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本科生导师制指导目标的分解

2012-07-09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摘要] 在校大学本科生素质的多层次化,使得培养学术型人才的目标难以一蹴而就。为适应本科生导师制中难以改变的师生比过高的问题,成长导师应遵循本科生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依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对成长指导目标进行分解,以指导学生逐步成为高级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指导目标分解

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近年来在大学推广的一种新的培养制度,其内涵是以本科生的个性为基础,由成长导师引导其发展,培养其学术研究能力。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成功中可以看出这种制度在培养高级人才时发挥出巨大作用。但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对象发生了极大变化,我国的本科生录取率在2005年就达到60%,2010年超过70%[1],这意味着高考录取学生呈现出明显非精英化的特点。由于入学本科生的学术研究基础有着明显的高低之别,导师制“从精英培养精英”的模式必须转向“从大众中培养精英”的模式,完善学生人格和培养其科学研究的良好习惯,就成为本科生导师制的新内容。这也意味着培养学术研究能力的最终目标应当分解为几个阶段来实现。本文笔者试以西北政法大学侦查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为例来进行阐释。

成长指导过程中导师和学生间存在的突出问题

西北政法大学侦查学专业是公安学中以刑事侦查活动及其规律、侦查制度和侦查理论为研究对象,集理论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从2011年起西北政法大学侦查学专业为本科生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限于任课教师数量有限,每名任课教师指导学生20名左右。一年多的实践表明,导师制对高年级同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面对低年级同学,导师制出现了许多问题,典型的问题有:

1.指导老师不清楚低年级学生存在什么问题。指导老师都是专业课任课教师,同本专业学生接触基本上是通过课堂上课,专业课大多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低年级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客观上接触机会少,相互不了解。

2.学生没有主动和指导老师见面的思想。大一、大二的学生学习任务不重,多会在班级辅导员组织下参加学校活动,这和高中阶段的生活学习模式相同。卸去了高考的压力,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很愉快,自己安排足矣,和导师有无交流均可。

3.少数的学生因为性格极端或者认识的偏差,需要导师指导而得不到指导。比如有的学生过于内向、兴趣爱好少,无法和周围同学交流,时间长了就可能做出极端的行为。有的学生本身入学基础就比较差,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一两个学期下来,有些就有挂科现象,之后又有了不能毕业的负担,整日萎靡颓废。

4.对于学生出现逃课、厌学思想,导师无法有效矫正。侦查学专业本科教学内容偏重于文科,学习过程以理论讲解辅助实验、实训、假期实践的方式完成。有些学生认为当警察身体好能冲能杀就可以而理论课没多大作用,所以热衷于课外活动,热衷于训练,不爱上课;加之专业课老师考虑到学生就业的需要,所以在考试时对学生要求降低,尽量不愿让学生出现成绩不及格的情况,这就更造成了少数学生对理论学习不在乎的心理。对于这种现象,成长导师不是班主任,很难发现,辅导员有时发现这个问题,但是很难采取有效的方法去纠正。

由此以来,在侦查学专业许多成长导师和同学中间产生了“无内容可指导”、“指导就是个形式”、“指导就是和学生聊天”等观念,本科生导师制的这种状态,如何实现培养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本科生的目标呢?

指导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1.本科生导师制师资缺乏是首要原因。国外的本科生导师配备学生的比例是1:5左右。在国内这个比例经常会达到1:20。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在校本科生超过12000人,专任教师800多人。任课教师本身要承担较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其知识结构也较局限于自身任课专业。这就形成导师在知识传授方面能力有余而认识学生成长心理方面不足的现实,有些导师会觉得低年级学生没什么问题不需要指导,高年级学生认真指导即可。

2.学生类型的多样性不易把握。现在的高校本科教育已经是一种大众教育,普通高校招录的学生原先成长环境、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形成进入大学后的各种学习习惯。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便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个人涵养,自身学习能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强;有些学生文化知识不扎实、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意志能力差;有些学生入大学前一直没离开过父母、独自生活能力较差、与人合作意识差;有些学生家庭负担较重,感觉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差异巨大自卑心重;也有些同学认为文科学校就是放松的自然之所,应该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学不学无所谓。对于后面四类学生指导老师很难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侦查学专业培养方案易于使本科生养成重实训、轻理论的思维。该专业属于特殊专业,在录取时学生要先通过体能测试,本专业学生身体条件整体好于其他专业;一二年级学生进校后采取半军事化管理,每天要跑操、要开设警体课程,参加本专业的体育比赛,要参加学校国旗护卫队及学校的重大活动的保卫工作;校外活动方面,学生在暑假假期必须到公安机关实习,三年级的学生还可能被选拔到公安局协助执行特殊任务。密集的实践活动虽然使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从事公安工作能力得到锻炼,但同时也易使学生形成对理论知识不如实践经验重要的思维,故大多数一二年级同学在学术上缺乏和老师交流的积极性。

指导目标的分解方案

以上原因中,师资缺乏是个暂时难以缓解的问题,不过,如果能够深刻认识不同年级学生思想成长的规律性,结合侦查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仍然可以实现培养本专业学生具有较高学术研究能力的目标,可行之路就是将总目标进行分解为若干次级目标,逐一实现。具体而言,就是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的指导目标应该不同,低年级指导目标是高年级指导目标的基础,目标之间有一定的递进性,通过实现各阶段的目标达到总体目标。

1.对于一年级学生,指导的目标在于使学生较好地适应大学的环境、培养团队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侦查学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和其他专业新生一样,主要是在班级辅导员的组织下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对学校对同学对老师都有短暂的不适应期。

成长导师指导本科生的内容主要是:指出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内容的不同因而方法也应有异,要养成自学习惯;在和同学交往中要乐于欣赏别人,要敢于展示自己;在课余应当通过丰富的生活内容来减轻压力,多参加文体活动,多培养兴趣爱好。

本阶段指导的重点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扩展知识面。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开设专业课,不能在专业理论方面进行交流。但是,大部分同学有着自己的阅读习惯,兴趣点会侧重于小说、传记、政治、军事、历史、国学、心理学等某一具体方面知识和思想,导师要组织展开阅读活动,可以把阅读内容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交流探讨,再以开会的形式让不同小组进行交流,让学生讲解自己的阅读感受,导师进行评点。笔者指导下的一年级学生分组阅读交流会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积极发言,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大:既展示了自己的阅读体会,锻炼了自己的口才,也分享了他人的阅读收获,学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知识和思想。

针对个别学生觉得学校不理想或者和老师学生交流有困难的状况,指导老师应该采取个别谈心的方法,了解其家庭环境、学习兴趣、性格类型进行针对性地疏导,使其能建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勇于面对学习与生活,融入到即将相处四年的新集体。

2.对于二年级学生,指导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与侦查学专业联系较紧密的其他理论知识、正确开展专业实践

从二年级起,专业课就开始大量地开设。侦查学专业本科的课程实践性强,在讲解侦查学基本原理基础上,注重对各类犯罪案件的特点进行研究,注重对各种侦查措施的规则进行研究,注重对侦查谋略的研究。这些理论知识的生命力在于紧密联系社会。因此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外注重阅读新闻媒体关于犯罪侦查问题的报道材料。这不仅使学生能够了解当前社会形式下刑事案件的特点,也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掌握。此外,也应该扩展学生阅读对犯罪侦查活动有影响的其他理论知识,这对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发展与犯罪侦查的关系有很强的作用。

社会实践的指导也是这个阶段的重点内容,学生积极参与到公安司法机关的实习,不仅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能全面了解警察行业的工作规律,了解各类犯罪发生的方法手段原因。导师正向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对于培育学生对基层警察的情感、对全面了解侦查机关打击犯罪政策法律依据及侦查措施与方法的具体运用、对社会现实中存在的许多阴暗面的正确理解都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了解自己与社会要求的差距,校正自己努力的方向。

3.对于三年级学生,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写作专业论文和参与导师项目培养其学术研究能力。

写作专业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其初步理论研究能力,一般的学生通过指导都应该能达到。三年级的学生都已形成自己学习的方法,从专业培养目标上讲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撰写本专业的学术论文,有学年论文写作的任务。大部分学生能够在一二年级理论积累基础上拟定论文题目,导师要指导其理解题目、收集整理素材、写出写作提纲、撰写论文以及论文格式方面进行指导。

指导参与导师项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研究创新能力,适用于专业理论功底较深厚的学生。具体方法是:由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导师有条件地吸纳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以项目为教学补充或教学延展,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研究能力[2]。其实施程序如下:第一阶段介绍阶段,导师要向学生介绍获准立项的课题基本情况,包括课题内容、立项依据、研究方案等等,让学生了解项目情况及判断是否对该领域有研究兴趣。第二阶段组织阶段,导师向学生介绍项目式教育的基本构想,主动向学生发出邀请并告知学生报名方式,让学生了解导师预备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步骤,学生报名参加,导师选择学生。第三阶段项目教研阶段,这环节实际就是围绕课题开展具体项目研究工作,导师与学生确定了“定期研讨+小定期沟通”相结合的联系方式,即每月至少与学生见两次,就项目进展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关于项目开展的问题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一般来说,导师将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此范围内自选题目,导师还要向学生介绍项目研究的思路及方法、资料的收集整理技巧以及论文的写作规范等。此种指导训练,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收集资料、备写论文、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4.对于四年级学生主要是在就业、考研准备方面作出指导,使其适应毕业后的新处境

侦查学专业本科生就业方式主要是考取公务员,学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给予帮助。但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居高不下的考研人数,常使学生觉得就业与深造的巨大压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部分学生不敢正视未来。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指导更多是鼓励学生学会面对现实,有勇气应对困难,根据自身主客观情况来进行适宜的抉择。

结 语

侦查学专业本科生成长指导目标应该是培养心理素质健康、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都很强的人才,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就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将目标分解为四个阶段,依照目标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次序对学生展开指导,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师生比畸高的状况下,这是较科学的抉择。

参考文献:

[1]未名.2011高招调查报告[EB].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om.2012-5-20.

[2]张琳.项目式教育在法学本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2011,(11):72.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