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钻石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竞争优势分析

2012-07-09熊国保

老区建设 2012年6期
关键词:鄱阳湖经济区景区

姜 曼 熊国保

一、研究背景

鄱阳湖不仅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还是国际重要湿地,它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利益,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被国务院批复,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种独特的资源条件和优势,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重点方向。这就需要我们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发展建议。不仅有利于构建中部地区生态旅游圣地,加快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而且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钻石模型概述

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 (Michael.E.Porter)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真正把竞争力理论与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该理论的一个经典模型就是“钻石模型”(见图1)。波特认为,一国在国际竞争中保有优势地位是其强盛的根本所在。

图1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

波特认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业竞争等四个要素是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关键。这四个要素之间具有双向作用,此外还存在政府与机会两个变量因素。该模型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动态平衡。本文借助该模型,对其六个方面进行演变,用于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

三、竞争优势分析

(一)旅游资源要素

该部分将钻石模型里的“生产要素”替换为“旅游资源要素”,对有利于提高旅游产业竞争优势的要素资源进行分类分析。

1.地理区位条件:

从自然地理区位来看,该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除了鄱阳湖湖体本身外,还包括了三十多个县 (市、区),辽阔的国土面积带来了各类丰富的资源;从经济地理区位来看,它与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区相邻,且被各大城市圈包围,位置优越。

2.自然气候条件;

该区位于中纬度东亚季风区,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湖区内有丰富的水产资源。鄱阳湖汛期泥沙淤积作用,带来了土壤肥沃的鄱阳湖平原;良好光照和精良耕作带来了各类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区,为全国各地输送粮食。

3.景区资源条件:

该区内有地质作用形成的奇特景观,也有人文遗址带来的风景名胜,且都在不断的开发和完善中。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庐山、龙虎山等);国家4A旅游景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等)。

4.交通条件:

该区内铁路网四通八达,有京九铁路、鹰厦铁路等;航空网快速便捷,有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景德镇机场、九江机场等;内河航运可进入性强,有赣江、抚河等,各航道经鄱阳湖汇入长江。可见区域内水、陆、空客运网能为游客出入景区提供便捷通道。

5.特色文化条件:

红色文化和陶瓷文化等,如,南昌打响了八一起义的第一枪、九江庐山中共会议旧址、上饶集中营旧址等红色文化。陶瓷文化指的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其生产陶瓷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氛围。

(二)旅游需求潜力

这里将“需求条件”替换为“旅游需求潜力”,对近年来旅游需求的增长趋势进行分析。现在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转而追求既满足个性化需求,又满足环保需求的新型旅游模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独特的旅游资源条件迎合了旅游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也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以2006-2010年江西统计年鉴的数据(见表1)说明国内外游客对江西省旅游需求不断增加的潜力。

?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增加,各层次的客源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其中国内游客在客源总数中占的比例最大,这符合波特的理论,他认为国内需求对提高国家竞争优势所起的作用最为显著。因此,如何满足国内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仍是我们关注的要点。

(三)旅游产业竞合

该部分将“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替换为“旅游产业竞合”,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光靠竞争已经不能使企业取得长足有效的发展,唯有在竞争中求合作、互惠互利才能取得双赢。从竞争层面来看,各景区的旅游资源特色不同,开发时间先后不等,开发程度深浅不一,在开发过程中享受的政策和划定的等级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各景区的发展程度有所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内,也能成为一种优势。开发较完善、级别较高的旅游景区,可以利用自身的成功经验,为尚处于较低开发程度的景区提供帮助,提高旅游景区的质量。从合作层面来看,区域内各旅游景区可以合作开发最佳旅游线路,通过旅行社将旅游产业的各种业态连接起来,创造更多的收益。区域内东西向横贯长江经济带,南北向纵贯京九经济带,东部与两大经济区相连,周围被各大城市圈包围,且与各城市圈的部分景区相邻。如,婺源和景德镇与黄山相邻,龙虎山和龟峰与武夷山相邻等。这些景区可以实现跨区合作,开发新的跨区旅游线路,实现客源互送。

(四)旅游支持产业

该部分将“相关及支持产业”替换为“旅游支持产业”,这里主要指的是第一、第二产业对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的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有众多的第一、第二产业,主要农业产业基地有:武宁县、永修县等,包括重点产粮基地、优质棉生产区等,这些生产基地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后勤支持,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和蔬菜,特别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原料。主要工业产业基地包括:光电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等八大产业基地,为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支持,有利于景区的深入开发。各工业产业各具特色,结构合理,有一定的互补性,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健全的配套支撑体系。

(五)机会

1.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更多的外国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来了更多的外汇收入。我国居民自身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成为支撑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下,我国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都不断增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兴起

倡导可持续发展使“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成为热点话题,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方式的绿色化。在这种契机下,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就为“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借助“绿色”、“生态”等关键词的宣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为区域内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部掘起”战略的实施对江西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国家积极推行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为江西省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提供了条件。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合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市场开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珠三角经济区的发展规划明确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整个大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六)政府和政策

该部分将“政府”替换为“政府和政策”,分析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政府举措和政策条件。我国政府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由来已久,1998年,国务院就提出了32字方针;1999年,国务院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江西省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提出了“在中部地区崛起”,建立“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等发展战略;2006年,江西省提出《环翻阳湖经济圈规划》;2009年,《翻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正式被国务院批复;2010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举行隆重仪式,号召“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和龙头工程”。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发展建议

(一)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品牌优势

针对旅游资源要素优势,依托各种景区资源和特色文化,开发具有鄱阳湖特色的旅游产品或活动,将鄱阳湖作为一个品牌推广出去,形成品牌战略优势。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带来的优势开发原生态的旅游活动,如农家乐活动。深度开发景区资源,利用景区特有的景观开展特色旅游活动,如:在梅岭开展赏梅活动,在龙虎山开展地貌观赏活动等。继续做大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节事,从而宣传鄱阳湖区的特色文化,使文化特色深入人心,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形象,进而走向国际。

(二)满足旅游“一站式”需求,促进产业互补

游客出行旅游不仅关注时间和金钱,还关注旅游过程的便捷和满足感,所以,将餐饮业、住宿业、旅行社业、交通业、娱乐业等发展成“一站式”服务,成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旅游产业的各种业态之间加强合作,相互配合。其中旅行社的作用很重要,它是协调游客吃、住、行、游、购的关键。游客所住的宾馆之内或附近应该有满足游客餐饮需求的场所,且有便捷的交通供游客出行。此外,有效利用第一、第二产业的资源,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一站式”服务的实现,优化重组产业结构,形成旅游产业一条龙发展。

(三)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吸引周边资金和利用周边资源

随着旅游消费者对旅游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旅游服务已不适应现代化旅游活动的需要。这一方面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使旅游产业人才的数量、素质和结构能够适应区域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使旅游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利用鄱阳湖地理区位的优势,吸引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带动区域内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鄱阳湖的旅游产业可以和周边地区的旅游产业进行合作发展,拓宽旅游线路,使旅游不仅局限在区域内,而是在区域间实现更大的发展,区域间相互学习、优势互补。

(四)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大政策支持

经济的发展要以政府政策的变动为风向标,充分领会政策内涵,利用政策的优惠条件发展自身经济。在中央政府政策的指引下,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保持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地运行,承担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的职责,注重对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促进旅游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要。促进行业间相互扶持和共同发展,鼓励区域内大企业之间搞合作研究,并扶植帮助小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吸引国外游客进入,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重点支持具有鄱阳湖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制定特惠的发展政策。

[1]Michael.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Free Press, 1990.

[2]严宽荣.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策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

[3]刘德豪,刘辉,谢利华,秦莉.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品牌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608).

[4]刘积红,罗小荷,刘良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J].江西科学,2008,26(6).

[5]张丹.国内外产业转移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影响的SWOT 分析[J].价格月刊,2010,(398).

[6]姜曼,熊国保.国内外旅游企业营销竞争力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7]刘耀彬,刘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特区经济,2011

[8]余达锦,胡振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3).

[9]张延飞,汪国华.基于PCA和FCA的江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 [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4).

猜你喜欢

鄱阳湖经济区景区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