通过交换中心进行互联互通。欧洲中小型互联网运营商较多,互联互通主要通过交换中心方式进行。欧洲各国共有133个交换中心,其中成员数量超过100个的大型交换中心有20个。此外,欧洲公益性交换中心发展较好,例如阿姆斯特丹交换中心和伦敦交换中心都是成员数量超过400个的大型公益性交换中心,Facebook、Akamai等互联网公司以及CDN公司都是其成员。欧美各国交换中心的良好发展帮助其分流了大量的网间互联互通流量,降低了骨干网的流量压力,骨干网的网络质量相应较好。
我国正处于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时期,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达人民币1091.9亿元,同比上升64.4%,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除了屈指可数的大型企业外,更多的互联网中小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需要产业政策的扶持。由于网间互通障碍,目前还存在互联网企业为保障用户访问性能而不得不进行多运营商网络连接的情况。将互联网企业纳入区域交换中心,实现互联网企业与运营商以及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流量疏导,将帮助中小互联网企业有效缩减多方网络接入的生产成本。
笔者建议前期选取两三个互联网产业发展良好的城市进行本地直联和区域交换中心的试点,并根据不同流量特性开展不同方式的试点。例如,在用户较多的地区进行本地直联试点,在信源较多的城市进行区域交换中心的试点;远期再根据试点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优化调整互联架构。
配套政策亦需同步
我国骨干互联单位间的高额结算费用也是阻碍中小骨干互联单位网间扩容积极性的首要原因。在网间互联互通架构调整的同时,应配合出台网间结算指导价格下调政策,探索骨干网互联单位间穿透互联模式,严格依据网间互通质量监督运营商网间扩容。将我国互联网网间建成骨干直联、本地互联分层次的网间互联架构,形成网间双边、多边互联,对等、穿透多种流量疏导模式,实现网间流量的就近便捷疏导,多项举措并进,而这必将大幅度提升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