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毒清灌肠对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营养及残肾功能的影响

2012-07-02李锴孟玉霞

当代医学 2012年27期
关键词:尿毒肾衰竭营养状况

李锴 孟玉霞

慢性肾衰竭患者残余肾功能(RRF)呈进行性下降,保护好残余肾功能(RRF)对减轻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及存活率,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程等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本文旨在观察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营养状况及残余肾功能的影响,阐明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就诊的48例患者,均达到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男22例,女26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0.2±7.6)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高血压肾病9例,糖尿病肾病16例。入组标准:尚未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排除合并有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无肠道疾病,无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原发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灌肠组)24例和B组(非灌肠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尿毒清颗粒5g,每日4次,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尿毒清颗粒25g+温水150mL,保留灌肠(将灌肠管子插入肛门至少60cm以上至降结肠)[2],每日1次,每周5次,每次尽量保留在120min以上。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观察开始时及治疗1年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率,残余肾功能及营养指标变化。

分别测定2组患者研究开始和1年后的残余尿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营养状态用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评价。

以肾小球的滤过率计算尿素和肌酐清除率的算术平均值来评价残余肾功能,即RRF=(肾尿素清除率+肾肌酐清除率)/2肾尿素清除率=(尿BUN浓度/血清BUN浓度)×24小时尿量/1440mL。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开始及1年后症状改善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5)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A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5);1年后A组的残余肾功能(RRF)及尿量显著高于B组(P<0.05)。具体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注:同一组与开始时比较,P<0.05;与B组同期比较,aP<0.05。

症状改善率(%)A组 治疗开始 810±401 50.96±1.66 16.4±5.5a 435±44a治疗1年后 520±324 35.72±1.19 17.6±5.1 469±50a 88.1 B组 治疗开始 800±401 50.87±1.68 23.5±6.7 386±60治疗1年后 460±334 30.72±1.19 27.3±5.3a 403±67 49.6组别 观察时间 残余尿量(mL/d)RRF(mL/min)血尿素氮(mmol/L)血肌酐(μmol/L)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s)

注:同一组与开始时比较,P<0.05;与B组同期比较,aP<0.05。

组别 观察时间 血清白蛋白(g/L)转铁蛋白(g/L)Hb(g/L)A组 治疗开始 34.0±12.8 2.73±0.66 99.3±6.3治疗1年后 35.2±18.1 2.86±0.82 102.6±8.5a B组 治疗开始 31.0±16.5 2.15±0.55 85.9±6.7治疗1年后 30.6±14.1 2.12±0.78 82.0±5.2

3 讨论

研究表明:在生理条件下,肠道是血尿素、血肌酐排泄的重要途径之一,尿素在肠道的分解量约为尿内排除的1/4,肾功能受损后,机体排泄代谢产物障碍,血尿素、血肌酐分泌至肠腔内的含量增加。尿毒清颗粒由党参、黄芪、大黄、丹参、川芎、白芍、茯苓、车前草、半夏、白术、何首乌、甘草等中药制成。尿毒清颗粒灌肠后不仅可防止肠道毒素吸收,而且可促进毒物的排泄。本文资料表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的改善,A组明显优于B组,说明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常见临床症状有较高改善率,同时可明显降低尿素、血肌酐。食欲的改善使患者能够摄入足够能量来维持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利于营养状况的改善。黎磊石等[3]研究认为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蛋白质合成,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经历1年的治疗后,A组的残余肾功能明显高于B组,说明尿毒清保留灌肠对于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残余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有研究证实尿毒清组方中大黄有调整脂质紊乱的作用,大黄酸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抑制肾小管高代谢及残余肾单位耗氧量等作用[3]。黄芪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TCF-β1的分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4],在保护残余肾功能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残余肾功能的存在可持续保持一定的残余尿量,通过尿液增加酸性物质排泄可纠正酸中毒,从而减少蛋白质分解。RRF的改善也有利于营养状况的改善。

总之,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营养状况,保护残余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1]Donal Reddan,Preston Klassen,Diane L,et al.For the National ESRDCPM Work Crop.National profile of practice pattern for hemodialysis vascular access in the united states[J].J A m Soc Nephorl,2002,13:2117-2124.

[2]王汉民,李锋,成晓娟.结肠透析配合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6):350-350.

[3]黎磊石,刘志红,张景红,等.大黄延缓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7):392.

[4]陈清江,杨丽,王辉.黄芪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0(5):871-873.

猜你喜欢

尿毒肾衰竭营养状况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尿毒清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钙磷代谢、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张建伟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
尿毒清颗粒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尿毒清颗粒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