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外侧浅静脉与大隐静脉汇成静脉窦变异1例

2012-07-07张丽康吴启潭孟迪生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临床外科应用解剖教研室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安徽淮南300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外径裂孔主干

张丽康,孟 镔,吴启潭,孟迪生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临床外科应用解剖教研室;.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安徽淮南 300)

《局部解剖学》所述,大隐静脉及其5条属支常发生变异,它们汇入大隐静脉的形式有不同的类型[1],较常见为腹壁浅静脉起自旋髂浅静脉为25.6%。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约占外周血管疾病的40%[2]。而股外侧浅静脉与大隐静脉伴行并汇合成静脉窦尚无报道。作者在为一位患者施行右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手术时,发现股外侧浅静脉与大隐静脉相伴行,并在隐静脉裂孔处汇合成静脉窦,然后由静脉窦发出内外两支汇入股静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以“右下肢静脉呈蚯蚓状改变20余年”入院,右下肢浅表静脉迂曲扩张呈蚯蚓状,局部融合成团块,患者站立时症状尤为显著。患侧肢体酸麻胀痛,右小腿内侧中下部及内踝部有轻度肿胀并稍有色素沉着,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双下肢活动正常,Trendelenburg试验(+),Perthes试验(+)。患者为大隐静脉主干型曲张,分支曲张较轻。术前右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证实深静脉通畅。

1.2 方法

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平卧位,常规消毒术野,行右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在右腹股沟下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层,切口长3.0 cm,探寻大隐静脉主干,术中见右大隐静脉明显扩张,直径约1.0 cm。切断并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在距股静脉2.5 cm处将切断大隐静脉近端双重结扎,并分段将大隐静脉抽出。再分别在内踝前方及小腿外侧做小切口将曲张血管抽剥出。缝合切口,覆盖敷料,并用弹力绷带包扎。术后嘱患者抬高患肢30°~40°,术后24 h可下床走动,以利静脉回流,避免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进行踝关节伸曲和旋转运动。术后第3天开始换药,第7天出院,第14天门诊随访拆线。观察并记录大隐静脉走行及属支,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1 mm)测量其外径及长度。

2 结果

常规方法切开皮肤后找到大隐静脉根部,发现股外侧浅静脉距隐静脉裂孔下方2.0 cm处与大隐静脉汇合形成静脉窦,静脉窦上下缘略凹陷,大小为17.50 mm×9.30 mm。汇合处股外侧浅静脉外径4.27 mm;汇合处大隐静脉外径10.30 mm。汇合后从静脉窦内又发出内侧支和外侧支2条血管,内侧支外径8.60 mm,外侧支外径6.20 mm,外侧支从静脉窦发出后即有旋髂浅静脉汇入,汇合处旋髂浅静脉外径4.20 mm。内侧支与外侧支分别走行约2.8 cm和2.5 cm汇入股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距隐静脉裂孔12.7 cm处汇入大隐静脉,阴部外静脉及腹壁浅静脉分别汇入内侧支。股外侧浅静脉全长35.2 cm。

图1 股外侧浅静脉与大隐静脉汇成静脉窦变异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大隐静脉走行较恒定,属支多发生变异,大隐静脉主干及属支曲张常常形成静脉血栓,容易引起肺动脉栓塞,而大隐静脉主干及曲张属支剥脱不全也是静脉曲张复发的主要原因[3]。了解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的变异,对大隐静脉选择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治疗,以及电凝法治疗都是极其重要的。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必须要将曲张的大隐静脉抽剥完全,否则残余的曲张血管术后易形成较硬的包块,本例将股外侧浅静脉也抽剥完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治疗中,术者必须对变异的血管加以注意。

[1] 彭裕文.局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6.

[2] 张青云,高建国,耿艳侠,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10,39(13):1750 -1752.

[3] 王建忠.大隐静脉改良高位结扎加分支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技,2012,5(4):114.

猜你喜欢

外径裂孔主干
◆敷设线缆用材料
敷设线缆用材料
三角形边长与内外径之间的三个不等式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裂孔在黄斑
一种便于连接的塑料管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左主干闭塞的心电图表现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整合内容 构建高效课堂——开展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