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击地线档距中央的反击性能分析

2012-07-03周志成陶风波陈少波

电力工程技术 2012年6期
关键词:耐雷档距闪络

周志成,马 勇,陶风波,陈少波,魏 旭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03)

雷击是造成输电线路故障跳闸的主要原因,雷击主要分为反击和绕击,其中反击主要是强雷雷击塔顶及其附近地线引起绝缘子串闪络造成[1]。近年来,超高压输电线路高杆塔、大档距、交叉跨越、同塔多回、导线换相等情况普遍出现,雷击地线档距中央造成反击跳闸、地线断线等事故逐渐增多。

1 雷击分析理论

1.1 绝缘闪络判据

1.1.1 规程法

规程法是比较绝缘子串两端出现的过电压与绝缘子串或空气间隙50%放电电压方法作为判据,过电压超过绝缘的50%放电电压即判为闪络[2]。国内外运行经验表明规程法计算结果导致线路跳闸率明显偏高[3],目前线路防雷计算中主要采用相交法和先导法。

1.1.2 相交法

相交法是只要绝缘子串上的过电压波与伏秒特性曲线相交,即发生闪络,不相交就不闪络。伏秒特性满足:

式(1)中:Us-t为绝缘闪络电压,kV;l为绝缘距离,m;t为从雷击开始到绝缘闪络所经历的时间,us。

对于 50%击穿电压,t取 10 us,代入式(1),即:

1.1.3 先导法

由于作用在线路绝缘上的雷电过电压并非都是标准波形,其闪烙不完全满足伏秒特性规律,故提出利用先导发展模型法作为绝缘闪络的判断依据[4],即当线路绝缘上电压出现的时间达到一定的流注发展时间Ts值时,先导开始发展,其速度随施加的瞬时电压与剩余间隙长度而变,当流注占满整个间隙长度d时,绝缘闪络。该方法理论上比较符合放电物理过程,但先导法的有关参数通过长空气间隙放电试验得出,其分散性会影响计算准确性[4]。由长空气间隙放电研究得知,间隙击穿时间Tb由流注起始时间Tp、流注发展时间 Ts、游离波传播时间Ti、先导发展时间TL、气体加热时间Tg组成,近似取:

据实验数据得出Ts与先导发展速度v1的经验公式[3]:

式(3,4)中:E 为闪络前最大平均场强,kV/m;E50为50%放电电压下的平均场强,kV/m;E0为先导发展的阈值场强,kV/m;A,B为由间隙类型及电压极性决定的实验常数,分别取 1.25 和 0.95[5,6];v1为先导发展速度,V/m;d为间隙长度,m;V 为瞬时电压,kV;x为剩余间隙长度,m;k1和k2为与绝缘性质、电压极性等有关,分别取170和1.5×10-3[6]。

1.2 雷击计算模型

以220kV典型线路模型为例,受击线路左右两边杆塔分别为ZTS-32.7、全高44.7 m,和FTSS3-27(双回路)、全高44.5 m,全线架设2根地线。如图1所示,因雷电流作用时间较短,为避免雷电流波折反射对雷击点的影响,雷击档距两侧各增加2个档距,并在线路终端增加10 km长线路[7]。架空输电线路采用频率相关模型 (Frequency Dependent(Phase)),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输电线路杆塔采用传输线波阻抗(多波阻抗)模型[8-12],接地电阻为2 Ω。雷电通道采用一个受控的雷电流源与雷电通道波阻抗并联等效,雷电通道波阻抗取400 Ω[4]。

图1 仿真模型示意图

表1 线路相关参数

2 仿真分析

分别从雷电流幅值I、雷击点位置s(s为雷击点与指定一侧杆塔间的距离)和档距L 3个因素考虑对线路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13]。

2.1 档距中央的反击耐雷水平分析

当线路档距为420 m和200 m时,分别模拟雷电流幅值大小为 75 kA,100 kA,125 kA,150 kA 和200 kA,采用先导法计算雷击中档距中央地线的反击耐雷水平,如图2所示。其横坐标为雷电流幅值I,纵坐标为雷击点地线与B相导线之间的电压U,虚线以上几种情况空气绝缘发生闪络。由图2可知,雷电流越大,地线与导线间电压差越大,当雷击点电压大于间隙击穿电压时,就会发生空气绝缘闪络。

2.2 雷击点对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

档距为420 m和200 m时,雷击档距中央地线和导线间的电压U与雷击点s的关系如图3所示。虚线以上几种情况空气绝缘发生闪络。

图2 雷击档距中央地线和导线间电压与雷电流大小关系

从图3中可以看出,相同雷电流下,雷击点越靠近杆塔(即s越小),地线与导线间的电压U越小,当雷击点位于档距正中间附近时变化时,电压U变化不大。同样条件下,雷击地线档距正中央,地线与导线的电压差最大,雷击点电位较高。因为雷击档距中央时,雷电波分别沿线路向两边的杆塔传播,此时传播至杆塔的距离最长,杆塔反射来的负雷电波所需时间较大,雷击点易形成高电压。而雷击点位于杆塔附近时,杆塔快速反射回来的负雷电波会削弱雷击点电压。

图3 雷击档距中央地线和导线间的电压与雷击点的关系

2.3 档距大小对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

雷击点位于档距1/2和1/3处时,线路档距耐雷水平的关系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相交法比先导法得到的耐雷水平大,但规律相同,即随着档距增大,耐雷水平逐渐减小,当档距>350 m时,耐雷水平减小速度变慢。雷击地线档距中央时,雷电波沿地线向两边传播,经两侧杆塔反射的时间随档距大小而不同。档距较小时,雷电波传播至两边杆塔,产生负反射波沿地线快速传播回来,降低雷击点过电压,避免绝缘闪络,提高了耐雷水平;档距增大时,产生的负反射波传播至雷击点的时间加长,雷击点易形成高的过电压,地线与导线间的电压超出绝缘水平时发生闪络,故重雷害区域,线路档距不宜过大,必要时应采取其他措施提高线路耐雷水平[13,14]。

3 雷击地线反击实例分析

某220kV线路7号与8号塔间地线雷击断线,断线点位置距离7号塔约180 m,在导线180 m处发现有电弧烧伤痕迹。7号塔型为ZTS-32.7、全高44.7 m,8号塔型为 FTSS3-27(双回路)、全高 44.5 m,档距420 m。地线为GJ-50镀锌钢绞线(7根单线直径3.0 mm)。地线为2根水平排列,7号、8号塔附近地形平坦,导线交叉换相。

据雷电定位系统查询,该线路落雷雷电流幅值为103.3 kA。利用ATP及PSCAD建立模型仿真,分别用相交法和先导法计算地线与导线之间的闪络判据,如图5、图6所示。图5中地线和导线间的电压波形与伏秒特性曲线刚好相交,图6中12 us左右时,先导发展速度为0,地线和导线上的电压相等,即发生绝缘闪络。2种方法都计算得出该雷击造成了导地线发生闪络,相交法以标准雷电波计算,未考虑杂散参数影响,对避雷器伏秒特性需准确掌握;先导法模拟了雷电先导发展的物理过程,但相关时间参数由经验得出,计算值偏保守。

图5 相交法判断地线与导线是否发生闪络

图6 先导法判断地线与导线是否发生闪络

计算结果表明该地线与B相导线之间的最大耐受雷电流约为97.3 kA,故线路在雷电流为103.3 kA、雷击档距中间180 m处时,地线与导线间会发生空气绝缘闪络,其主要原因:(1)7号与8号杆塔较高(约45 m),档距也较大(达 420 m),雷击点易形成高电位;(2)雷击点距离7号塔180 m处,位于档距中央附近,雷击点电压相对较高;(3)该档距进行导线三相的交叉换相,略缩小了B相与地线的间距;(4)雷电流幅值高达103.3 kA,超过雷击档距中央的耐雷水平[15]。

4 结束语

(1)雷击地线档距中间时,档距正中央附近的耐雷水平最低,当雷电流较大时易发生绝缘闪络。雷击点靠近杆塔时,杆塔处快速反射回来的负雷电波可削弱雷击点的电压,故校核线路雷击地线档距中央的耐雷水平时应以档距中心位置为准。

(2)档距增大,线路耐雷水平逐渐降低。档距较小时,雷电波传播至两边杆塔,产生负反射波沿地线快速传播回来,降低雷击点过电压,避免绝缘闪络,故可通过适当减小档距来提高线路耐雷水平。

(3)增大档距中的导地线间距可增大线路的耐雷水平,可改善杆塔塔头结构来提高导地线闪络电压,但成本较高。

[1]熊信银,张步涵.电气工程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S].

[3]陈国庆.交流输电线路绕击仿真模型及同杆双回耐雷性能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

[4]黄炜纲,周东平.对线路防雷计算中绝缘闪络判据的研讨[J].中国电力,1999(11):61-65.

[5]杨 庆,赵 杰,司马文霞,等.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反击耐雷性能[J].高电压技术,2008(7):1330-1335.

[6]庞启成,张 宇,阮江军.基于先导发展法的绝缘闪络判据的研究[J].广西电力,2006(2):51-53.

[7]陈国庆,张志劲,孙才新,等.输电线路耐雷性能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137-142.

[8]张 颖,高亚栋,杜 斌,等.输电线路防雷计算中的新杆塔模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4):365-368.

[9]刘渝根,苏玉萍,刘 敏.750kV单回和同杆双回输电线路反击耐雷性能[J].高压电器,2009(5):96-99.

[10]梁义明,葛 栋.同塔多回线路防雷计算中的杆塔模型[J].高电压技术,2006(1):76-77.

[11]袁忠君,常树生,王钦钦,等.基于分段传输线模型的同杆双回线路反击耐雷性能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6):14-18.

[12]张志劲,廖瑞金,司马文霞.用行波法分析110kV荆含线路的反击耐雷性能[J].电工技术,2001(11):22-23.

[13]肖国斌.应用线路避雷器提高交流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2003(5):34-36.

[14]李瑞芳,吴广宁,马御棠,等.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相关因素研究[J].电瓷避雷器,2009(3):14-17.

[15]钱冠军,王晓瑜,丁一正,等.500kV线路直击雷典型事故调查研究[J].高电压技术,1997(2):70-72.

猜你喜欢

耐雷档距闪络
架空配电线路导线力学特性计算
发变组断路器断口闪络保护改进措施
输电线路直击雷特性仿真计算
组合电器内部闪络击穿的多维度故障防御关键技术、装置研制及应用
浅谈送电线路铁塔设计的经济规划
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影响分析
基于GIS内部放电声压特性进行闪络定位的研究
±800 kV /500 kV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反击耐雷水平
提高杆塔水平档距利用率的方法
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是采取“疏”还是“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