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的高效组织管理
2012-07-09李娟娟
李娟娟
摘要:教学是学校开展的主要活动,而大学课堂的组织是教学实施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大学课堂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管理随意,授课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针对课堂组织过程所涉及的教师、学生和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效的课堂组织管理方法。
关键词:大学课堂课堂组织课堂改革
大学课堂是教学展开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学分也是通过大学课堂来完成的。因此大学课堂的组织及管理是大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课堂的组织管理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施的,但与学生的自身的意愿与主观思想也是密切相关的,同时受到社会、学校的教学气氛和班级的学习风气的影响,以上三种因素对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三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高效的大学课堂组织管理方法。
一、 提出大学课堂中的问题
大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层层选拔后,进入了大学校园,由于自身数十载的辛苦付出,有些学生会出现思想松懈的情况,认为进入大学后可以放松学业;有些学生是为了家长在“读书”;这些学生由于主观思想的麻痹在课堂中会出现精神涣散,心不在焉,有甚者经常出现迟到、旷课等情况[1]。由于教师是课堂的主要引导者,因此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或是授课方法单一,或是不关心学生,或是不注视教学工作,都将直接影响课堂的高效组织。
二、分析大学课堂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在大学校园中,课堂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是在校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课堂的组织管理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大学课堂的教学因多种原因出现了空前的困难与挑战:
1.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邓水平曾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角色极其重要。但是,随着大学的扩招,许多学校出现了生师比例的不平衡,特别是在非公办学校这种现象较为突出。因此在教师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就出现了缺乏教学经验的应届本科生和本读研究生担任相关课程的主讲教师,其难保证课堂的高效完成;其次有些教师因为缺少与学生交流沟通,只顾按授课计划自说课,而不关心学生的想法;或是因为受到经济的诱惑,将工作重心从教学中转移到一味追求金钱利益;或是因教学工作量大而教学方法单一缺少激情,还有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等。教师因诸多的投入不足会严重影响到课堂的高效实施。
2. 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者,是课堂进行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学生的态度对课堂的组织有直接的影响。目前,大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找原因请假、旷课等现象比较频繁,课堂教学状况令人担忧,导致大学课堂的实施效果很不理想。
3. 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让在校的大学生不容乐观,但是要想找一份好的工作,没有文凭又是不行,因此不少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就不再是单纯的自主学习,而是强制无耐的被动接受教育。如果说学生入学前的思想是受国家环境的影响,而进入大学后学校和班级的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心理是再一次洗礼。因此外界环境对课堂的组织管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高效的课堂组织管理途径
针对大学课堂组织过程中所涉及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教师的改进方法
教师担当着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教育学生,使学生拥有健康的思想,高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课前的悉心备课,然后进行课堂的组织授课,为了不断提高自己还要进行课后的反思。下面主要介绍教师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工作。
1. 课堂前的备课
第一,备课要先备教材。对教材内容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在完全消化教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科学和系统的讲授给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主要从重点、难点等用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安排学生学习。讲授知识是教学成功的开端,不可小视。要抓点带面,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和教学的相关内容。当然,若出现某些课程的教材选取不当时,教师必须具有处理教材的能力。
第二,备课要备学生。教师要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等个人差异,然后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内容和组织形式,只有将教材内容的深入钻研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预见,比如哪些内容学生容易接受,哪些内容难于理解,哪些内容该详讲,哪些内容要略讲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效果。
2. 课堂中的授课
讲授要取得好的效果要先对所讲内容进行有效处理,授课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背”内容,而是有艺术的“讲”。真正有艺术的授课需要以下的要领:
(1)要讲准、讲清、讲精、讲透、讲活。讲准即对大纲中要求的知识一定要理解准确,不能出错,也不可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否则不仅学生不理解你所讲的知识,同时有损教师形象;讲清即要求教师要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讲精即要求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提炼后,讲重点;讲透即教师所授内容学生能完全理解、印象深刻;讲活即要求教师对所授内容能融会贯通,学生能灵活掌握应用。
(2)力求研讨和启发。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将“讲”与研讨和启发相结合,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后用于实践,教师给以正确的引导和激发。注意在研讨过程中,若教师来回巡视了解研讨结果,会影响学生正常投入研讨,使学生将注意力从研讨过程转移止教师是否马上到他们身边的过程,当教师来到他们身边时,学生会虚假的讨论而给出教师期望的结果。因此要避免此情景的出现。
(3)即教书又育人。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性情陶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4)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面对学生,语言要有条理、简单明了,结构严密;语速要适中,不要太快或太慢。通过眼神、目光和手势等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板书是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板书要突出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思考,同时能帮助学生理清教材内容。板书要精心设计,做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3. 课堂后的反思
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加上反思[2]。讲授后对所教内容、课堂板书、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等进行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怎样处理:比如什么地方做的成功,什么地方做的失败,对做的成功的方面要贵在坚持,对做的不好的地方要考虑如何改进等。在课后还可以和其他教师共同进行讨论,吸取同事的优点或精华,摒弃自身的缺点。
(二)学生的改进
课堂的高效组织与管理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因此学生的改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工作。首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其次要抽出时间多和学生沟通,要建立教师和学生间的互信,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不要产生偏爱或是冷漠某些学生的感情色彩。使学生从被动强迫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自觉的热爱学习。
(三)环境的改善
本文所提到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要从国家的宏观进行调控。而进入大学后的校园环境主要靠学校的管理机构进行完善,校园环境对学生及课堂的组织影响很直观,当不爱学习的学生进行大学后,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在学习时,他将随时间的推移最终扭转思想。反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出现最初爱学习的同学变得不爱学习。班级的学习氛围受到社会及学校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解释应该最为恰当。
本文通过先提出了大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最后从影响它的3个方面的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其中教师是最主要的因素。(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唐晓鸣.大学课堂失范现象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会科学版),2008,36(4)
[2]Posner .G,J. Field. Experience:Method of Reflective Teaching[M]. New York:Longman,19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