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
2012-07-09邝海熊建强何世安
邝海 熊建强 何世安
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在高职教学中已引起普遍关注,其积极作用也获得广泛共识,但在广度及深度上存有不足,在应用中也有误区和缺陷。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化研究,创新思维,扬长避短,不断丰富和完善项目教学法,对改进和提升高职教育水平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教学法 研究 应用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民经济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成绩举世瞩目。随着市场化、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业对质量和精度要求愈来愈高,而当前受过良好职业教育、具备较好操作技能的一线工人及技师严重缺乏,职业院校中培养的具有熟练操作技能、能直接上岗的优秀技术工人较少,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对称。据预测,我国2015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比2009年增加近1900万人, 2020年增加3290万人(不含存量缺口93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在2009年底2631万人的基础上将分别增加约540万人和990万人(不含存量缺口440万人)。
围绕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教育重在系统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行业的需求,这是高职院校的使命,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法和相关政策的规定。当前,高级技工短缺,技工整体素质偏低,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与未来需求也极不协调,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场所,高职教育应进行深刻反思。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对于高职教育工作者而言,理所当然,势在必然,义不容辞。
作为典型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契合了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也因此受到广大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笔者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文献检索显示,截止到2012年4月6日,直接以项目教学法为标题内容文献分别有3074篇和4474篇,其中2007~2011年累计有2885篇和4322篇,分别占到总数的94%和97%,而且这五年来也是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二、教学环节
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更多地注重书本知识灌输,而项目教学法则以职业任务为中心,注重操作技能的锻炼,强调教学互动和工作技能的提升,教师与学生由过去的点对面的课堂教学转换成点对点的指导、引导和协调。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是教学环节的设计与项目的选取。结合有关研究,笔者认为,教学环节包括三个阶段六个步骤。
第一阶段为确立目标阶段,根据职务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为项目实施阶段,大致按照PDCA法则划分为收集信息、项目选取、项目计划、项目实施、反馈修正和检验总结六个步骤。学生负责信息收集、制定计划、完成任务、反馈和修正、检验总结等各步骤具体工作,教师负责组织、引导、指导、检验等工作。
第三阶段为项目评价阶段,主要对实施阶段的后四个步骤及学生工作行为、态度、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教学优点
项目教学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高职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教师均受益匪浅。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具有显著特点和优势。
1.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职业综合能力。
(1)学习兴趣明显提高。项目教学法从真实、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工作项目入手,目标、任务明确,教学与实践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起学习兴趣及参与热情,增强了成就感和创新激情。
(2)主动学习能力增强。项目教学法以学生、项目、职业实践为中心,学生掌握主动权,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针对实践中碰到的种种问题,会积极主动搜集资料或咨询、请教老师寻求答案。
(3)社会实践机会增加。项目教学法以职业、工作任务为主线,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调研或与企业、社区和家庭联合等多形式、途径完成,获得更多了解社会、职业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更好地适应职业要求,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
(4)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培养。项目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和困难,但问题就是机会,遇到问题越多,越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常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体验学习,展开讨论,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2. 融洽了师生关系,提升了教学素质和水平
(1)教学与科研能力得到提高。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挑战,一方面要求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有丰富的实践指导能力。通过项目教学实践,为教师岗位胜任提供了锻炼机会,在引导、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推动自身理论与科研水平的提升,在项目组织、协调、示范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项目开发与管理经验。
(2)教学互动使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以项目为载体,教师更多地像朋友像长辈一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像咨询者一样提供信息,像裁判员一样给出专家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成长,师生关系也自然变得更融洽。
以任务为主线贯穿项目教学法的全过程,除了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相长外,对于促进和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也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在师资力量上,更注重教师的高管理能力、高教学水平、高实践水平。其次,基础设施建设上,推动实验实训基地的配套建设。再次,在学校管理上,促成整套适应项目教学法的管理体系的构建。同时,也为学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遇。
四、结语
如庖丁手中那把锋利的刀是有效解牛的手段或工具一样,方法是达成目标的手段,但前提是要“顺天理”,遵循客观规律,顺势而为,才可事半功倍。在当前高职技能人才培养供不应求的状况下,项目教学法正契合了高职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在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和水平方面也已获得普遍认同,但也出现盲目夸大其适用性,脱离教学实际的现象,加上本身存在局限性,使学生知识获取缺乏系统性,由于参与程度的差异使学生锻炼不充分以及项目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等,也给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带来负面压力。为了更好地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作用,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充分调动职业教育者的创造能动性,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多种教学方法互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1-7-6.
[2]任春红.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3]许德良.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机床电器与PLC课的教学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06) .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编号:JXJG-11-61-2);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改课题(编号:YGJG-10-S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