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守护

2012-07-05米诺

37°女人 2012年8期
关键词:整脊康复训练儿子

米诺

母爱是黑暗突降时最亮的灯光

1971年,李雁雁全家跟随父亲一起下放到了安徽省池州市。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些,但所幸一家人在一起,倒也不觉得有多难。可是第二年,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却因车祸去世,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更加艰难了……

母亲龚桂兰始终没有再嫁,没有文化和稳定工作的她四处给人打零工,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两个儿子。

时间一晃就到了1985年。一天,正在湖南大学读大三的李雁雁突然觉得眼前一片漆黑,被同学送到医院一检查,诊断结果让他难以置信——他患上的是青光眼导致的永久性失明。得知这个结果,李雁雁脑子里霎时一片空白。无奈之下,他只能退学回家。

回家后的李雁雁整宿整宿地失眠,疯狂地破坏一切东西,家里的镜子碎了,板凳腿折了,桌脚断了……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没有文化的她讲不出大道理,只能默默守在儿子身边,帮他取走镜子,拿开挡路的板凳、桌子,送上饭菜……

知道母亲为自己做的一切后,李雁雁内疚不已。那天,听着母亲一边在厨房里忙碌着,一边说着让他宽心的话,李雁雁强忍住眼泪,摸索着走过去,想帮母亲做点儿什么,可还是一不小心打坏了一只碗,锋利的碎片划破了他的手。母亲赶忙冲了过去,麻利地替他包扎伤口,哽咽着说:“儿子,疼不疼?这些事妈一个人就可以……你这样子,妈心疼啊!”

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彻底将李雁雁击垮了。凭着印象,他摸索着到了长江边……当江水漫过脚踝时,他突然被人拽住了。是母亲,母亲紧紧揽过儿子,把他抱在怀里。李雁雁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

母亲牵着儿子的手回到家,递给他一根“盲杖”——那是她特意到乡下找来的一截竹竿,竿不能太重,否则拿着太吃力;也不能太轻,那样没有手感……她把竹竿的一头绑上海绵,另一头用铁皮精心包裹起来:“雁,妈在的时候就让妈牵着你走,将来妈不在了,就让这根拐杖陪着你走。”

那一刻,李雁雁突然清醒了:自己一直都深陷在绝望之中,却从没想过这对母亲而言是何等沉重的打击。从此,李雁雁不再沉浸于自己的痛苦中,在母亲的支持下,他开始学习盲文、练习外语……

1995年2月,经过一系列严格的选拔考试,李雁雁获得了“国际视觉障碍者援护协会”的全额奖学金,获得去日本学习的机会。

带着母亲的叮咛,李雁雁独自去了日本,在异国他乡,这个来自中国的盲孩子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切菜常常切到自己的手,过马路时连步子都不敢迈……国际长途话费很贵,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李雁雁总是隔一段时间就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每次都说自己过得很好。母亲在电话里也不多说,总是说“我不想你”。后来,哥哥告诉李雁雁,每次挂了电话,母亲都会忍不住掉泪:“雁离那么远,又看不见,别人欺负他我都不知道,不能照顾他,怎么能不想他!”

1999年,李雁雁前往美国加州硅谷攻读美式整脊疗法。2002年7月,他顺利结束本科、硕士的学习,考取了国际最著名的帕默整脊大学美式整脊专业的博士,成为这所百年老校第一位盲人博士生。博士毕业后,李雁雁在纽约开办了自己的诊所。整脊治疗师是美国最受欢迎的金领职业之一,李雁雁的生意一直很好,月收入上万美金。美国移民局甚至主动邀请李雁雁申请美国绿卡。

可李雁雁的心里,始终放不下母亲。2006年,他关闭了美国的诊所回到北京,他觉得这样能离母亲更近一些。回国后,他到中國盲人文化研究所工作,平时常利用闲暇时间为病人做整脊治疗。他的病人里有一位老母亲,弯腰在地里辛苦劳作了一辈子,后来把儿子送到国外攻读MBA,儿子学成归来后,每周都带她到李雁雁这儿接受整脊治疗。

李雁雁觉得很内疚——回国是为了离母亲近一点儿,便于尽孝,可他还是不在母亲身边,年事已高的母亲依然在老家孤独守望着远在他乡的儿子。为了母亲,李雁雁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池州开了一个小诊所。

由于国内对美式整脊疗法并不了解,很多人仅仅把他当做一个盲人按摩师来看待,所以他的生意并不好。但这些对李雁雁来说都不重要,只要能跟母亲在一起,能牢牢握着她的手,就足够了。

守着母亲,李雁雁开始努力在周边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2010年8月1日,他和一个健康活泼的80后女孩儿结了婚,第二年,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

就在李雁雁以为一切都好起来的时候,2011年8月30日晚,他突然接到哥哥打来的电话,说母亲突然出现了口齿不清的症状。他立刻从外地赶回家,和哥哥一起将母亲送到了池州市人民医院。经医生诊断,母亲患上了脑血栓,半身瘫痪,且病情持续恶化。

安顿好母亲,李雁雁拿出手机给自己录音,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因为失明,他不方便写字,便养成了将重要事情通过录音记录下来的习惯。“2011年8月31日,母亲患脑血栓瘫痪了,这是我最艰难的时刻,我不能没有母亲……”还没记录完毕,他的声音就已哽咽。对他来说,即使整个世界一片漆黑,母爱依然是伴随他的最亮的灯光……

与病魔争夺母亲

主治医生告诉李雁雁,母亲的病不继续恶化就是万幸,重新站起来的希望几乎为零,且母亲已年近90岁,家人要为后事做好准备……

住院的第二天中午,发现自己再也不能随意行动的母亲不肯吃饭,也不肯接受检查,还趁大家不注意,用尚能动的左手把输液管偷偷拔了,所幸被及时发现。

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没吃东西,母亲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

那天,李雁雁摸索着来到母亲床边,母亲发出了含混不清的声音。看不见母亲到底憔悴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她想说什么,李雁雁只能把母亲的手紧紧攥在自己手里……

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劝慰母亲,李雁雁干脆跪在了母亲床前。母亲试图用可以动的左手将儿子拽起来,可她根本拉不动,急得直流眼泪。一旁的哥哥见状也跪在了母亲床前。李雁雁哭着说:“妈妈,你要好好治疗啊,会好起来的!”母亲用力摆了摆手。

因为脑梗死,母亲的语言能力基本丧失。先前,李雁雁兄弟俩与母亲约好,通过她的动作来沟通——如果她赞成,就轻握一下儿子的手,如果反对,就摆摆手。

“见”母亲摆手,李雁雁更急了:“妈,你肯定能治好!”母亲继续摆手。

“妈,你是怕拖累儿子吗?”这回,母亲握了一下他的手。

“你还没享过小儿子的福,能放心走吗?”“妈,你要吃饭,要配合治疗,儿子也是医生,一定能治好你!”

母子俩就这样手握着手“聊”了几个小时,直到李雁雁说服母亲吃饭为止。

守候在一旁的大哥赶紧为母亲端上饭菜:“妈,这些都是雁雁亲手做的。”母亲重重地握了握李雁雁的手。

伺候母亲吃完饭,李雁雁偷偷躲到病房外,拿出手机记“日记”:“现在是我回报母亲的时候,为她擦洗穿衣,陪她聊天,就像年幼时她为我做的那样……我相信,她会好起来的!”

也许是母子间的心灵感应,母亲稍稍动一下,李雁雁就知道她是渴了还是困了,会起身给她倒水、盖被。等母亲安心睡下,李雁雁就去找主治医生,讨论母亲的病情和治疗方法。他和院方达成共识,由李雁雁来为母亲进行身体康复训练和按摩,医生则负责加强对血栓的治疗,双管齐下。

后来,李雁雁干脆关闭了诊所,每天都守在医院,上午为母亲进行一次整脊治疗,下午再做两套康复训练,通过指压刺激肌肉和关节的神经,从而刺激大脑。

李雁雁每天都把母亲的反应详细记录下来,他知道,即使是肌肉小小的颤动都是重要的信息,都可能关系到母亲能否康复。

怕母亲久卧会生褥疮,一次,李雁雁试探着问:“妈,我们出去转转?”母亲犹豫了好久,才轻轻握了一下儿子的手。这小小的一握让李雁雁动容——母亲是怕给儿子添麻烦,怕儿子太辛苦,所以才会犹豫不决。即使已不能言语,母亲依然为儿子担忧着。

后来,李雁雁给母亲买来轮椅,在轮椅左扶手的位置安了一个小铃铛。不顾母亲反对,他执意要亲自把母亲抱到轮椅上。只见他慢慢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从病床上抱起母亲……每天傍晚,李雁雁都会推着母亲出去散步。在池州街头,人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对母子:儿子一边用盲杖探路,一边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前进。轮椅上的母亲用手扶着铃铛,不时摇铃提醒儿子注意路况……

儿子的回报永远不及母亲的付出

慢慢地,母亲的病情开始趋于稳定,虽然还瘫痪在床,但语言能力基本恢复,可以出院了。李雁雁和哥哥为母亲办理了出院手續,将她接回家中照顾。

临出院时,主治医生告诉李雁雁,他还没听说过年近九旬的病人还能重新站起来,让他们哥儿俩做好长期照料卧床病人的心理准备。在回家的路上,母亲一直紧紧抓着李雁雁的手,不断地问:“雁啊,妈是不是再也站不起来了?是不是啊?”

听母亲这么问,李雁雁心里很难受:“妈,你放心,你儿子是医学博士,一定能让你重新站起来。就算你站不起来了,儿子也要做你的腿,做你永远的拐杖!”

回到家,李雁雁开始对母亲进行更全面的康复治疗。他首先从脊柱最上端的颈椎开始,一直到尾椎,之后再着重对母亲的病肢进行刺激,手把手带着母亲做康复训练,反反复复地按压、弯曲、伸展……往往一套康复训练做下来,他累得都直不起腰了。母亲心疼儿子,常让他停下来:“雁,不要这么辛苦,慢慢来。”李雁雁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没过多久,李雁雁加大了对母亲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次数。加大训练强度的第三天,他清晰地感觉到母亲的手肘动了一下。母亲也感觉到了,激动地喊了起来:“雁啊,我能动了,我又能动了!”

李雁雁尝试着引导母亲的手臂跟着自己的手一起向上。母亲的右臂颤巍巍地离开床板,一点儿一点儿努力跟着向上举。虽然看不到母亲的脸,但李雁雁能真切感受到她的呼吸,对于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一刻更令她欣喜的了。母亲看着自己慢慢举起的右臂,高兴得哭了。

李雁雁轻轻捧着母亲的脸,感觉到眼泪顺着母亲的脸滑落下来。母亲用右臂轻轻碰了碰儿子,李雁雁知道,母亲是不想让他摸到自己的泪水,可他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母亲说:“雁,不哭,我的儿子太棒了,能让妈好得这么快!”李雁雁抹了一把眼泪回应说:“妈,儿子早该报答你了!”

那天,李雁雁拿出手机录下了这样一段话:“母亲守护了我46年。我失明后,是母亲陪着我、安慰我,将自暴自弃的我培养成亚洲第一位盲人医学博士。母亲生病的这些天,我所做的,远远抵不上她为我做的这46年。妈妈,今后换我守护你!”

之后几天,在李雁雁的不懈努力下,母亲恢复得很快。这让李雁雁萌发了让母亲下床站立的念头,但他心里也没底。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李雁雁的妻子和兄嫂都围坐在母亲身边,李雁雁则为母亲进行站立前的最后两次康复训练。

训练做完后,家人在一旁保护着,李雁雁将母亲的双脚移到床边,从右侧缓缓架起了母亲。当母亲离开床的一刹那,她紧紧箍住了儿子的脖子。瘫痪了这么久,她太紧张了。李雁雁明显感觉到母亲在颤抖,她依赖地把身子完全斜倚在儿子身上。

李雁雁问:“妈,你的左腿是不是已经完全伸开了?”母亲“嗯”了一声,连声音也在颤抖。李雁雁把母亲的身子扶正,使她的右腿也能受力。然后轻轻将搂着她腰的右手放开,母亲的身子微微一沉。李雁雁说:“妈,现在我把架着你的右肩撤下来,你试试自己站着。”没想到这时的母亲却像孩子一样害怕了,说什么也不肯。她执拗地用左臂再次钩紧儿子的脖子。

李雁雁并不着急,不停地轻声安慰母亲。说了很久,母亲才同意让他彻底放手试试看。

那一刻,整个房间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当李雁雁慢慢将自己的身子从母亲腋下抽离的时候,还是用手撑在了她腋下,怕她摔倒。可瘦弱的母亲似乎又恢复了当年的勇敢,主动要求他把手放开。李雁雁放开手的一瞬间,母亲的身子晃了晃,将他惊出一身冷汗,赶忙去扶。没想到母亲拍拍他的手,让他放心。当李雁雁第二次将手撤出后,听到了从妻子那儿传来的掌声——母亲已经自己站了起来!

现在,母亲不仅能单独站立,还能自己走上一段路。听说了这件事的医生们都感叹,对于一个年近九旬的瘫痪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奇迹!

还有一件事,让46岁的李雁雁暗暗吃惊——他查过自己每天做的治疗记录,发现从母亲瘫痪到重新站立,正好是406天!冥冥中仿佛真有天意,让自己用惊心动魄、全力以赴的406天,来回报母亲46年人生里的深沉母爱。但他更明白,无论自己回报多少,永远都不及母亲的付出。

(摘自《妇女》)

猜你喜欢

整脊康复训练儿子
整脊真有这么神奇吗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打儿子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整脊结合局部推拿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临床观察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