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素质教育现状

2012-07-09杨晓婷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社会化个性化

杨晓婷

摘要: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促使一个自然人像社会人转化。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和改革实践的深入,原本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普遍认识到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核心为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关键又在于个性发展。这一倡导对我国教育过去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社会适应性是一种挑战。本文主要从社会化、个性化的意义出发,就现今学生社会化、个性化现状,展开社会化与个性化的辩证关系的讨论,总结个性化教育,从而得到教育反思。

关键词:社会化;个性化;个性化教育;教育反思

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促使个体社会化,适应社会,成为一定社会的合格成员。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个性化教学被提到了人们谈论的日程中。首先被提到的就是素质化教育,进行着所谓的课程改革。表面上是“教育改革”,只是教学内容的变化,实际依旧是陈腐的老路,进行着应试道路。

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应试教育,让我们学到的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表面。学了5年的物理,画了1年的电路图,但就连插排坏掉,我们也不懂得如何修理,学了4年的化学,我们好像还是不清楚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放在一起不能食用。老师们总是强调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太多太多的帮助,试图去吸引我们的学习兴趣,但课堂上学到的也仅是怎样去填一个空,或是一些获得高分的技巧罢了。

应试教育需要的是乖孩子,教师教什么,只要一味的接受就好,学生像一台电脑,老师只需将U盘里的东西拷贝过就可以了。现今的教育,教师和学生本末倒置。教师在讲台上,激情四射,台下的学生可能有2/3在昏昏欲睡。

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最直接的回答会是:学生很多,但我们缺人才去管理;想要追求素质教育,可是在这又不是我们一个人说了算的,毕竟高考还在继续。那么,难道就不能从我们的社会化进程中,为个性化教育寻找一个立足点吗?到底是什么扼住了我们教育的咽喉,是过度的社会化,还是个性教育的不足?

一、寻求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平衡点

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他不仅具有生物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因此,注定了人不能单单靠摄食等基本生存手段在社会中生存,必须通过社会化来实现基本的社会交往。所谓的社会化就是有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学习他所生活的社会长期累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把这些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和行为的过程。①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化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个性化教育才被提上了日程。所谓的个性,尽管不同学科都将个性作为其研究的对象,但其研究结论并非一致,就心理学来讲,它是受一定心理倾向制约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②

社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社会化出现到一定极致就会产生量到质的变化。虽然中国的教育很少注意到孩子需要的个性化发展,可是并不代表它是不存在的。就像上文我们提到的那样,个性是一系列心理特点、品质的总和,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个性有不同的倾向。我们会根据自己的个性倾向选择社会化的程度、途径、方向。我们会因为生理因素、生活环境和实践经验的差异,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品质。因此,社会化又是一个个性化选择的过程。

二、 个性化教育的合理展开

(一) 从教育角度

1. 树立坚定的个性教育信念

从教育的内部环境来看,转变“应试教育”观念,普及个性教育思想,才能使教育决策者、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普遍树立起个性教育的信念,才能更好的实施。

2. 寻求科学的制约机制

首先要转变考试观念,不应把受教育者异化成考试“机器”,树立人道的考试观,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③

3. 合理教育分流

千年前孔子就提到了要因材施教,可是教育发展至今,我们却将先人的思想还了回去,教育应该重视个体差异性,社会分工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教育就是其最需要的分流,我国教育也应重视其他技能的培养。

4. 反对“学历至上”

笔者认为,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取向,就是一个学历至上的。评价一个人往往以成绩,论好坏。反对学历至上,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二) 从学生自身

教育学生学会发现自身的个性特征,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即使没有好的成绩,也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人生。寻找自身与他人的不同,告诉自己脚下自由一条通往人生蓝海的航程。争异,让自己在平凡中能够脱颖而出,这个社会需要另类人才,优化自己的特殊能力。,将自己的个性化展现出来,就能成为天下为公的佼佼者。站在成功巅峰的人,不在于有多么高的学历,而在于善于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坚持做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从同化大军中脱颖而出,就像市场卖点,永远是物以稀为贵。

三、 教育反思

教育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要寻求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平衡点,就可以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探寻个性化教育。

现在的教育总是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看成是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一个学生学习好,他的道德水准就高,一个学生学习好,今后就会发展的更好。我们总是把大人的想法加注到孩子身上而不去理会他们的个体差异。10月份闹出的“绿领巾”事件,就可以从侧面的反映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乃至教育对学生评价的片面性。不能说不去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毕竟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测量手段作为衡量学生的统一标准,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单凭这一指标去衡量他们。学习不是一切,即使我学习了六年的化学,我仍不知道什么在一起不能食用一样。孩子的能力各有不同,发展方向也应依据这些个不同进行调整,也许受到我们忽视的就是下一个贝多芬。

我们应该强调个性化教育。孔子早在千年前就提出来因材施教,可是社会发展至如今却将这一原则还给了先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社会的发展不能靠同化、普及教育取得进步,个体所具备的不同能力恰就是我们所要开采的宝藏。如果1.5%的国人潜能被激发,那么中国就会出现2000万个爱因斯坦。由此可见,发现一个人独特的能力,远比教1+1来的有意。

因此,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升,应从个性化教育展开。(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豪兴,朱少华.人的社会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9

[2]李凌,翟志瑞,周建,钟玲译.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8.10

[3]刘宏武.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4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教育社会化个性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浅析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