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

2012-07-09林锦蛟焦杨

2012年11期
关键词:社区体育高校体育资源共享

林锦蛟 焦杨

摘要:凭借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分析社区与学校体育资源现状,阐述了在教育功能、场地、人才方面高校占优势。《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体育向社区延伸,促进发展社区体育,场地人才配备不良,探索社区与高校体育组织活动达到资源共享模式,形成有效的新型互动机制,将体育资源合理的、科学的调配、互动和共享,在体育锻炼中解决社区成员和大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社区体育;高校体育;资源共享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从小康向富裕过渡,人们有很多闲暇时间,对生活质量、居住环境、人文环境、社区建设以及小康提出了更人文化的要求,那就是体育锻炼。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强身健体,也是娱乐身心的方式。发展社区体育能丰富社区居民业余生活、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沟通居民的人际关系、增强社区凝聚力、培养和巩固社区感情、稳定社区的生活秩序。所以我们要多建设体育设施,在社区聘请体育指导老师,开展讲座,让更多的社区成员参与进来,每天锻炼半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而高等院校因大学生而成为社区组成部分中人数最多,人才最多,场地最大,教育方面最全的强势主体。因此,对于如何发挥学校的优势,如何使高校建立一个良性的体育环境,进而带动整个社区,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以及《全名健身计划纲要》成了首要问题。

一、 学校的操场对外开放

由于国家长久以来就对各个高校的体育场所有较大的投入与建造,所以相对于城镇自建的体育设施来说,各大高校的体育设施可谓应有尽有,它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场所,在满足大部分 学生体育锻炼要求的同时,可以开放到一个区域,它能稳定社区生活秩序,丰富大家的余暇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沟通社区成员的感情。而且可以让学生和社区成员更方便的交流和共同促进。

二、 各个高校社区间相互开放

由于各个校园和社区的氛围不同,他们的锻炼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阻碍了两者之间的共享。首先,目前我国的全民健身意识薄弱,缺乏资金去健身场所。这说明加强和完善社区体育有其必要性。而学生不仅是体育的实践者也是宣传者。所以从学生做起,带动社区人民一起运动健身。高校的体育场所也应面向社会,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综合进行。学校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素质教育,学生应做好宣传,拉入多方资金支持。而学校的无偿开放,能充分的运用体育设施和器材,而且大学生和社区成员一起运用并不冲突,大学生锻炼的时间和上体育课时间一般在周一到周五的上下午,而社区成员一般在上班工作中;社区成员一般在清晨和周末锻炼,这使得社区和高校的体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 高校人才引导和组织社区体育

高校与社区相比,高校的体育师资力量雄厚,如果把这方面的人才贡献出来,形成一个合理的编制,使广大社区成员真正地从体育锻炼中得到益处,增加他们的体育热情。社区的体育设施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但是专业性强的体育人才、教练也不能忽视。他们因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不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比如开展比赛,组织体育游戏,社区应当充分的发挥体育教师的能力,广大的社区成员不用因对自身的估计不足而做出错误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强度伤及自身和破坏自己的体育热情。所以一个有经验有耐心的体育教练师资队伍在社区和学校成员锻炼中必不可少。

四、 社区管理方式及评比制度

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可能满足不了他们的运动愿望,而这个愿望在社区才能完成,所以学校和社区应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遇到收费的学习项目,学生也应自己了解情况,应当和社区成员一样。而这一愿望的实现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肯定,对其中的体育资源进行调控和监管,要做好高校的体育组织机构,同时也要努力发展社区服务志愿者成员。让高校和社区相互合作,使所有参与锻炼的人享受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健康发展,这对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有重大意义。

五、 总结

为了充分、有效、合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体育资源,完善社区体育活动,令社区体育健康有益,丰富多彩,带动整个社区人民的发展,学校的体育资源必须和社区相互共享。政府也应当加大力度,对学校和社区体育资源宏观调控,整体规划,不断完善。令学校和社区的相互共享形成资源利用上的良性发展和循环,使它们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使社区广大成员和学生在训练中成长,在快乐中健身,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体会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因此,体育资源的开发共享对我国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1. 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2.保定学院)

参考文献:

[1]彭杰,陈东岗.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定位于管理体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3):13-15.

[2]颜斌,王亚男,赵自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J].体育科学,2004(4):43-46.

[3]陈立国.浅谈新时期的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4(3):53-54.

[4]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们体育出版社,1999(2):23-31.

[5]陈鲜阳,白东波.高等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关系之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1999:(2)2-3.

猜你喜欢

社区体育高校体育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