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轮回——索尼收购索爱

2012-07-03陈敏

互联网天地 2012年5期
关键词:爱立信索尼智能手机

文 陈敏

十年前,当索尼与爱立信共同创立索爱品牌时,双方曾花费了不菲的时间成本,进行彼此企业文化的融合。十年后,当索尼收购索爱后,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只有处理好了这一问题,才谈得上后续的发展规划。

2012年2月16日,日本索尼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已经完成对索尼爱立信(以下简称索爱)全部股权的收购,索爱成为索尼全资子公司,并同时表示,原索爱业务将被命名为“索尼移动通信”(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其将作为关键业务与索尼自身的消费电子业务整合。

索尼和索爱官方共同公布的数据显示,此次收购索尼共出资约11亿美元,收购完成后将持有索爱全部股份及部分知识产权授权。索尼在收购完成后表示,将继续延用索爱的圆型LOGO,但品牌标注则改为“SONY”。至此,历经十年风雨的索爱品牌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十年的时光,一个品牌从诞生到消亡,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如同一台起幕与落幕的话剧,风雨波折、悲欢离合。

前世

十年之前,手机市场上最吸引眼球的事件,莫过于曾经的王者爱立信的退市。人们不会忘记,在为市场奉献了经典的T39之后,爱立信开始退出正快速升温的手机市场。那是手机逐步走进千家万户的黄金时代,也是群雄并起、烽烟弥漫的逐鹿季节,曾经引领市场的爱立信却没能在黄金季节延续自己的辉煌。

与此同时,以索尼、夏普为代表的日系手机同样在快速发展的市场面前一筹莫展。面对诺基亚、摩托罗拉的技术攻势,面对韩系品牌的时尚外观潮流,日系手机毫无招架之力。

没有人甘愿在黄金时节里悄然退出市场,于是两位失意者的手握在了一起,就在人们纷纷猜测,两大强者谁会让步、谁的品牌会在合资后消失、谁的名号将重新崛起时,综合了两家品牌名的“索尼爱立信”横空出世。

于是,在随后的十年时间里,一个全新的品牌伴随着我们一起见证了手机市场的起起落落,见证了失意的低谷与骄傲的高峰,见证了手机从单纯通信工具到多媒体手持终端的发展历程。

索尼、爱立信,一轮十年之轮回

今生

似乎应验了人们常常听到的那句“世间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十年前未能上演的一幕,在十年之后终于发生。索尼与爱立信,最终只剩下了索尼,爱立信与它曾拥有过的标识,都在十年后的今天,被封存在了历史的尘埃里。而索尼也已不再是当年的索尼,那保留下的索爱标识似乎在醒目地告诉人们,经历了十年的岁月轮回,索尼站在索爱的肩膀上回来了。

对这次的收购,人们或许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在借助爱立信的技术打开市场局面后,财大气粗的索尼最终抛弃这种盟友,抢夺所有的胜利果实。很显然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觉,岂不说当初索爱之所以能够创建,是双方均看中对方所拥有的强大资源,爱立信的强大手机技术,索尼则拥有在娱乐领域无与伦比的丰富资源。双方十年前的合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手,尽管在创立的初期并不十分顺利,双方用了较长的时间进行企业文化、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融合。但随后我们便看到,索爱如浴火涅槃般地在市场上开花结果,其主打的音乐娱乐手机一度引领了市场潮流。从其强大的音乐播放功能及拍照功能中我们不难看出,索尼将其在娱乐领域的成就成功地注入了索爱手机之中,使得索爱品牌在非智能机中获得了一大批忠实的拥护者。

在此次收购中,索尼共花费约11亿美元,业内称之为高价收购。从收购的时间来看,并非索爱的黄金时期,相反,在智能大潮的冲击下,索爱近两年的业务大有每况愈下之势,多款新机型均未获得市场的好评。从某种意义来看,索尼的此次收购便更像对索爱的扶危解困,将一个正在显得沉重的十字架扛在了自己肩头。

然而,索尼意欲何为?

轮回

将智能手机“快速整合”进消费设备中,索尼美好的蓝图

与十年前相比,手机市场早已今非昔比,智能手机正以高调之势统领市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曾经的一线军团已日薄西山。面对滚滚智能浪潮,索爱并非无动于衷,但在市场策略上却出现摇摆不定,并由此引发接连的失误。

索爱曾是诺基亚Symbian操作系统的忠实盟友,在Symbian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时候,索爱的多款Symbian智能机型也曾受到用户的肯定。但在这一市场上,诺基亚自己的机型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其他品牌的机型几乎都是“替补”。在此之后,智能手机市场在黑莓和苹果的冲击下迅速洗牌,在这一过程中,索爱似乎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有效的着力点,变得碌碌无为。

随后,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以黑马的姿态杀入战阵,并引发一轮轰动效应,逐渐成为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一员新贵。可惜当索爱看清形势,开始押宝Android时,HTC、三星等品牌早已捷足先登。

那么,在完成此次收购后,“索尼移动通信”将走向何方?按照索尼官方的解释,索尼计划将索爱的智能手机产品“快速整合”到公司的所有产品线中,这些产品包括平板电脑、电视机和PC等。引外,索尼还将向其他公司许可索爱的专利,其中包括“与无线手机技术相关的五类基本专利”。

爱立信总裁兼CEO卫翰思也用了相同的论调:“当我们十年前成立合资公司时,希望将索尼的消费电子产品优势与爱立信的电信技术进行整合,这是推动功能型手机发展的完美战略。如今让索尼收购我们持有的索爱股份,并将索爱融入其广泛的消费设备中,同样符合逻辑。”

这像是一个哑谜。卖专利?谁都知道这不是一条主线。将智能手机整合到其他产品中?这显然不用大惊小怪,但怎样整合,为所有的产品增加智能手机模块?不是不可能,而是太前卫,索尼会将非主流当主流,欲由此开创市场的新局面?

为什么索尼偏偏没有单独对智能手机本身进行表态?而就在收购后进行的新品发布会中,一口气发布了LT22i、LT26i、ST25i、MT27i、MT25i在内的五款智能手机新品,未见整合型产品的踪影。在新品发布会之前,索尼曾表示:并没有准备加入到手机芯片的军备竞赛中,而更希望在性能的提升和耗电上保持一个平衡。

种种的表态,种种的宣传,似乎相互间毫无关联,缺少一种统一的步调,更像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或许才是当前索尼的一种真实心态,一种带点迷茫、带点模糊、带点犹豫的市场心理。

索尼将怎样为自己的手机定位,怎样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突破苹果的封锁,怎样在当前高低分化严重的手机市场上重塑自己的品牌号召力?甚至更简单一点,在收购索爱后,索尼到底要生产怎样的手机?以上种种,当下的索尼移动或许并没有一个成熟的方向。发布的新品其实都来自于索爱被收购前的规划,而所谓的整合型产品显然还属于一张美好的蓝图,缺少现实的价值,更谈不上市场回报。对此,易观国际分析师刘鉴和王颖均表示:尽管索尼收购了相当多资源的索爱,但还是没有具体的告诉用户,为什么要用索尼,索尼的智能手机能够带给我们什么不一样的特色?

十年前,当索尼与爱立信共同创立索爱品牌时,双方曾花费了不菲的时间成本,进行彼此企业文化的融合。十年后,当索尼收购索爱后,也同样面临相同的问题,只有处理好了这一问题,才谈得上后续的发展规划。

终点回到起点,一个螺旋型的圆闭合在十年之后,索尼、爱立信、索尼爱立信,一轮十年之轮回。

猜你喜欢

爱立信索尼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座矿
索尼微单TM相机编年册
Walkman诞生40周年 索尼适时发布NW-ZX500和NW-A100系列播放器
使用智能手机增大肥胖风险?
索尼VPL-VW878正式公布
以色彩自然取胜Sony(索尼)VPL-U300WZ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智能手机
爱立信收购Mediaroom将发展下一代IPTV平台
爱立信招千人扩军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