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大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归因及策略探究

2012-07-09王倩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语法听力

王倩

[摘要] 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听力理解,一直以来都是多数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自四级考试改革后,听力理解所占的比例由原先的20%上升到了35%,这一弱势尤为突出。然而听力作为一个语言输入、语言内化和语言输出的一个综合性认知过程,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构建主义理论,针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听力障碍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构建主义理论语言输入语言内化语言输出综合性认知过程

听力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在听、说、读、写、译这五种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中。“听” 作为语言交际的“桥梁”,毫无疑问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它是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活动能够得以顺畅进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听力“桥梁”作用的失效,会导致交际双方的交流断层。这就是为什么我国从外语教学的各个层面强调外语听力的重要性及其提高的紧迫性。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英语听力问题始终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在2003年10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即《新大纲》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在教育部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中,重点提高了听力在考试当中的比例,足以说明英语听力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而目前大学英语听力学习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又使得听力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理论来源——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J.Piaget提出来的,它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又称为结构主义。这个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教师教学的引导下,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换句话说,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新和主动构建。

因此,在构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合理有效分析目前大学生在听力方面的困惑及影响听力的因素对于学习者自身而言,能够清楚掌握导致“断层”的原因,并结合相应的策略进行调整,有的放矢,加强自主学习的力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目前大学生在听力方面的困惑及影响听力的因素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既能听清又能听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听各种英语材料,听力水平却没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呢?这个问题是困扰着许许多多英语学习者的共性问题,因为英语听力理解过程本身涉及了诸多语言知识,如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及语言文化知识等。如果想真正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英语学习者就首先应该了解自身存在的影响听力的一些因素,然后对症下药。

1.语音、语调障碍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语法和词汇方面已具有较扎实的基础,但是对于英语单词的发音非常不重视。如果英语学习者不注重单词的正确发音,想当然地发音,甚至是不会发音,将会导致在听到单词发音时,不能与脑中储备单词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在听力测试中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言者的态度,而在单向性的录音材料中,听者无法观其行,只得听其语,语调在此时就成为判断言者态度的重要标准。用不同的升降调加上句子重音可以表达出疑问、反问、怀疑、反驳、生气、后悔、高兴、激动、不耐烦、感叹等多种感情。对说话人的语调把握不准,往往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理解,这样纵使有再强大的固态知识储备也无法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2.语法障碍

语法在英语听力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语口语中,短句,甚至是不完整的句子会大量出现,很多句子在严格的语法意义上来说是不成立的,在判断这些句子时,必须依靠句法知识将其迅速还原为正常句子,才能完整理解句子的含义。正式文体的句子在听力测试中所占比重更大,一些长句、复杂句会频繁出现。这类句子包含丰富信息,如何在短时间内听懂并甄别出重要相关信息呢?若对一些复杂句的语法掌握不牢,就很难在听力中捕捉到一闪即逝的信息。因此,这更要求听者具有扎实的语法功底,才能迅速还原并理解长句和复杂句。

3.词汇障碍

此处的词汇并不是专指词汇量。很多学生听力不好并不是因为词汇量不够,而是因为其对英语词汇的视觉接触要比听觉接触机率高,很多词汇在书面语境中不会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而在单向性的放音环境中,就会极大地影响听者对其快速认知与解读。有些学生将其归因为语速太快,其实这并非根本原因,此时的词汇障碍,部分原因是学生的听力策略问题,过于执著于个别问题的理解,而忽视整体意义的认知。造成“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4.知识面障碍

听力在某些方面同阅读一样,内容广博,题材多种多样,从天文地理到人文历史,从新闻报道到社会轶事等,无所不含。学生如果由于知识面有限,对其相应的知识缺乏了解,即使听懂了单词也不理解内容,从而造成了认知上的困难。

5.文化背景知识障碍

英语语言的表达极其丰富,词汇储量极大,而且具体搭配变化多样,各类短语、俚语等等不胜枚举。从本质上是对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集中反映,孤立地从固定的语境或意义中解读其含义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对其涵盖的文化、社会背景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否则只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就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为什么有的学生说文章里差不多的单词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就是听完整篇文章后,不知所云。例如: a piece of cake 字面表是小菜一碟,但实际上是比喻十分容易的事情; out of the blue表示吃惊地;而black sheep则表示败家子。如果学生不能对这些习惯用法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理解障碍也就在所难免了。

6.心理障碍

笔者认为,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诸多因素中,心理障碍是一个重要的且不容忽视的因素。有些学生总认为自己的听力水平有限,在每次考试中失分最多,因此在放音前乃至整个放音过程中,心理状态不稳定,大脑过度紧张,思想反而不能集中,因而不能够及时反映出并理解听力内容,造成再一次恶性循环。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语法听力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跟踪导练(二)4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