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测试方法》可规范中小运营商仍难监控用户感知速率
2012-07-10邬雪艳
本刊记者 | 邬雪艳
工信部在推进接入速率不“掺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促进运营商科学规划网络建设、消除网内速率瓶颈的同时,加强网络互联互通管理和监控。
面对我国宽带市场实际接入速率和标称速率的差异,4月16日,工信部发布了由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和三大运营商等参与起草的《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测试方法》(以下简称《方法》),并进行公示。《方法》规定了宽带接入速率的定义、测试设备要求、基准测试方法、替代测试方式及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适用于对宽带接入服务商提供给家庭固定宽带用户的接入速率进行测试,不适用于企业专线接入的情况。
可防止人为限速
在该《方法》中,定义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是指从宽带接入服务提供商的宽带业务接入点BRAS到用户终端这一段链路上的信息传送速率,一般以kbit/s或Mbit/s为单位。而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测试主要是针对网络下行方向进行,即从网络侧到用户侧方向。
有运营商内部人士透露,若按此《方法》测试,目前三大运营商的网络情况均能达到此标准,因此,《方法》对三大运营商并没有过多的限制。
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沈璞表示,此《方法》真正规范的应是像方正宽带、长城宽带等中小宽带运营商。
据悉,这类中小宽带运营商从三大运营商那里购买的宽带其实都是同一速率,但他们通常通过人为限速来进行市场区隔,通过更改后台数值,提供诸如2M、4M等不同速率的宽带。对这种并非由于技术标准造成的宽带质量差异,《方法》能进行有效监控。
仅能测试20%的管道情况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此指出,一般情况下宽带用户的上网速率可以分为接入速率和感知速率。其中接入速率是指运营商为用户划定的宽带上网速率,即《方法》中定义并测试的部分,也就是通俗意义上说的2M、4M宽带;而用户感知速率则是用户实际使用互联网时的速率,如用户下载软件、音乐时电脑显示的速率。在网络性能一切良好的情况下,2M宽带的下载速率可超过200 kbit/s,但实际使用时,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通常难以达到这种速率。因为内容从来源传递到用户终端需经过多道环节,从BRAS到用户终端只是整个互联网访问链路的一小部分,只占了整个网络链路的20%左右,更多的网络情况并不能被检测到,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传送速度变慢,因此,就算按《方法》测试出网络状况优良,用户感知速率也不一定就好。
所以,《方法》也特别指出,接入网只是网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宽带接入速率并不等同于用户使用网络业务(如观看视频、下载文件等)时体验到的实际速率,即用户终端到业务服务器之间的速率。
提升客户感知率仍需加强互联互通
据了解,客户感知速率与运营商标称速率之间的差异在全球运营商来说都无法保持同步,这并非是因某个运营商的主观因素限制,而是由许多客观因素和技术原因所造成。但也有数据表明,我国的固定宽带覆盖率虽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但在下载速率上却要远远落后其它国家。那么影响我国固定宽带客户感知速率的瓶颈究竟在哪里呢?
有业内人士表示,互联互通就是目前影响客户感知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各运营商宽带网络之间不能做到有效互联互通,若一家宽带网络的用户访问的网站主机在是另一家运营商网络上,那么访问就会变慢。同时,P2P的泛滥,也给运营商城域网、省干网的出口也带来了很大压力。
因此,工信部在推进接入速率不“掺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促进运营商科学规划网络建设、消除网内速率瓶颈的同时,加强网络互联互通管理和监控,特别是促进各运营商在互联网内容方面的互联互通。
另外,网络技术原因也是影响我国固定宽带感知速率的原因之一。据了解,在西欧和北美地区,基于Cable的宽带在固定宽带中占比较高,而这种技术标准的宽带理论速度远超基于电话线路的DSL,但目前我国Cable宽带还远未发展起来。同时,我国的FTTx也进展缓慢,发展远落后于日韩欧美等国。
据工信部公告,除了《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测试方法》,工信部还将发布包括《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测试平台检验方法》、《移动宽带接入服务质量测试方法》、《互联网网间业务质量监测系统测试方法》、《互联网业务服务质量测试方法》在内的一系列《宽带网络服务质量及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