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2-07-09刘永清
刘永清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及网络资源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含量,开辟新的学习途径,21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和发展是目前流行的趋势,网络在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因无法抵挡网络的诱惑而沉迷于网络中,并由此改变了自身的价值观及认识观。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教育模式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变革与创新。本文从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制度入手,对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讨。
网络环境 大学生 思想政治
当今社会,网络的在迅速发展与普及,网络化的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的主力军。网络正在使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转变,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网络丰富的信息及网络的虚拟性、多样性等特点,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他们拥有享用不尽的网络资源。有益于大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个性潜能的发展,网络同时又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着众多的消极影响,这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面临着严峻考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明确认识网络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机遇,探索适应网络时代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完善,正确合理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不断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努力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分析
1.网络化减弱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不是真实存在的,大学生可以体验许多现实环境中无法体验的现象,但大学生会失去许多真实感情。在当今社会里,大学生交友的轻而易举会让大学生觉得朋友和友谊似乎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就算失去网友后,大学生也不会感到难过。网络虚拟空间使得进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往往产生道德缺失的意识和行为。
2.网络信息的实效性和快捷性阻碍了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迅速普及,网络所具有的容载信息量巨大、传播速度极其迅速的特点,使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查阅迅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并且网络具有高度发达的声像图形并茂的知识资料,这种高度图像化、形象化的资料取得的学习方式就会导致大学生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可视性理解代替以往的理性思考,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自我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削弱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大学生遇到问题不是通过自身的探索,研究找寻问题的出路,只是借助于网络信息的时效性与快捷性,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3.网络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倾向,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是在大学时期,网络信息的多元性会破坏大学生已经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不断点击各种精美的歌颂西方的信息时,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优势感会侵蚀大学生的思想,从而影响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网络的自由性特点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忽视现实世界的约束力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的滥用。
4.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由于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在众多的信息中,包含了对大学生有用的知识信息,大学生通过快捷掌握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便捷学习。但同时在信息中也有对大学生成长有害的事物,如消极游戏、网络诈骗等,大学生不能自律,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使用户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交友的轻而易举会让大学生觉得朋友和友谊似乎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于是当现有的网友失去后,大学生也就不会感到难过。不必担心因泄密而失去什么,自身利益也不会受到损害。这些优势吸引着大学生,也腐蚀了他们的心,不能自拔,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网络素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网络技术的认识不够,因此,高校也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素质的培养,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把网络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深入、更有成效。这些技术将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给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发展带来有利影响。
2.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网络环境,要改进教学方式。网络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手段,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网络突破了传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单一的形式,教育者使用单一方法将思想政治理论灌输给大学生,在课堂的时间里,大学生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微乎其微,课堂上缺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网络数字化、多媒体方式使计算机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网络环境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便利,能够增加教学的主动性,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
3.高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思想教育活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建立相关主题网站,把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作为网站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宣传积极有益的信息,充实网站。同时投入人力物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结合社会问题、政治形势以专题形式推出,以评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互动,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高校要完善网络管理体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和创建者。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的教育,使其具备网络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高校要教育大学生遵守网上行为规范,控制自己的行为,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现象和行为,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民,并自觉维护网络秩序。目前,网络管理体制也不健全。因此,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在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5.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疏导。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会让大学生的精神得到一时的寄托,从而形成网络依赖症。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成为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高校要帮助大学生转变观念,让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重要性,高校要通过与大学生谈话,掌握他们存在的心理,帮助他们找到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他们解除心理负担。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
1.网络的资源共享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的信息有限,网络的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网络可以在同一时间向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大学生便于对这些信息进行浏览、查阅。通过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部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信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
2.网络的多媒体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网络媒体通过非线性方式作用于人,调动人的学习过程,激发人强烈的情感因素,从而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网络语言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等特点,可为人们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从而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3.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家庭、以及其他领域都被网络的超时空性打破了。借助资源共享以及网上讨论和交流,使得高校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开放性的教育空间,进一步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的交流渠道,缓解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遇到的沟通不畅这一难题。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开了新局面,提供了新载体。扩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4.网络的虚拟性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局域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大学生思想上、情绪上出现起伏,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有发生。这类情况,大学生一般寻求现实的帮助,但现在,他们在寻求现实帮助的同时,还借助网络将自己的困惑表达出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与大学生在网上沟通,为大学生释疑解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教育者可以及时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效性。
四、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必须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根据网络的特点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泽宇.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高教研究,2000,(18):20.
[2]史敏.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探索与交流,2005,(27):56-57.
[3]王汝锋.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微[J].电化教育研究,2007,(6):42-44.
[4]吕晓南,马昌威.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71.
[5]杜世文.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53-55.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