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沿

2012-07-05

科技传播 2012年6期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生态

外媒热评“中微子新振荡”:中国物理学最大发现

3月8日,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

鉴于这一结果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连日来,大量国外科学媒体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及评论。

就在中方消息发布及论文公开当天,英国《自然》杂志在线版以《对中微子震荡的创纪录式精密测量》为题,介绍了实验相关的详细情况。

文章称:“幽灵般的亚原子中微子,从一个形态转化为另一个形态――即中微子振荡的几率,这个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参数,现已被首次精确地测量。”文章援引美国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人员、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和业务经理威廉·爱德华兹的话称:“这是一个莫大的惊喜。”

同样来自该实验室的合作发言人陆锦彪(音)表示:“现在知道它(θ13)非零,我们可以继续向前走,以找寻CP破坏。”

中国经济网

中科院授时中心称地球自转变慢 今年全球“多一秒”

今年年中,全球时间将进行调整,通用时间将闰上一秒,意味着全年时间多了“一秒”。3月15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最新发布了这个消息。

国家授时中心介绍,1884年,国际上确定以地球自转运动来计量的时间作为国际标准时间,称作世界时。

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了基于原子振荡的原子时,其准确度和稳定度均超越了世界时,但其与地球的自转不关联。随着地球自转速度有减缓的趋势,两者的偏差也在不断加大。

1972年,一种折中的时间尺度——协调世界时(UTC)应运而生,取代世界时作为国际标准时间。

UTC采用原子时的秒长,而时刻通过增加1秒或减去1秒(正闰秒或负闰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

据介绍,在现行的国际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UTC)时间2012年6月30日午夜,将加一闰秒(即北京时间2012年7月1日早8点),当天23:59:59的下一秒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

国家授时中心负责中国标准时间和标准频率的产生、保持和发播工作。该中心时频基准实验室已准备就绪,将在北京时间2012年7月1日7:59:59和全球同步进行闰秒调整,届时会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

据悉,自1972年至今共闰秒24次,上一次闰秒是2008年12月31日,今年则是4年后再次调整。

《新京报》

社科院发生态城市绿皮书称人类生活方式需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3月15日发布2012年《生态城市绿皮书》,指出造成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城市病蔓延,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健康和生存的始作俑者是人类自己。要重建生态文明,核心是要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关键是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着眼点在于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

在发布会上,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兰州城市学院副院长、2012年《生态城市绿皮书》主编刘举科表示,《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是中国第一部关于专门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所做的发展报告,是针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城市病”日益加深的严峻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围绕生态城市进行集创意研究、决策指挥、工程实践于一体的智库型的研究报告,旨在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咨询。刘举科指出,《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认为,造成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城市病蔓延,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健康和生存的始作俑者是人类自己。要重建生态文明,拯救人类自身,就要标本兼治。核心是要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关键是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着眼点在于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讲文明、讲和谐、讲发展,首先是要提高人们自身的文明水平,有了人类自身的和谐与发展,其次才会有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才会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才会有人与自然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发展。否则,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国际在线

齐让:保障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

全国政协常委齐让在全国政协会上提出提案,呼吁保障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提案全文如下:2007年,针对科研人员有效工作时间问题,中国科协通过问卷调查了全国33所重点大学和中国科学院7个分院、50余个研究所、2个省级科学院的1300多位科研人员,走访了部分院所,结果发现:尽管75%以上的科研人员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了40小时,工作时间总量不少,但工作时间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主要问题:一是直接科研时间所占比例不高;二是间接科研时间所占比例偏大;三是非科研时间所占比例过高。2011年,针对同样问题,中国科协依托分布在全国的494个调查站点(其中机构站点347个,区县和高新技术园区站点147个),向随机抽取的10775名科技工作者发放了自填问卷。共回收个人有效问卷10285份,有效回收率达95.5%。

中国科协

中国发现1.1万年前石器时代新人种化石

考古学家表示在中国洞穴内发现的4块石器时代古人化石的主人可能代表着一个全新的人种,这一发现打开了人类进化史的一个新篇章。

这些化石是在两个洞穴内发现的,主人是此前未知的石器时代人种,他们兼具古代人类和现代人类特征,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种。

新发现的人种化石年代在1.45万至1.15万年前,是在亚洲发现的距今最早的人类化石。

由于他们猎杀马鹿,这个人种被命名为“马鹿人”。在此之前,科学家认为生活在亚洲的早期人类竞争并不激烈。科学家表示马鹿人的发现为了解亚洲的早期人类提供了重要线索。

新浪科技

嫦娥三号将上路美国担忧被赶超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日前发布消息说,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已正式由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计划2013年发射。中国在航天事业的“飞速”进步引起了美国的担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日前说,中国在太空稳步追赶上来了,这令美国感到担忧。 “这表明中国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成为拥有独立航天能力的一流航天大国。”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泰勒·弗拉维尔说,“这样的国家极少。”报道特别提到,中国的航天计划已成为美国的一个竞选议题。

在共和党总统竞选人最近的辩论中,几位人选都对美国委靡不振的航天项目提出批评,表示“每一个严肃认真的分析人士都明白,中国正全力以赴要控制太空”。

《法制晚报》

科协系统青少年科技教育研讨会召开

2月29日,2012年度科协系统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徐延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云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唐兵,副主席赖永良,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李晓亮,副主任蒙星、单长勇、楼伟,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牛灵江,部分省、区、市科协分管领导出席会议。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各处室,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副省级城市科协青少年科技工作机构负责人共68人参加会议。

徐延豪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科协系统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在更新教育理念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等方面,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力量,为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他指出,科协系统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贯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理念,就要明确科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对科学的热爱,立志从事科学事业;要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引领青少年追求科学真知、探索科学奥秘的工作特点和规律,继承和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工作思路与模式,开拓和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内容和领域,努力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科技后备人才和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

中国科协

我科学家以单细胞测序技术突破癌症研究

深圳华大基因在肿瘤研究上获得突破性进展,研发了一种解析单细胞基因组的新方法,应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一种血癌)和肾透明细胞癌(一种肾癌)的肿瘤内部遗传特征研究,解决了之前在用组织样本测序时无法解决的肿瘤高异质性难题,为从单核苷酸水平深入研究癌症发生、发展机制及其诊断、治疗开辟了新方向。近日,相关研究论文在《细胞》杂志上发表。

由于多细胞组织中广泛存在细胞异质性,研究人员难以通过组织样品测序来揭示一些复杂的生物现象,如在肿瘤组织的异质性使得研究人员难以分析肿瘤内细胞的遗传结构并识别在肿瘤演化中的重要变化,除非进行额外的细胞分选实验,否则研究人员很难鉴定出癌症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遗传突变。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华大基因科学家建立了一种基于多重置换扩增的单细胞测序新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扩增均一性、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项目负责人宋卢挺介绍,这种将多重置换扩增和测序技术相结合的单细胞测序方法不仅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基因组覆盖度,而且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方法从单核苷酸水平上为各种复杂疾病和生物学过程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科技日报》

2012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发布

2012年,这些高技术或许将引领技术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存储传输方式革新指引信息产业方向;卫星导航重要性凸显,新飞机更小更快;全新量子电路有望引发新的技术革命;

节能、环保、特种材料推动可持续发展;

新致病基因的发现助力攻克重大疾病;

技术新突破有望化解能源和环境危机;云架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成重要方向;

智能机器人将引领“第一生产力”体系。

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编撰的“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近日发布。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在《科学发展报告》中,众多院士专家描绘最新科学进展,透析科学前沿问题,评述诺贝尔科学奖,盘点公众关注热点。

《高技术发展报告》则通过“2011年高技术发展综述”、“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新进展”、“高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评价”、“高技术与社会”和专家论坛等六章内容,全面介绍和预测了2012年高技术发展的走势。

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利用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和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分别对全国和各地区1995年以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2000年之后的资源环境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分析。同时对世界73个主要国家的绿色发展水平开展了评估和比较研究。

光明网

猜你喜欢

青少年科技生态
青少年发明家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生态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